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看發展”大型主題調研採訪系列
西安:“三個經濟”打通絲路新通道
編者按: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集中展現我國中西部廣闊腹地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從理念到實踐的全新變化,人民網啟動“一撇一捺看發展”大型主題調研採訪。
“一撇”即“胡煥庸線”,“一捺”即“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過走訪企業生產一線,充分展示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的成效和經驗,全面反映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創新發展的澎湃動力,深刻揭示中國經濟強勁韌性背后的改革密碼。
“張騫鑿空”通西域。西安,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正以開拓經貿合作的“新思路”,大力發展門戶經濟、樞紐經濟、流動經濟,打造立體通道的“新絲路”。
西安市委書記王浩指出,“三個經濟”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外開放重要論述的重要舉措,是落實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選擇。
黨的十九大以來,陝西發揮綜合交通重要樞紐和對外開放重要門戶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從現代交通體系建設不斷提速到“陸空聯動”立體絲路通道和多層次交流合作平台加快建設,三秦大地正不斷激發“內連外暢”新活力,構筑向西開放新高地,積蓄加快發展新動力。
樞紐經濟:激發內連外暢新活力
今年“十一”,在西安留學的貝克第一次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登上了直飛烏茲別克斯坦的飛機,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小長假。
西安直飛塔什干,隻要5小時!貝克很興奮:“此前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在其它地方中轉,一般需要一天時間。”
9月27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通西安至塔什干直飛航線,這條航線是我國西北地區首條直飛烏茲別克斯坦航線。截至目前,西安今年已新開通11條國際航線。
如今,西安航空運輸網絡日益完善,350條航線可通達160余個國內城市和66個國際城市,覆蓋“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35個城市,初步構建起“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國際網絡格局,在全球航空運輸網絡中的節點作用明顯提升。
隨著更多航線開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成為全國第七個單日航班起降突破千次的機場,年旅客吞吐量也已突破4000萬人次。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候機大廳。人民視頻 張豪攝
“西安機場全力圍繞推進向西開放的大型國際樞紐、‘一帶一路’的航空物流樞紐、西部地區國際級綜合交通樞紐的‘三型樞紐’開展建設。”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中華說。
馬中華告訴記者,預計到2020年,機場吞吐量將突破5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突破45萬噸,世界機場排名進入前40位。
為適應機場客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2019年1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項目建議書。按照規劃設計和專家初步意見,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按照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8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年飛機起降59.5萬架次的目標進行設計。
西安,正全力打造新型航空港構成的綜合交通大樞紐。高效便捷的航空網絡,吸引了66家國內外物流企業落戶,27個航空制造項目開始運營,一條“空中絲綢之路”正在搭建。
今年6月25日,首列“蚌西歐”國際貨運班列從安徽省蚌埠市出發,整列51車集裝箱貨物抵達西安后,再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分別發往歐洲和中亞。
“過去海運要40天,現在節省一半時間,每個貨櫃少花約3000元。”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禮平說。
往返於中國與中亞、歐洲之間的中歐班列“長安號”,正在縮短國內許多城市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距離。“長安號”開行6年來,每天都在上演新的故事:線路從1條增加到10多條,列數從每周1列增加到每天4、5列,運送貨物覆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3月,《共建“一帶一路”(西安)陸海聯運大通道倡議》發布,提出發揮西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集散八方、輻射全國的地緣優勢,採取“公轉鐵”“水轉鐵”等聯程中轉或合作開行的方式,促進貨源向西安港集聚。
西安港與天津、青島、寧波、上海、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合作開行了陸海聯運班列。“長安號”復興陸上絲綢之路,陸海聯運聯結海上絲綢之路。襄西歐、徐西歐、蚌西歐、冀西歐等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織線成網。
“‘長安號’、‘西安港’、開放口岸、多式聯運監管中心、跨境電商綜試區等聚集形成對外開放格局,來自全國29個省市的貨源在這裡集散分撥,其中超過七成的出口貨物在這裡集結走向歐洲和中亞,這裡已成為內陸地區溝通全國、聯通世界的窗口。” 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副書記陳博說。
門戶經濟:筑起對外開放新高地
奶粉、手提包、巧克力、水杯……今年4月8日,在西安市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公共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的各種進口商品經查驗后通關放行,完成陝西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業務的第一單,陝西從此全面實現跨境進口服務功能。
“空港新城是西北唯一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能夠為跨境電商業務創新創造便利條件。”陝西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管委會主任賀鍵說。
作為陝西省跨境電商最早啟動進出口雙向業務的試點區域,近年來,西安國際港務區依托“西安港”“長安號”“洋貨碼頭”和對外開放口岸等開放平台,為跨境電商企業構筑了完善的產業發展基礎和物流貿易鏈條,目前累計注冊跨境電商企業超過300家,搭建起了一條“網上絲綢之路”。
通過全方位立體絲路通道的加速構建,西安正重現“萬商雲集”景象:三星儲存芯片等一批千億級龍頭項目落地投運,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20個國家在西安設立簽証中心﹔世界500強中的215家在西安投資或設立機構﹔去年西安舉辦的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吸引了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參會﹔今年11月剛剛結束的進博會上,陝西實現招商引資合同42個,金額265.598億元……
