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最低工資調整出爐!你家那裡漲了嗎?
31省份最低工資調整出爐!9省份上調,你家那裡漲了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1日電 (王永樂)錢要變多了,上調最低工資標准又增一地!近日,福建公布2020年起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明確上調今年或明年最低工資標准的省份至少達到9個。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20日,北京、遼寧、上海、湖南、重慶、陝西、河北等7省份已執行了上調后的最低工資標准,貴州新標准將於12月1日起執行,福建新標准則要等到明年1月1日起執行。全國31個省份中,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浙江等地月最低工資標准超過2000元。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資標准為2480元,為全國最高。
根據《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准一般採取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9地上調最低工資標准 重慶漲幅居首
今年以來明確調整最低工資標准的地區至少有北京、遼寧、上海、湖南、重慶、貴州、陝西、河北、福建等9省份。目前有26個省份將最低工資標准分為多個檔次。其中,大部分省份分成3檔或4檔。福建是目前唯一一個分5檔的地區,新標准將縮至4檔。
具體來看,重慶從1月1日起,第一檔職工月最低工資標准為1800元,第二檔職工月最低工資標准為1700元,分別比原標准提高了300元。
上海從4月1日起,月最低工資標准從2420元調整到2480元,增加6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從21元調整到22元。
陝西從5月1日起,一類工資區最低為1800元/月,二類工資區最低為1700元/月,三類工資區最低為1600元/月,分別比原標准提高了120元。
北京從7月1日起,月最低工資標准從2120元調整到2200元,增加8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24元,與原標准持平。
湖南從10月1日起,四類月最低工資標檔次調整為:1700元、1540元、1380元、1220元,分別比原標准提高了90元至120元不等。
遼寧從11月1日起,一檔月最低工資標准為1810元,二檔為1610元,三檔為1480元,四檔為1300元,分別比原標准提高了180元或190元。
河北從11月1日起,四檔月最低工資標准分別為1900元、1790元、1680元、1580元,分別比原標准提高了200元或250元。
貴州從12月1日起,一類區月最低工資標准為1790元,二類區為1670元,三類區為1570元,分別比原標准提高了100元或110元。
福建從2020年1月1日起,月最低工資標准由現行的五檔縮減為四檔,分別為1800元、1720元、1570元、1420元,分別比原標准提高了40元至100元不等。新的第四檔標准則較現行第五檔標准高出了140元。
從9省份數據來看,重慶以300元的漲幅居單次調幅之首。
根據規定,最低工資標准由每兩至三年至少調整一次。
除上述9省份外,山東明確,鑒於最低工資標准能夠保障低收入勞動者基本生活,統籌考慮山東經濟發展狀況,為避免成本過快上漲影響企業競爭力,確定2019年不再調整最低工資標准。
廣西已就2020年最低工資標准調整方案征求意見,三檔月最低工資標准均擬上調130元,在征集有效期2019年9月16日前,廣西人社廳未收到任何單位和個人提出的有效反饋意見和建議。
此外,天津、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湖北、甘肅、青海、寧夏距離上次調整時間均已滿兩年,浙江距離上次調整時間即將滿兩年。
各地標准“含金量”不盡相同
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一,各地最低工資標准存在差異。以31省份第一檔最低工資標准為例,上海以2480元/月居首位,青海最低為1500元/月,安徽次低為1550元/月。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各省市最低工資標准的“含金量”不盡相同。
首先,對於是否包括職工本人繳納的各項社保和住房公積金,各地規定不一。據安徽人社廳消息,全國31省份發布的最低工資標准,北京、上海、安徽不包含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其他28個地區發布的均包含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另外,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生活成本等方面均存在差異。以第一檔最低工資標准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簡單對比可以發現,部分省份最低工資標准超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部分省份兩者差距則較大。
例如,河南、貴州、西藏、甘肅、新疆等地,第一檔最低工資標准均超過當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種“工資”你都了解嗎?
“最低工資標准”“企業工資指導線”“平均工資”,這三種經常見諸報端的“工資”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呢?
最低工資標准,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不同行政區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資標准。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董克用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最低工資標准是根據一套嚴密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如果標准過低,一些低收入勞動群體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如果標准過高,會引發企業人力成本壓力增加,若造成企業虧損甚至關閉,最終吃虧的還是勞動者,所以隻有適合當地的情況才是關鍵,才是可持續的。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最低工資標准的上調,與之相挂鉤的失業保險金標准、有關就業補助標准、工傷保險相關待遇標准等也將作出相應上調。
企業工資指導線制度,是政府對企業工資分配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制度,是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基本依據。由基准線、上線(又稱為預警線)和下線構成。
企業工資指導線並非是強制性要求。因為企業工資指導線是政府向企業發布的年度工資增長水平的建議,屬於指導性信息,並不具備強制約束力。
如雲南人社廳在解讀文件中指出,企業工資指導線屬於指導性信息,不具強制約束力。其主要功能是引導企業在生產發展、經濟效益提高的基礎上,合理控制人工成本,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平提供參考依據,引導協商結果與社會經濟發展及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相協調,以實現職工工資的正常增長。企業工資指導線也是對國有企業實現工資總額管理的重要手段,國有企業在嚴格執行工資效益聯動有關政策規定的前提下,應參考工資指導線合理確定工資水平。
平均工資,是一項反映工資總體水平的指標,指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它不同於每一個人的具體工資水平。
統計部發布平均工資數據后,有人感覺自己的工資並沒有那麼高,有網友吐槽“工資被平均”“拖后腿”了。
對此,黑龍江統計局發布的《關於“平均工資”統計指標的解讀》指出,統計部門發布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它是反映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勞動力用工成本的重要指標﹔反映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據﹔保險政策征繳、發放的基礎數據﹔是分析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人工成本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解讀還稱,平均工資反映的是稅前工資。公眾對工資收入的感覺往往是依據拿到手的實發工資,但統計部門統計的工資是稅前工資。另外,平均工資不等於個人工資,不能簡單拿個人工資與總體平均工資進行直接比較。平均工資是反映工資總體情況的指標,是由統計部門根據每個單位上報的數據匯總計算得出的平均概念。
解讀還指出,由於各單位所處行業、所在地區和經濟效益的不同,各單位的工資水平有高有低,高於總體平均工資的單位覺得數據偏低,低於總體平均數的單位覺得數據偏高。實際上,工資和收入一般呈現正偏態分布平均值往往偏離並高於一般水平,即大多數個體數據低於平均值。(中新經緯APP)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