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274個央企混改項目“敲門招商”   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佔比高達38%

杜雨萌
2019年10月19日09:54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74個央企混改項目“敲門招商” 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佔比高達38%

  本報記者 杜雨萌

  從被動選擇到主動招商,10月18日,一場聲勢浩大的“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專場推介會”在北京召開。

  在本次由國務院國資委產權管理局指導、北京產權交易所和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共同主辦的推介會上,共有274個中央企業混改項目集中亮相,擬引入社會資本規模超2000億元。

  北京產權交易所有關負責人坦言,舉辦本場推介會旨在全面展示央企混改的動態趨勢和最新成果,集中推出一批擬在近期混改的項目,讓社會各界特別是非公資本投資者充分了解項目情況,推動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深度融合發展,助推央企混改不斷取得新突破。

  從亮相本次推介會的274個央企混改項目來看,呈現出三個“多樣性”特征:一是混改形式多樣,既有產權轉讓項目、增資擴股項目,也有投資新設項目﹔二是行業類型多樣,既有傳統的金融、房地產等項目,也有大量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104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佔比達到38%,擬引入社會資本超45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還有30余個來自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七大重點領域的混改試點項目也在本次推介會上集中發布,擬引入社會資本超300億元﹔三是釋放股權比例多樣,既有釋放參股權項目,也有多項釋放控股權項目,65個項目釋放50%以上股權,佔比達到23.72%。

  “通常來說,國企擁有較好的裝備、技術、人才、渠道和品牌基礎,掌握的資源也比民企豐富﹔而民企則產權更加明晰、機制更加靈活,員工激勵更加到位,對市場反應更加靈敏。”在全國工商聯經濟部副部長袁媛看來,充分發揮國企、民企優勢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在挖掘他們各自優勢基礎上,進行互補合作,這是強化經濟活力,積極應對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提質增效等諸多挑戰的有效途徑。

  事實上,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產權市場作為服務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增資擴股的重要資本市場平台,在助力央企混改方面,無疑發揮著發現投資人、發現價格、規范交易、防范風險等重要作用。據悉,在2015年至2019年9月份間,全國產權市場共完成1823家國有企業混改項目,引入各類社會資本3883.2億元,其中,中央企業引入社會資本達1414.8億元。

  若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整體情況來看,國務院國資委10月17日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按照穿透式統計口徑,自2013年到2018年底,中央企業中參與混改的企業數量佔比已達到70%﹔按照一戶一戶計算的統計口徑來看,2013年到2018年期間,中央企業實施混改3359項,引入非公有資本超過9000億元。此外,在今年1月份至9月份,中央企業各級企業新增混合所有制企業超過600戶。

  國務院國資委產權管理局局長賈立克在本次推介會上表示,雖然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混資本”、“改機制”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但不敢混、不願混、為混而混、一混了之、重混輕改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反映出有的企業對混改的意義、作用認識不清,片面追求混改企業數量和比例等指標﹔有的企業混改目標不明確、路徑不清晰,缺乏戰略考量和頂層設計﹔一些民營企業擔心沒有話語權、混改后不能參與公司治理等。

  在此背景下,賈立克表示,國資委會繼續分層分類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並重點在中央企業二級及以下企業推動混改﹔二是完善混改企業治理,更好發揮非公資本股東的積極作用。混改企業在股權結構上,要盡量避免一股獨大,盡可能使非公資本的股權比例足夠派出董事或監事,或賦予持股比例較低的非公資本股東董事提名權﹔三是鼓勵混改企業探索用好各種激勵方式。逐步轉變混改企業對員工持股這種單一激勵方式的依賴,結合企業實際,靈活運用股票期權、股票分紅權、限制性股票、崗位或項目收益分紅、股權獎勵或出售、員工持股、超額利潤分享、項目跟投、虛擬股權等各種激勵方式,同時注重發揮好非物質激勵的特殊作用,系統提升正向激勵的綜合效果,增強核心骨干員工的獲得感。

  值得關注的是,在本場推介會上,由北京產權交易所和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共同打造的“央企混改專區”正式上線,該專區通過集中披露中央企業最新混改項目,及時發布政策法規、交易規則、混改項目等信息,廣泛征集各類投資方。未來,線上“央企混改專區”將和線下推介會同時發力,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項目發布和推介模式,助力央企混改高效推進。

(責編:李楠樺、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