數據顯示,2018年西安進出口總值達3303.87億元,同比增長29.6%,高於全國19.9個百分點,其中進口增長31.1%,出口增長32.2%。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西安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為2個第一,1個第二。
為了更好地發揮城市引擎和輻射源作用,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將西安列為國家中心城市。明確提出要加快西安中心城市的建設步伐,強化面向西北地區的綜合服務和對外交往門戶功能,提升維護西北繁榮穩定的戰略功能,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科創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
陝西地處中國大陸地理版圖幾何中心,位於國家南北、東西分界線的交匯處,周邊與8個省區接壤,西安是距離亞歐大陸地理中心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
這樣的區位優勢,也給西安本地的企業帶來了無限的發展可能,為企業提供了更多“走出去”的機會。
位於西安經濟開發區的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西安“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從事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通過20年的發展,隆基成長為世界單晶硅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的新能源企業,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陽能公司。
隆基生產車間內機器人在工作。人民網記者 王醒攝
在國內光伏發電並未成熟的時候,隆基綠能科技董事長鐘寶申就已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馬來西亞和印度的工廠加班加點生產,助力非洲缺少電力地區的夜晚也能照耀在太陽能下……在美國,隆基已將單晶硅太陽能晶片的發電成本降至2美分/度,很多區域的發電成本低於火電,未來發展空間大有可期。
“隻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走出去’,走得長遠。” 隆基股份副總裁李文學告訴記者:“隆基每年的科研投入比例都超過銷售收入的5%,2019年上半年研發投入7億元。在單晶硅新能源的生產和研發領域,隆基已經完全可以自主研發和生產。”
在李文學看來,企業首先要有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和品牌意識。隻有這樣,才可以對標國際上領先的企業,不斷地從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最后完成超越。
流動經濟: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7月22日,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為西安高新區第一家、陝西第二家科創板上市的公司。
鉑力特生產車間內3D打印機在工作。人民視頻 張豪攝
初冬時分,記者來到公司生產車間,隻見一台台3D打印機忙碌不停,車間內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鉑力特副總經理楊東輝說:“企業要做到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打好基本功,做好研發工作,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以滿足客戶源源不斷的需求。”
在公司的展示廳,從3D打印口腔支架到航空機翼,一件件展品、一張張照片詳細說明了金屬3D打印在航天、航空、醫療、汽車,以及模具、文創產品等領域的具體應用。
在西安高新區,這樣的公司比比皆是。近年來,西安高新區堅持改革創新,激活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暢通融合、充分涌流,是陝西大力發展流動經濟的縮影。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在構筑新高地中匯聚發展要素,陝西創新驅動能力不斷增強,新動能加速成長。2018年,陝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較上年增長10.4%,新能源汽車、光纖、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70%、51.3%、36.9%、19.4%。
西安是大自然賦予西北的盆地,也是西北開放發展的高地。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對陝西的戰略性投資和布局,使西安擁有了北方第二的強大高等教育人才儲備。在西安調研採訪的過程中,企業負責人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陝西的一大優勢:豐富的高校人才為企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研究生教學實驗中心。人民網記者 朱傳戈攝
談起西安交通大學的發展,黨委書記張邁曾臉上發著光。他站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大樓上,指著48棟單體都超過10萬平方米的巨型建筑說:“這裡要建成中國西北乃至‘一帶一路’國家的科創中心,國家、陝西省和學校對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才聚集規劃都是3萬人。從航空發動機、新材料、生物醫學到空天力學,都在瞄准世界的前沿。”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研究員袁鋼明長期從事陝西省的經濟發展研究,他認為西安在高新技術方面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是首屈一指的,“這立足於兩個點,一是高校並進,另一個是軍工企業推進”。
10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西安交通大學考察時格外關注人才問題,西安交大畢業生近幾年留在西部的比例越來越高,已經接近一半。過去人才流動有“孔雀東南飛”的現象,現在西部也在搭筑“引鳳”高樓。
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能動A73班劉雲帆說,西安交通大學西遷63年來為祖國培養了27萬名畢業生,其中近一半留在西部奮斗。作為交大學子,今天更應該秉承知識分子的才干與家國情懷,自覺肩負起建設祖國、建設西北的偉大使命。
大力促進流動經濟發展,西安將重點聚焦於“人”。今年2月13日,西安戶籍准入政策再次放寬,本科學歷以上,不受年齡限制就可以落戶西安。通過戶籍新政,陝西首度實現了百萬外來人口落戶“長安”。
“人才流動正給區域發展帶來蓬勃的生命力。”西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鐘洪江說,“過去是人才跟著項目走,而現在項目、資金、信息、技術跟著人才走,人才本身就是生產力。”
西安市委書記王浩指出,西安發展“三個經濟”面臨著“一帶一路”倡議、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以及中央和省上政策支持等重大機遇,在交通、區位、產業、文化、科教、人才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要搶抓機遇、用好基礎,做強樞紐優勢,強化門戶功能,促進要素充分流動。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進程不斷推進的當下,西安迸發出的高質量發展活力,令人刮目相看。這其中既有歷史的底蘊,更有當代陝西人的宏大氣魄和奮發精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