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接連對華加稅  強令美企撤離

美國“極限施壓”嚇不倒中國(國際論道)

本報記者  嚴  瑜
2019年09月02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資料圖片

  接連對中國輸美商品提高稅率,放言將令美國企業撤出中國……近來美國政府一系列背棄承諾、蠻不講理的荒唐舉動再次給中美經貿摩擦“火上添油”。究其本質,美方的招數其實很老套——試圖用“極限施壓”的霸道行徑逼迫中國作出損害自身發展權益的妥協讓步。然而,就連旁觀的外媒都早已看得明白清楚,威脅恫嚇唬不住中國,中國有的是反制招數和奉陪到底的底氣。

  

  “以美國方式”反制美國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近日報道稱,美國從9月1日和12月15日起將分批對價值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5%的關稅。目前,美國政府已經將此以文件形式固定下來,公布在聯邦登記冊。

  作為回應,中國國務院8月23日宣布,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約750億美元商品加征10%、5%不等關稅,分兩批自2019年9月1日、12月15日起實施,並將自2019年12月15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恢復加征25%、5%關稅。

  中國的反制措施一出,引發外媒的關注與解讀。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中國計劃對美加稅的商品涉及5078種產品,其中包括大豆等農產品、原油和小型飛機。曾被加征關稅后又被移除的汽車及零部件也重回加稅清單。

  對此,法新社指出,作為貿易對話中的善意舉措,中國今年初暫停對美國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加征懲罰性關稅。然而,如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在一項聲明中所言,美國提高關稅導致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升級,違反了兩國元首在阿根廷以及大阪達成的共識。

  還有媒體注意到,中國對美國實施的最新報復,首次將美國原油列入加征關稅清單,這一應對措施比較克制但重點明確。雖然這些措施與美國的征稅規模不可同日而語,但清單上的項目經過仔細挑選,旨在給美國企業帶來痛苦而避免對中國經濟造成沖擊。

  外媒普遍認為,中國的反制措施精准打擊美國要害。更重要的是,這只是開始。

  路透社分析稱,中國最新關稅行動針對的美國商品包括大豆、牛肉、豬肉等。盡管特朗普政府已經向受中國關稅影響的美國農民提供了援助,但美國農業帶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大部分農業地區對前景的看法十分黯淡,憤怒正在蔓延。”由兩黨人士組成的“農場主支持自由貿易組織”在一份聲明中如是稱。

  德國財經網指出,中國“以美國的方式”回應了美國的加征關稅。在美國經濟可能處於衰退之際,中方的決定讓美國經濟前景“雪上加霜”。而且,中國的彈藥還有不少,比如減持美國國債、開列不可靠實體清單等。

  英國廣播公司也認為,中方可能還會以非關稅措施反制美國。這些潛在手段包括對美商投資展開安全審查、增加海關檢查、取消與美國企業的訂單等。此外,隨著美方再度加重貿易戰籌碼,中方可能也將增加稅率作為回應。

  中國反擊會越來越強

  面對國內外沸騰的反對聲音,美國政府似乎還沒有懸崖勒馬之意。8月24日,美方宣布進一步提高對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稅率,並聲稱要求美國企業離開中國。消息一出,國際社會一片嘩然。

  韓國《國民日報》稱,特朗普政府在中方出台反制措施后不到12小時就對華追加報復措施,顯示了其恣意妄為及對中國的敵視。而面對美國在使用野蠻手段榨取別國利益的危險道路上越走越遠,中國的反擊也會越來越強。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近日強調,中方對美方這種赤裸裸的貿易霸凌行徑和極限施壓做法表示堅決反對,決不接受。“中方根本不吃威脅恫嚇這一套。”

  自中美經貿摩擦爆發以來,美國政府動輒對華“極限施壓”。最終結果表明,錯誤手段隻會屢試屢敗。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刊文指出,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極端措施迫使中國進行談判,然而中國對於如何應付胸有成竹。特朗普政府喋喋不休地談論貿易戰正給中國造成痛苦,實際上相當嚴重地低估了中國。“中國可以忍受關稅帶來的經濟痛苦。他們應對這種痛苦的能力相當強。”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雲說。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也在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視網站採訪時指出,特朗普政府的戰略前提是美國可以讓一種“施壓—受壓”的循環持續下去,而且美國對中國的施壓程度將以某種方式超過美國本國經濟的受壓程度。然而,“事情正在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貿易戰一年,面對特朗普‘亂流’,中國變得處變不驚”,美國《華盛頓郵報》以此為題刊文指出,特朗普可能以為自己就美中貿易戰發表的言論令人一驚一乍,會讓中國談判代表捉摸不透。但其實,他唬不了北京的任何人。中國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指出,美國政府的恫嚇手段對中國不起作用,特朗普以為採取各種極限施壓措施,能確保美國的優勢,擊垮中國,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引述莫斯科大學羅斯福美國研究基金會主席尤裡·羅古廖夫的觀點稱,特朗普贏取中方讓步的強權政策將自己逼入了死胡同。“特朗普要麼放棄施壓,但這對他來說意味著顏面掃地﹔要麼變得更加強硬。於他而言,這兩者都不是好的紓困之道。”

  “中國對全球貿易至關重要”

  8月27日,美國連鎖超市開市客(Costco)在中國的首家門店正式開業。首日的火爆景象令美方此前“要求美國企業離開中國”的命令遭遇“打臉”,也從一個側面印証中美經貿摩擦難擋中國市場的強大潛力與吸引力。

  英國《金融時報》稱,開市客在中國開業凸顯了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樂觀態度。根據美國一家咨詢公司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美國企業向中國投資了68億美元,比過去兩年同期的均值高出1.5%。報道認為,這些數據表明,許多美企的戰略與特朗普政府要求在華美企考慮搬遷的言論存在沖突。

  另據報道,近日,一份調查顯示,超八成美資企業看好未來5年在華發展前景。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日前的調查表明,德國在華企業已超5200家,隨著中國開放力度不斷加大,會有更多企業在中國增加投資。

  “盡管特朗普可能想讓美國企業遠離中國,但中國對全球貿易至關重要。”《紐約時報》指出,中國是生產各類商品的最有效率的地方,擁有龐大的工業網絡,能夠供應必需的零部件,還有數以百萬計的高素質勞動力以及高鐵、高速公路和高效的港口。許多企業難以完全放棄中國提供的便利及其龐大且不斷擴大的消費市場。

  《華爾街日報》也認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尚難撼動。隨著美中貿易戰加劇,很多企業試圖在其他國家建立新的供應鏈,但他們很快就發現,沒有任何地方能像中國那樣可以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金融時報》發現一個轉變:許多制造商一度將中國視為出口中心,而如今,越來越多制造商正在為中國國內的消費者生產。數據顯示,今年到目前為止,消費開支為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75%。中國美國商會5月份一項調查顯示,35%在華美國企業表示,它們正在採取“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來應對關稅的影響。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清,與中國經濟脫鉤就是與機遇脫鉤,與世界脫鉤,與未來脫鉤。如今,隻有美國政府選擇逆流而行,而其結果如何,早有外媒一語道破——與中國經濟脫鉤,就等同經濟自殘。

(責編:楊曦、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