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支撐構建“工業信用”,保障企業數據安全

制造業如何植入區塊鏈(產經觀察)

本報記者 韓 鑫
2019年12月11日04: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提起區塊鏈,您首先會想到什麼?

  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還是跨境支付中的點對點交易?

  作為一種數字技術,率先在金融領域落地的區塊鏈,已延伸到物聯網、智能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多個產業領域。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看來,未來區塊鏈技術在中國最重要的應用空間當屬工業制造等領域。

  那麼,區塊鏈技術究竟能給制造業帶來什麼?又如何與制造業技改相結合?近日,記者前往廣東調查採訪。

  數據可溯源、報告可驗証,為制造業構建“信用網”

  走進廣州黃埔區新歐機械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幾台大型液壓馬達檢測設備正在為汽車“體檢”——透過連接的管道,檢測設備周身密集分布了20多個傳感器,將液壓馬達的壓力值、流量和溫度等數據實時採集並聯網上鏈,牢牢記錄在雲端,供客戶查驗。

  質量檢測,是工業生產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作為第三方檢測服務商,檢測結果是否公正可靠,對於促成交易至關重要。

  “過去做設備檢測,客戶不信任檢測中心,經常派人來現場監督,有些買家甚至從外地大老遠飛來廣州,一來一往,耗時長、成本高不說,效率也低。”在承接過上百家制造商的檢測訂單,聽了不少客戶意見后,新歐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起新談起區塊鏈,有些“相見恨晚”。

  設備聯網后,新歐機械今年上馬了區塊鏈技術。“現在不僅能實時採集檢測數據,更重要的是,原始數據可溯源、報告可驗証。”王起新指著正在運行的檢測設備說,如今採購商坐在家裡就能在終端獲取可信報告,真正在器件供應方、設備檢測方和終端用戶之間建立起一個跨時空、低成本、高效率的互信機制。

  區塊鏈何以能為設備制造商們一解煩憂?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楊學成給出答案,“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和加密算法,這些技術特點能促進供應鏈協同,從而賦能制造業發展。”

  “整體上看,制造業是由信息流牽引實物流,但產業鏈上各環節間的信息很難隔環共享,供銷商信息不對稱嚴重,使得實物流阻力很大。”在他看來,區塊鏈基於分布式網絡記賬,使得無需通過第三方即可進行點對點交易,大幅降低了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交易成本,提高協同效率。

  不只是新歐機械,在對區塊鏈企業採訪中,“信用”成為常被企業家挂在嘴邊的高頻詞。事實上,在工業互聯網平台上應用區塊鏈技術,正在為傳統制造業轉型發展構建起一張巨大的“工業信用網”。

  “信用是達成交易的前提,信用缺失或者不足是導致交易摩擦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楊學成指出,實現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解決了設備“上網”的問題,而區塊鏈技術則通過破解信息不對稱和實現數據可靠性,解決了數據的“信用”問題。

  在廣東中設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書升看來,工業互聯網本質上是一個工業信用載體,區塊鏈是一項技術支撐手段。“工業信用”的建立,可以說是制造企業的生命。“通過構建‘工業信用’,將大大減少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購買商在選擇產品時,數據背后反映出的工藝水平和使用維護情況真實可靠,而供應商則不需要品牌推廣便獲得了品牌價值,從而將精力從打廣告更多轉向制造和研發上,專注於提升整體工業水平。”

  數據防篡改,給設備上“鎖”,促智能化改造提速

  隨著制造業向數字化轉型,大量智能設備將形成海量信息流。如何保証在線數據安全,為越來越多制造企業所關心。

  去年10月,中設智控為清遠市北江大堤項目進行了物聯網智能控制改造。過去,監測水閘設備運行情況,全部依靠人工巡檢和人工記錄,效率低下,差錯率還高。設備聯網后,實現了數據自動採集和實時傳輸,巡檢完成率由原先的70%提升到98%,水閘故障率下降了80%左右。

  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企業就有了新煩惱。

  “聯雲上網后,企業又開始擔憂數據的安全保障問題,倘若關鍵數據在雲端被人篡改,很可能造成決策誤判。”杜書升說,區塊鏈技術具備高度透明、不可篡改的優勢,恰好實現了對智能設備的有效控制。有了區塊鏈的“加持”,項目系統的安全性提升了70%以上。

  在杜書升看來,在智能化時代,設備的安全性反映在運行數據中。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保証了數據“誠實”與“透明”,在一定程度上為設備可靠上了一把“鎖”。

