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產業鏈現代化 中國要打攻堅戰

本報記者  韓維正
2019年08月27日04: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長達一年多的中美經貿摩擦中,常常會出現有趣一幕——美國政府召開的對華加征關稅聽証會,反而成了中國制造的表彰大會。除了會增加消費者成本、迫使公司裁員,美國企業家們反對關稅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中國的產業配套能力絕無僅有,短期內難以找到合適的替代供應商。

  中國產業配套能力有多強?按照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該目錄中全部41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工業門類的國家,能夠生產從服裝鞋襪到航空航天、從原料礦產到工業母機的一切工業產品。一言蔽之,中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

  8月26日下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被螺絲釘難住的美國制造

  今年初,《紐約時報》刊發的一篇文章引起了熱議,文章題目叫《一顆小小螺絲釘告訴你:為什麼iPhone不能由美國制造?》。

  原來,2012年蘋果CEO庫克宣布蘋果將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建立組裝Mac電腦的工廠。但是,《紐約時報》援引當時在這家工廠工作的三名員工稱,等真開工時人們才發現,電腦組裝要用的一款螺絲釘供應不足。

  文章稱,在中國,如果蘋果缺什麼零件或者對零件設計有改動,中國供應商往往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生產出足夠數量的零部件,並憑借高效的物流體系快速運達。但是在得州,與蘋果合作的一個20人機械車間,每天最多隻能生產1000顆這種定制螺絲釘。

  螺絲釘的短缺導致了蘋果Mac Pro推遲數月上市。不得已,蘋果又從中國訂購了螺絲釘,以確保量產的順利。

  但螺絲供應商史蒂芬·梅洛也很委屈,由於近年來美國的去工業化趨勢,大量生產定制螺絲釘的需求逐漸萎縮。為了節約人力成本和淘汰“低端制造”,梅洛用工業機器人流水線替代了能夠人為加工螺絲釘的老式沖壓機。他可以用機器人量產標准螺絲釘,卻無法量產蘋果所需要的定制化螺絲釘。這使得供應商的靈活性大大下降。

  《紐約時報》解讀稱,得州的事例凸顯了蘋果將大量生產業務遷出中國時將面臨的問題。該公司已經意識到,沒有任何國家(包括美國在內)能在規模制造、技術、基礎設施和成本的整體情況上與中國匹敵。

  中國的產業鏈優勢從何而來

  中國能夠建立起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根源在於我們是一個廣土眾民的國家。中國的人口比西歐、日本和美國加起來還要多。這意味著在理論上,就算把發達國家的產業都搬到中國來,中國也“吃得下”。因此,僅從人口角度看,中國的人口優勢奠定了其建立完整工業體系的基礎。

  但人口優勢最多隻算得上是一種先天稟賦,再好的天賦也須有后天努力才能兌現。否則同樣是人口大國,印度為何沒能擁有中國般完整的工業體系?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有很多,為什麼最終隻有中國成了“世界工廠”?

  因為比起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有個“違背常規”的特征。1980年,世界銀行經濟考察團第一次對中國考察后認為:中國“目前已建成了近乎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重點是制造資本設備。中國比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生產的工業品種類多得多,對進口設備依賴程度低得多。”

  “到改革開放前夕,擁有一個‘近乎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中國區別於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結構性特征。它使得中國獲得了較低勞動成本和較高技能相結合的競爭優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路風認為,正是這個結構性特征賦予了中國極大的國際競爭力,讓中國成為外資流入與制造業轉移的不二之選。

  這也正是為什麼,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輿論擔心的“產業鏈外遷”並沒有出現。《華爾街日報》日前就刊文表示:“相比於使中國成為智能手機、鋁梯、吸塵器和餐桌生產強國的專業化供應鏈,越南此類供應鏈的發展程度遠遠不及。在越南也不容易找到擁有美國所要求安全認証水平和資本密集型機械的工廠。”

  “你不可能把業務遷到越南,然后就指望什麼都能找到。”該報道稱,“沒有任何地方能像中國那樣可以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工業體系是中國經濟“護城河”

  在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學者雷少華看來,美國發動的貿易戰,某種意義上其實是“產業鏈爭奪戰”。

  “如果缺乏高端產業,一國就會始終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成為高端產業國家的制造工廠和商品傾銷地﹔如果缺乏低端和中端產業的支撐,則是泥足巨人,高端技術發展后勁不足。”雷少華表示,當前美國一邊是中低端產業空洞化,一邊是高端產業遭遇技術瓶頸期,二者疊加導致其高端產業缺乏強大的市場支撐,因此“對內回歸產業扶持、對外實施產業遏制成為美國的唯一可行戰略”。

  對中國來說,由於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中國已經是一個牢筑中低端產業優勢、高端產業多點開花的全產業鏈國家。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僅讓中國可以通過加入全球化得到發展,也使得中國在面對波雲詭譎的國際形勢時有了“護城河”。

  這意味著,就算某天突然被“斷供”,中國也不會立即“休克”,因為支撐國家工業運轉所需的部件和技術,在本國工業部門中都可以找到“備胎”——雖然可能性能差一些、速度慢一些、成本高一些,但至少仍然能夠自我維持。

  即便就中國的短板芯片產業而言也是如此,在芯片設計、制造、封裝三大環節,甚至更為上游的設計軟件與設備層面,中國都有一批企業在默默堅持。龍芯、申威、中芯國際、華大九天、中微半導體……它們的名字或許沒英特爾、高通、三星、台積電響亮,技術實力與市場份額也遠不能與后者相提並論,但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堅持自主研發的企業家和技術員們,那些“卡脖子”的技術套索才始終無法窒息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

  正是完整的工業體系,讓中國經濟成了汪洋大海,經得起世界局勢的大風大浪。無論哪個國家想要威脅中國,都無法通過貿易禁運就輕易打垮中國的經濟體系。

  做最壞的打算,是為了爭取最好的結果。中國開放的大門始終向世界敞開。在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的相互促進中,中國這場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一定能夠打贏。

(責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