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關停1/3支柱產業,工業增速卻創下7年來新高

看紹興工業如何“減”出加速度(產經觀察)

本報記者 李中文 顧 春
2019年08月28日05: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浙江紹興市,智能機器人在新能源汽車裝配車間工作。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攝

  打開浙江紹興的“工業賬本”,看到一條V形曲線。

  2016年,紹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一度跌到4.7%﹔今年上半年,紹興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高出浙江省平均增速3.3個百分點,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高。

  即便放眼全國,這個增速也相當可觀。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但也面臨新的風險挑戰,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至6%。為何紹興工業增長能逆勢提速?

  更耐人尋味的是,3年前,紹興曾關停1/3的支柱產業。失去了“舊引擎”的紹興工業,增速為何還能躍居長三角核心區16市的亞軍?紹興工業增長再提速的動力從何而來?

  沉下心爬坡過坎,傳統產業鳳凰涅槃

  在紹興金柯橋大道東側,建設中的“東盛慧谷”工地每天都會迎來幾撥考察的客商。“聚焦醫療器械、生物制藥的12萬平方米一期工程,今年底投入運行,來晚了就怕搶不到好位置!”一位來訪的客商說。

  誰能想到,這座紹興“硅谷”的前身可是東盛印染廠。在原有老廠房裡,應用於汽車玻璃的調光膜、應用於紡織材料的石墨烯涂料等高端產品,還未上市就已收獲訂單。

  東盛的轉型不是個案。印染是紹興的傳統名片,中國印染業紹興“三分天下有其一”。印染業產值佔紹興市工業產值的六成,是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然而,野蠻生長的印染業,廢氣刺鼻,污水橫流,也帶給紹興環境污染之痛。小散亂的低端競爭,更讓企業平均每染100米布僅賺9元錢,卻要用水2.5噸。

  怎麼辦?斷臂求生!

  2016年,紹興毅然對印染和化工這兩個最大產業進行整治:全市印染企業整合、重組、退出151家,佔比45%﹔化工業則整頓關停企業153家,佔比51%。粗粗一算,紹興竟關停了1/3的支柱產業,經濟增速會不會斷崖式下跌?剩下的傳統產業還要不要?

  紹興的政府企業達成高度共識:紹興以每年犧牲1個百分點左右的工業經濟增速為代價,對產業的環保整治連續加碼。印染、化工行業留下的企業以苛刻標准繼續“去粗取精”。

  “傳統產業比例高,工業體量大,轉型升級遇到的困難難免更嚴重。”紹興市發改委主任金輝說,要從資源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需要定力,也需要智慧,紹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義無反顧、步履鏗鏘。

  念好生態“緊箍咒”,傳統產業“綠”起來。紹興將化工企業全部集聚到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行業改造提升標准高於國家標准,監管部門還特地聘請全國頂級嗅覺師來園區待了數月,檢測是否有跑冒滴漏產生的異味。“投資100億元、產能50萬噸的綠色化纖項目即將開工,破解綠色化纖這道世界級新課題。”紹興經信局局長何堅剛說。

  拉緊安全“高壓線”,傳統管理細起來。化工業安全監管一直是難題,因爆炸臨界點難以掌控,往往事故多發。浙江龍盛投入10億元搭建研發平台,安裝國家化工安全生產測試平台,除了滿足自身精細化管理需求,還為園區內的同行提供服務。

  插上創新“金翅膀”,傳統產業“牛”起來。穿防護服,洗手消毒烘干,進入嵊州領帶領軍企業巴貝集團的養蠶車間,猶如進入無菌病房。在這裡,養蠶無需桑葉,不看季節,蠶寶寶吃配合飼料,住無菌智能房,幾千年的養蠶模式被顛覆。

  中國是絲綢大國,蠶絲產量佔世界70%。然而,受制於土地、勞動力要素等制約,近些年來中國蠶絲產量驟降。如今,在巴貝,隻需300畝土地就可以產出1萬噸蠶繭。

  “投資20億元的二期項目上馬后,企業年生絲產量有望達到1.3萬噸,而且彩色蠶絲、強韌蠶絲等全新產品正在培育。中國將在真絲原料市場更有國際話語權!”巴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耀興奮地表示。

  如今,紹興紡織、化工、金屬加工、黃酒和珍珠五大傳統產業正全速蛻變,舊貌換新顏,氣質再提升。

  下苦功自主創新,新興產業異軍突起

  酷暑七月,位於紹興越城區的中芯國際項目正在緊張施工。這個投資50億元的項目投產后,中國將再添產業鏈急需的集成電路8寸芯片生產線。

  中芯國際並不孤單。在越城區,集成電路小鎮已經布局完畢,另一大企業豪威科技將在這裡投資近30億元。一座集設計、制造及雲計算為一體的集成電路研發生產基地正在崛起。

  集成電路產業是紹興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縮影。今年上半年,紹興現代醫藥、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3%、5.1%、8.7%和13.5%,保持較快增長。

  ——信息技術化身新引擎,更多制造企業擁抱互聯網。

  床墊和5G有啥關系?關系很大!