  以區塊鏈滿足企業數據安全訴求,北江大堤只是一個縮影,如今,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表現出強勁的需求。

  正是看到了區塊鏈技術在安全管控、透明管理上的獨特優勢,明珞汽車加速了自身的智能化改造。

  “目前明珞裝備正在推進智能體系建設,以尋求時機對接相應成熟的區塊鏈技術,對設備運行、維護保養、供應鏈交易等每一個環節進行有效管控。”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維兵指著一條智能生產線旁的顯示屏說,未來設備實時監測的各項運行數據將全部上鏈,建立全過程追溯與管理制度。

  “組建高效、低成本的工業互聯網,是企業構建智能制造網絡的關鍵環節。”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業經濟研究中心經貿室主任何岸說,但在傳統的組網模式下,所有設備之間的通信必須通過中心化數據中心實現,不僅提高了組網成本,可擴展性和穩定性也較差。區塊鏈技術可以將計算和存儲需求分散在各個設備中,既顯著降低了數據中心維護成本,也能有效阻止任何單一節點被惡意操控的風險,實現全流程透明可追溯。

  楊學成分析,很多產品的原材料極其重要,生產加工以及物流運輸中的變化會極大影響最終價值,區塊鏈賬本記錄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便於企業發現和解決問題,使得這類企業存在強烈的上鏈訴求。

  潛能待挖掘,融合須加快,更多應用場景待探索

  在與制造業的融合上,不少企業先行先試,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已初現,成為企業提升數字經營能力、加快轉型升級的一股新動力。

  一批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的產業園區正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根據《中國區塊鏈產業園區發展圖譜》研究報告,目前全國已有超過20個區塊鏈產業園區,其中物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成為主要發展方向,這些園區通過與地方政策、產業基金結合,為企業成長賦能。

  “應該看到,‘制造業+區塊鏈’潛力十足。”楊學成解釋,目前我國兩化融合在加快,工業互聯網正在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未來的制造業應該是“數據驅動、智能控制”,同時,制造業的數據不僅量大,而且精准可控,這樣的數據特征更有利於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此外,制造業環節眾多,參與主體復雜,需要多主體聯動,因此必須依賴協同機制,這些都讓制造業與區塊鏈的攜手成為可能。

  如何才能抓住發展機遇,讓區塊鏈這個“孩子”更快成長,充分釋放區塊鏈賦能制造業的潛力?

  短期看,應當以政策引導支持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應用區塊鏈的前提是要完成智能化改造,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對不少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短板。”廣電運通鏈達金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甘波坦言,一些制造企業有意願嘗試區塊鏈改造,但難以承擔前期智能化改造的持續投入。“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性和系統性工程,建議加大對中小企業技改的政策扶持,為企業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模式創新奠定基礎。”

  目前我國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但空間依然巨大。據測算,目前全國兩化融合發展總體水平達53.9,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68.9%和49.2%。“下一步將依托工業互聯網發展專項資金,在2018、2019年平台建設項目中支持企業開展區塊鏈技術探索,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區塊鏈作為一項新技術,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還面臨認知不足的問題。安信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顏星告訴記者,目前尚未成熟的市場對區塊鏈技術存在一些誤解,一些企業具備應用區塊鏈技術的能力,但因對其價值存疑而放棄使用。“建議有關部門在加強對行業監管指導的同時,積極鼓勵合規的區塊鏈業務拓展,逐步樹立公眾對區塊鏈的正確認知。”

  長遠看,應當鼓勵跨產業的數據共享,打通“數據孤島”。

  “數字經濟需要多方參與,要把產業生態伙伴轉變為區塊鏈節點,實現節點之間的相互賦能,就需要將數字資產開放給所有合作伙伴。”盈盛智創科技(廣州)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勁提出,從產業鏈來看,隻有處在不同環節的成員都上鏈,才能釋放更大效益,這就要求逐步實現跨產業的數字共享和融合。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在區塊鏈的底層核心技術上還有差距,技術與場景的融合度還不夠。何岸建議,在政策層面,應鼓勵區塊鏈開發者研發自主可控的平台和應用,鼓勵國內重點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加強合作,加快對共識機制、可編程合約、分布式存儲、數字簽名等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逐步推行區塊鏈中加密算法的國產化替代,為打造更加符合國家安全要求的自主可控區塊鏈平台,促進眾多應用落地保駕護航。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1日 18 版)
(責編:楊光宇、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