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主流大片激發國慶檔觀影熱潮

2019年10月09日14:5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主流大片激發國慶檔觀影熱潮

  今年國慶檔,一批主流大片接連上映,營造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濃厚氛圍。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中國電影國慶檔票房已突破50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票房突破22億元,《中國機長》票房達20億元,《攀登者》同樣成績喜人,8億元的票房成績為今年國慶檔佳績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新主流大片叫好又叫座,在這個國慶檔受到觀眾的追捧,說明主流電影作品再一次拓展了題材和內容,成功實踐了商業化的新探索。在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看來,“為了我的祖國和機長一起攀登”,成為國慶節期間的觀影熱潮,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景觀和電影景觀,無論創作經驗,還是運作模式,對中國電影發展,都有著多方面的啟示意義。

  聚焦小人物的故事引發觀眾共鳴

  今年國慶檔的電影雖然在題材、視角方面各不相同,卻有一個明顯的共通點,那就是聚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壯闊歷史中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不管是沖擊珠峰的登山運動員,還是力挽狂瀾的優秀機長,他們在大熒幕上的形象都沒有被“神化”,而是展露出接地氣、生活化的一面。《攀登者》中,張譯飾演的曲鬆林因為曾經的遭遇變得有些偏執﹔《中國機長》裡,張涵予飾演的機長劉長健也在日常工作中顯得有點不近人情。他們並非傳統意義上“高大全”的英雄,也會有困惑、有迷茫、有恐懼。

  在《我和我的祖國》中,人物形象也立體豐富。為了街坊能夠看到中國女排決賽而放棄給小美禮物機會的東東,吃個分手飯也要潑男朋友一臉水的呂瀟然,被兒子、前妻嫌棄的侃爺張北京……這些小故事,構成了一曲曲贊歌,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百姓生活的變遷以及中國的發展成就。“《我和我的祖國》中,7個普通人不普通的故事,讓我看到了個人與國家之間最深刻的聯結,沒有國家,就沒有個人,沒有個人的奉獻,就沒有國家的強大。”中國傳媒大學的李欣說。

  《我和我的祖國》取得的成績不僅體現在票房上,還是主流價值觀和觀眾觀影習慣的一次完美結合。影片既保留了主旋律影片的價值觀,又運用商業化手段和方式打破了人們對主流電影的固有印象,激發了觀眾的愛國熱情和觀影熱潮。觀眾們發現,原來主旋律也是可以沉下來的,沉到街頭巷尾,沉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原來新主流大片不僅可以是英雄史詩,也可以是普通人的頌歌。

  中國人民大學的李政對記者說:“《我和我的祖國》聚焦的就是每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故事,所有人都能從中發現自己的影子。”

  7個歷史瞬間的電影畫面與真實歷史畫面交織輝映,喚起了每一個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激發著每一個國人的愛國思緒與情感。《我和我的祖國》用小故事展現百姓對國家的深沉熱愛,引起觀眾的共鳴。總制片人黃建新說:“我們立足現實,從‘小我’的真實感受,追憶群體的共同記憶。”

  源於生活的現實題材作品震撼人心

  國慶檔票房領跑的3部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均改編自真實事件,影片很好地平衡了真實重現與藝術創造的關系,使觀眾感受到基於真實事件的藝術升華帶來的雙重震撼。

  《攀登者》展現的是國產電影少有涉及的登山題材,講述了中國攀登者肩負時代使命,於世界之巔展開一場沒有硝煙的領土捍衛之戰﹔《中國機長》根據2018年川航3U8633航班真實事件改編,是中國影視作品鮮有涉及的高空遇險類型。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楊乘虎說:“這兩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產電影的類型缺失。《攀登者》《中國機長》通過對真實事件的藝術化展現,向觀眾呈現了一個個普通的中國英雄,展現了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精神。”

  有不少觀眾表示,“這些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作品,是亮點也是淚點”。觀眾在觀看這些源於真實生活的電影作品時,更會感受到對心靈的沖擊與震撼。燈塔研究院負責人牧晨表示,“3部主旋律影片的購票觀眾映后評分都在9分以上,這也代表了內容側高質量的供給”。

  今年國慶檔,在相關電影發行、售票平台上,各類為主流大片准備的活動、宣傳等,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觀眾的觀影興趣。阿裡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阿裡影業高級副總裁李捷介紹:“今年國慶檔影片極大程度滿足了觀眾對檔期內容的消費需求,阿裡影業通過淘票票、優酷雙平台打通觀影場景,共同助力以‘光影耀中國’為主題的國慶檔期片單。”

  今年國慶檔主流電影取得的喜人成績,不僅讓觀眾看到了現實題材電影創作的方向,也看到了現實題材電影作品不僅在思想層面有很深厚的積澱,同時在市場層面仍有很大的開掘空間。

  新主流電影用小切口展現大時代

  國慶檔新主流電影取得的成績令人欣喜,4天打破此前國慶檔最高紀錄,也使全年電影市場累計票房比去年提前一天突破500億元大關,在舉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今年的電影市場毫無懸念地誕生了“史上最強國慶檔”。

  新主流電影為何越來越受到觀眾的追捧?為何越來越多的觀眾願意為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新主流電影買單?影評人張榆澤認為:“以小切口展現大時代是國慶檔電影的共同選擇。正是將小故事放在大時代背景下來講述,才能讓觀眾在時代背景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讓觀眾真正用心感受電影的魅力。”

  很多觀眾表示,見過開國大典的恢宏場面,卻是第一次看到老百姓為國旗成功升起而奔忙的情景﹔見過沙場閱兵的壯觀隊列,卻第一次看到飛行員默默替補的不易﹔見過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的激動人心,卻第一次看到隱藏在歷史深處的動人戀情……在這些鏡頭和畫面下,觀眾深切感受到——你我和一個個偉大時代的距離,一點也不遠。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梁君健看來,觀眾對新主流大片的認可,既表明了我國新主流大片正在邁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國內電影的拍攝和創作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表明觀眾的審美鑒賞力大大提升,新主流大片商業化成功的最終指向必然是叫好也叫座。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一代代電影人以精彩的電影共同記錄下新中國的前進腳步。今年國慶檔上映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優秀展映影片,都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書寫和記錄了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雖題材、類型、風格各異,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我愛你,中國!

  主流大片激發起國慶檔觀影熱潮的同時,也引發了創作者的諸多思考——主流題材電影的商業化探索不會止步,用主流價值觀講好一個個生動的中國故事,將成為未來中國電影的追尋方向。

   (本報北京10月8日電 本報記者 牛夢笛)

(責編:馮粒、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