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關鍵詞:國際社會 公共產品

歡迎世界搭乘“中國號”快車

本報記者  賈平凡
2019年10月17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由中國建筑承建,於2017年5月24日正式開港。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立己達人,兼濟天下。“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始終不忘回饋國際大家庭,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更好公共產品。”《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裡,條分縷析的闡述,讓世界看到了新時代中國投桃報李、回饋世界的大國擔當。

  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搭建多邊對話和合作平台、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近年來,“中國牌”公共產品又多又好,廣受世界贊譽。既推動中國走向世界,又和世界共享發展機遇,歡迎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和“便車”,中國為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提供了新的可能,彰顯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 

  

  主動作為 搭建多邊合作平台

  “徹底告別每天停電十多個小時的歷史,巴基斯坦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受益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澤米爾·阿萬表示,作為“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之一,中巴經濟走廊第一階段的22個項目實施或竣工,極大改善了巴基斯坦電力資源短缺和交通設施落后的狀況,推動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當地8萬多人就業。“中巴經濟走廊的效果看得到,摸得著,而且我們相信未來的效果會更大。”

  “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拉美社報道援引白皮書披露的世界銀行研究報告稱,“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最受全球歡迎的公共產品。6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得到1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截至2019年8月底,中國政府已與136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5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何為“公共產品”?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共產品”泛指能為人們共享且能對參與者進行有效制約的公共合作機制和平台。

  “就形式和范圍而言,國際公共產品有雙邊,但更多是多邊﹔有區域,但更多是全球。”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對本報記者表示,“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等國際組織和國際公約都是公共產品。此外,對全球減貧、醫療、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有所助益,對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有所貢獻的行為,也在國際公共產品的范疇。”

  “一帶一路”高峰合作論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非合作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上海合作組織、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主辦亞信上海峰會、APEC北京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積極開展多外援助……一系列來自中國的公共產品“大禮包”,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牌”公共產品“圈粉”世界。伴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載入聯合國多項決議,世界對中國的認可度不斷提升。2019年8月,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發布的覆蓋五大洲22個國家、1.1萬名受訪者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2018》報告顯示,海外受訪者對中國的整體印象為6.2分(滿分10分),認為中國是全球發展貢獻者的達48%。

  義利相兼 回應全球發展需求

  “中國不僅自身經濟發展繁榮,國際責任感也很強,對全球貢獻很大。”參加過中國主辦的一系列國際多邊合作活動,澤米爾·阿萬贊賞有加:“中國和平、穩定、發展惠及世界,其成功的發展模式,值得世界學習。中國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地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人員、智力等方面援助,重信守諾,令人佩服。”

  德國電視一台網站刊文稱,中國正致力於在國際組織中擴大影響力,無論是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是在聯合國。目前,中國提供了規模最大的維和部隊。

  “在以民族國家為主體建構的國際秩序中,公共產品常常存在供應不足的問題。”王勇表示,“公共產品”需要提供者以開放的心態,自願分享資源和機遇,自覺承擔責任和義務。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把中國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使中國在國際體系中扮演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的重要角色。

  研判世界大勢,白皮書指出,當今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現代化發展模式更趨多元,國際治理體系向協同共治轉變,任何國家或者國家集團都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求穩定、盼和平、謀發展成為國際社會普遍訴求。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王勇認為,中國用開放的姿態回應世界需求:一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能力有意願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二是中國致力於解決當前由於西方發達國家提供公共產品的意願和能力下降而導致國際公共產品供應不足的問題﹔三是作為新興經濟體,中國通過主動向世界提供公共產品,表明和平發展的決心和誠意。

  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稱,“根據白皮書,積極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始終是中國堅定不移的國家意志。”

  “中國提供的公共產品順應了全球需求,因此大受歡迎。”陳鳳英認為,中國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把“義”字放在第一位,提供的“公共產品”主要針對發展中國家,既“輸血”也“造血”,並用互利共贏為公共產品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作為和平崛起的世界大國,中國在參與世界發展中受益,有責任讓自身發展惠及更多國家和地區﹔伴隨對外開放步伐不斷擴大,中國提供公共產品、參與規則制定也可以更好地維護自身正當利益。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表示,中國展示了和平發展的新路。中國証明,不光是經濟,深厚的道德基礎也能讓一個國家具有吸引力。

  合作共贏 統籌國際國內大局

  “過去我們被動接受,今天我們主動提供。”陳鳳英表示,一個國家能否提供公共產品,首先與其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密不可分。過去,公共產品主要由發達國家提供。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開始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自然備受矚目。

  “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時代之問,面對全球的治理難題和發展困境,中國擔當有目共睹,堪稱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世界對中國寄予厚望。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網站刊文稱,全球權力重心正在持續轉向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現在西方作為全球少數派把游戲規則強加給多數派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全球平等的世紀早已開始了”。阿聯酋《國民報》網站刊文稱,中國完全有能力扮演世界舞台建設者和協作者的角色,造福所有人。

  誠如外媒所言,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為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真正造福了世界。

  共建“一帶一路”惠及相關國家。白皮書顯示,2013年至2018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6.5萬億美元。截至2018年,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4000億美元。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現出巨大的吸引力。這源於首屆進博會的巨大成功: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買全球、賣全球”,在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上,中國敞開大門,和世界共享巨大的中國市場。

  消除全球貧困,中國力量功不可沒。此外,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子基金3年來成功實施27個項目,惠及49個亞非拉國家,有力推動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全球的落實。

  未來,中國應如何作為?“中國歡迎其他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共享經濟全球化紅利。”王勇建議,一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世界提供發展機遇和合作機會,二是統籌兼顧自身利益和他國利益,推動世界經濟實現再平衡﹔三是深入研究區域與國別政治和以民族國家為基礎的國際體系,進一步加強與各國宏觀政策協調聯動和發展戰略規劃對接。

(責編:楊曦、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