  在喜臨門集團生產床墊的工業互聯網車間裡,記者看不到工人,卻可以從控制室的四塊屏幕上實時掌握生產和設備運行動態。集團技術主管舒邦坤興奮地說:“5G速度完全突破信息傳遞滯后難題,一次傳遞隻需要25毫秒,整個生產流程沒有任何卡頓。向往了多年的設備自動化終於實現了。”

  中國移動紹興分公司工業互聯網項目經理徐曉介紹,這樣的5G應用已在紹興幾十家制造企業中實施。

  ——獨門絕技打造新冠軍,更多制造企業躋身冠軍圈。

  “隱形冠軍”企業是未來工業發展的引領。在紹興的新昌縣,記者隨便一問,當地人就能掰著手指頭數出一批“世界冠軍”:三花的汽車空調電子膨脹閥、新和成的蝦青素……僅一個縣,就有11個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居世界第一。

  “高質量發展體現在核心技術上,我們始終不比規模比效益,不比大小比創新。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支柱性產業,佔工業總產值的85%以上。”新昌縣委書記李寧說。

  ——跨國並購成為助推器,更多制造企業邁向中高端。

  2017年,紹興東湖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斥資470萬歐元,收購德國埃爾費爾德公司100%的股權。此后,中德技術研發人員優勢互補,共同研發出國際領先的微反應器技術,不僅使化工生產過程更安全、更綠色,還使植物生長調節劑“乙烯利”的主含量最高提升至94%,品質全球第一。

  對奧地利的ATB集團、意大利工業機器人SIR公司等企業的四次成功並購,讓臥龍集團電機制造水平大幅躍升。在董事長陳建成看來,“一大批來自跨國巨頭的電機專家加盟到企業中,有助於我們盡快實現‘全球電機行業第一’的夢想。”

  2018年,紹興現代醫藥、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四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0.5%,高於工業總產值增速8.9個百分點﹔增加值同比增長15.3%,增速不僅位居浙江省第二位,在全國也名列前茅。

  ——“走出去”還要“引回來”,更多制造企業搶抓國際機遇。

  今年3月,浙江首批三個境外並購產業合作園之一落戶新昌,吸引跨國並購企業回歸發展。萬豐奧特2016年收購加拿大鎂瑞丁,鎂合金項目已經引進﹔去年,全球領先的軸承企業SKF集團也將項目落戶園區,投資1.2億美元的球軸承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項目正在建設中。

  鉚足勁優化環境,變“虹吸”為“溢出”

  在長三角城市群,既有上海、杭州、南京這樣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就超6000億元的“大塊頭”,也有揚州、嘉興這樣提速較快的“輕騎兵”。紹興如何找准定位、凸顯特色,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站穩腳跟?

  紹興著力做了兩件事:一是營造環境吸引人才,二是做好服務留住人才。

  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新機遇,原本內斂保守的紹興人,自我推銷更賣力了。今年8月3日,紹興科創大走廊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寧波甬江科創大走廊在紹興簽約,努力推動政策互通、信息暢通、技術連通、人才流通、資本融通。繼赴上海、杭州、寧波舉辦“紹興周”活動后,紹興再次助推杭紹甬一體化、同城化發展。

  “紹興光靠‘攔籬笆’行不通,必須轉變觀念、敞開胸懷,融杭聯甬接滬,形成產業發展的大平台。要把特大城市的‘虹吸效應’變成‘溢出效應’,把我們的區位劣勢變成區位優勢。”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說,“大城市創業,面臨員工落戶難、房價高等難題。已有很多上海、北京企業來紹興洽談,想把總部和新投資放到紹興。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優化營商環境,讓文化、環境優勢,成為招商新名片。”

  浙江杭一電器有限公司2015年從傳統的遙控器廠轉型至無人機生產,其研發的無人機“極客橋懸停燈”,能搭載600瓦的LED燈組,不受電能限制在空中巡航9小時,解決了復雜地形夜晚救援的照明難題。董事長胡克飛從沒考慮過離開創業地紹興:“紹興的營商環境特別好,隻要企業需要,政府都盡力滿足,卻從不干擾企業經營。”

  華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國內機場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領軍企業,董事長章琦給紹興的人才政策點贊。“年輕人向往大城市,我們原來一直為招人著急。現在,我們給的工資參照大城市,市裡還提供人才房,對年輕人吸引力很大。”章琦說。

  即便是海外人才,也覺得紹興不錯。紹興中科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以生產高端光芯片及光器件、光模塊產品為主,營業收入增速一直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長。總經理王苗慶從不為從深圳遷來紹興而后悔,“我們團隊成員來自海內外,加入后很少有人離職,因為紹興確實是個人文環境優異的宜居城市。市民素質高,環境優美,政府廉潔高效,對企業非常熱情,服務非常好。”

  往前看,紹興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工業轉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過紹興人信心很足。“紹興會保持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孕育更多更強更優的民營企業、高新企業,讓經濟新動能不竭奔涌。”馬衛光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28日 19 版)
(責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