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巴山夜雨 溫泉故裡 自在北碚

北碚文旅的“晒出來”與“走出去”

2019年09月08日21:19 | 來源:華龍網
小字號
原標題:巴山夜雨 溫泉故裡 自在北碚北碚文旅的“晒出來”與“走出去”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4日8時50分訊(記者 劉岱鬆)認識北碚,也許得從新華字典開始。

“‘碚’字,獨指地名,如位於中國重慶市的北碚。”64開小本上不過寥寥兩行字,卻為北碚打上獨特的烙印。

縉雲山下,嘉陵江心,一塊古名白魚石的地方,浪花點點如串串音符跳躍——渝州之北,水石盟約,這就是北碚。逶迤而來的千裡嘉陵江水在這裡一道美麗拐彎,造就了北碚山環水繞的城市詩意。縉雲山茂林修竹、北溫泉水暖生煙、“巴山夜雨”亦詩亦畫,更讓不少來到這裡的游客如數家珍。

今年4月底,重慶“晒文化 晒風景”(以下簡稱“雙晒”)活動輪到北碚閃亮登場,如今跨過兩個季節,仍有慕名而來的游客聆聽巴山夜雨的聲音。

北碚“雙晒”以來,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608.11萬人次,同比增長42.76%,旅游實際收入64.7億元,同比增長49.53%。“縉”彩紛呈的北碚,不僅晒出了風採,更贏得了游客的贊譽。

讓生態人文“晒出來”、讓文旅產業“走出去”,北碚正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唱響“巴山夜雨、溫泉故裡、自在北碚”的故事。北碚文旅產業如何形成,又如何做大做強?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就帶你走進北碚,看北碚文旅產業的融合與“進化”。

北碚縉雲山。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縉雲山升級再現主城“肺葉” 北碚故事從這裡開始

大多數游客來北碚,定要先去縉雲山走一遭。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晚唐詩人李商隱在縉雲山揮毫寫下的千古名篇《夜雨寄北》,早與縉嶺雲霞、北溫泉一道刻進重慶人的腦海。

雨打竹林,琴聲悠悠。踏過落葉滿地的山路,詩人伏案而坐,揮毫寫下“巴山夜雨”四個大字。“雙晒”活動中《書記晒文旅》短片,北碚的故事就從縉雲山開始。

縉雲山常年白雲繚繞,早晚霞雲姹紫嫣紅,又因古人有言“赤多白少為縉”,故得名縉雲山。縉雲山的“縉嶺雲霞”是著名的巴渝十二景之一,又因其奇峰聳立、古剎清幽與古今無數文人墨客結下不解之緣。作為北碚區對外吸引游客的一張耀眼名片,縉雲山在近年來的改造升級格外引人注目。

自去年6月開始,北碚區全面加快推進縉雲山綜合整治工作,再現主城“肺葉”。經過一年多整治,縉雲山覆土復綠6萬多平方米,還修建起了供行人徒步上山的彩色步道,沿途栽培20多萬株各類花卉,曾經的亂搭亂建也被改造為賞心悅目的園林小品。如今游客再賞縉雲山,不僅可以沿途賞花觀景,還可在“縉靜”咖啡廳小憩,並在縉雲山涂鴉轎廂索道上“打卡”,盡顯自在怡情。

北碚:山水相擁的城市。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登山、觀景、洗肺、養心。”《書記晒文旅》短片中,北碚區委書記周旭沿著縉雲山步道蜿蜒向上,向所有游客發出邀請。

愈發秀麗的縉雲山以多樣化的面貌向世人敞開懷抱,也讓自身形象走向全球。

今年3月,北碚區縉雲山國際森林山地馬拉鬆競賽(以下簡稱“縉雲森馬”)在歡樂中正式開跑。來自全球各地的4967名跑者齊聚縉雲山腳下,他們從縉雲山健身步道、北溫泉景區、三花石、黛湖、白雲竹海等著名景點飛馳而過,進而被縉雲山優美的生態環境所折服。

“在縉雲山這個天然氧吧奔跑,感受非常棒。”參加此“縉雲森馬”的半馬女子組選手羅旭當時就發出感嘆,她特意從貴州趕到重慶參加此次比賽,縉雲山獨特的山地賽道令她印象深刻,她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機會深入了解北碚。

“走出去”的縉雲山捷報頻傳。今年勞動節,隨著縉雲山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在“雙晒”期間順利完成,縉雲山吸引游客達6.35萬人次,同比增長57.62%,而縉雲山還將變得更美,走得更遠:今年6月,北碚區舉行縉雲山綜合提升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環山綠道、山城步道一系列破土動工,馳名中外的“夜雨巴山”,不久將迎來“二度升級”。

北碚心景酒店。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一池溫湯訴一城自在 北碚溫泉吸引全球目光

縉雲山涵養了北碚的生態、人文,也為北碚發展文旅產業帶來了“金字招牌”,那便是溫泉。

重慶是著名的溫泉之都,而北碚的北溫泉,當居重慶溫泉之冠。北臨嘉陵江,南倚縉雲山,蒼翠之中,關於北溫泉的文字記載便有1600多年,清雍正年間,武英殿大學士張鵬翮還為北溫泉題名“第一泉”。

泡一池氤氳溫湯,賞一眼縉雲晚霞,北溫泉的蒸騰熱氣與涓涓暖流,至今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客,而梳理北碚溫泉產業發展史,你不難發現,北碚溫泉的成長不僅是一個從單一到全面的完善過程,也是一個從區域走向世界的過程。

“固高端、強中端、升低端。”按照這一發展思路,北碚引進了柏聯、悅榕庄、心景等溫泉酒店,以北溫泉為核心,打造出一個“高顏值、微度假”的休閑度假目的地,在“強內功”的同時,還放眼全球打起“溫泉牌”。

2018年10月,中國首屆溫泉與氣候養生旅游國際研討會在北碚區召開,來自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氣象局、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溫泉與氣候養生聯合會、國際自然與森林醫學會等國際權威機構的專家學者們,共同見証了北碚溫泉產業的興旺。

談到北溫泉,世界溫泉及氣候養生聯合會主席恩貝托·索裡曼就贊不絕口。“重慶是‘中國溫泉谷’,北碚就是溫泉谷的核心板塊!”索裡曼表示,他在2014年就被重慶豐富的溫泉所折服,而有1600多年歷史、至今日出水量都保持著3000立方米、常年水溫保持在40℃左右且泉水含氡的北溫泉,在世界上都十分罕見。

北溫泉的蝶變仍在繼續。隨著世溫聯亞太區總部、世界溫泉論壇永久會址落戶北碚,由恆大健康集團投資400億元的北碚恆大國際溫泉旅游健康小鎮項目也在今年破土動工。當前,一個以北溫泉為中心,輻射帶動心景溫泉、大眾溫泉等溫泉群,融合縉雲山、西山坪、金剛碑等景點,高水平規劃建設的集旅游、文化、康養於一體的生態文明示范核心區正加快建設,享譽全球的北溫泉,正帶動北碚向世界一流的溫泉旅游城市邁進。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內下沉式景觀。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壯麗70周年 人文北碚用凝固歲月講好發展故事

如果說縉雲山、《夜雨寄北》、溫泉豐富了北碚的城市內涵,那麼中國著名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則為北碚帶來了發展與夢想。

北碚城市的建設,正始於盧作孚先生。

今年3月,講述中國百年鄉村建設故事的《中國鄉村建設百年圖錄》亮相英國倫敦國際書展,而該書封面圖就是北碚老城圖——92年前,擔任嘉陵江三峽峽防團務局局長的盧作孚踏上北碚大地,便制定和實施了北碚鄉村建設20年發展規劃,北碚得以成為當時鄉村建設的樣板。

在盧作孚影響下,晏陽初、梁漱溟、陶行知等名人也齊聚北碚,與盧作孚並稱“鄉賢四杰”,他們在此創建的中國鄉村建設學院、勉仁書院、育才學校、中國西部科學院,讓特殊年代的北碚熠熠生輝。

現代南京路街區。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危難歲月則見証了北碚人對國家民族的血性擔當。抗戰時期,中國每淪陷一座城市,北碚人就修建或改建一條街道,並用淪陷城市的名稱為街道命名,南京路、天津路、北平路……這些街道無不鎖定日寇罪行,更體現出北碚人在國家危難時的團結一致。

時過境遷,作孚先生斯人已去,北碚發展也日新月異。而盧作孚當年在北碚洒下關於夢想的種子,如今已結出累累果實。那段難忘歲月,也被北碚人用行動珍藏於心,至今傳唱。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北碚人正在用那段凝固的歲月,講述北碚的發展故事。

曾經的南京路如今已被打造為歷史文化街區,於今年改造完畢。在保留歷史原本風貌的同時,南京路街區也是一條人流熙攘的歷史文旅街區,而北碚未來還將用5年時間,將南京路歷史文化街區逐步打造為以開埠文化、抗戰歷史文化街區、中國鄉村建設文化遺址為主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金剛碑古村。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沉寂多年的金剛碑古鎮,也正在迎來蝶變新生。隨著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升級改造進入尾聲,嘉陵江邊這條擁有300多年歷史的老街,將再現那個行人如織、名流輕掩的時代。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於去年年底正式開放,宣告著北碚區“1+N”的博物館聚落群正式形成,老舍《四世同堂》紀念館、西部科學院舊址、盧作孚故居……點綴在北碚大街小巷的一個個博物館,更將成為游客認識北碚、讀懂北碚城市氣質的“文化窗口”。

鄉村建設的點點滴滴,抗戰文化的苦難輝煌,一座座博物館、一條條老街,凝固的歲月與朝氣蓬勃的城市,是北碚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好的獻禮。

“當年,盧作孚‘把世界建成花園一樣’只是一個夢想,今天,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現實。我們將在這片山水環抱、江峽相擁的神奇大地上,行千裡、致廣大,讓更多的夢想變成美麗的現實。”“書記晒文旅”視頻末尾,北碚區委書記周旭曾這樣許願。一山煙雨,一池溫湯,一城繁華,北碚的形象已經“晒”了出來,北碚的故事正走向世界各地,而“巴山夜雨、溫泉故裡、自在北碚”背后的鄉愁、人文、美景,也將縈繞在更多北碚人心中。

記者手記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后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美國作家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中如此形容這座他鐘愛的城市,而這,也是我對北碚的印象。日新月異的北碚,每天都有新故事流動著:宏偉的高樓拔地而起,縉雲山愈發蒼翠欲滴,雲蒸霞蔚的北溫泉、落英繽紛的西大校園……這裡一切的人和事,都牽動著這片土地上每個人的心弦。如果你曾向往遠方,亦或你曾踏足碚城,那麼我希望關於這裡的人文、鄉愁以及推窗見綠時的驚鴻一瞥,此后都與你同在。 

(責編:馮粒、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