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看發展”大型主題調研採訪系列
成都賦能新產業 培育新動能 提升新服務
編者按: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集中展現我國中西部廣闊腹地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從理念到實踐的全新變化,人民網啟動“一撇一捺看發展”大型主題調研採訪。
“一撇”即“胡煥庸線”,“一捺”即“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過走訪企業生產一線,充分展示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的成效和經驗,全面反映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創新發展的澎湃動力,深刻揭示中國經濟強勁韌性背后的改革密碼。
在人們的印象中,位於四川盆地的成都是一座富有生活氣息與獨特魅力的城市。自古以來,這裡承東啟西、連接南北,自然稟賦優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實力之都、產業重地、潛力之城。2018年,四川全省經濟總量達到40678億元,其中成都平原經濟區域佔全省17.8%的面積,承載了四川全省45.8%的人口,貢獻60.6%的經濟總量。
2019年11月,人民網“一撇一捺看發展”採訪團來到成都,實地調研採訪代表企業,感受這裡孕育的新動能、創新實踐的新成果。
鞏固經濟血脈:大國重器穩中求進
巨大的金屬水輪機轉輪矗立在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位於成都的總部門前。“現在看到的這個葉輪是早期產品,它只是100兆瓦級,和現在1000兆瓦級的相比差得遠”,東方電氣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電力,如同流動的血液,時刻奔流不息,不僅關乎國家安全,更是現代文明的基礎條件。無論是火電、水電、氣電還是核電,都離不開能量轉換機械進行發電的過程。這些日日夜夜承受著高轉速、高溫高壓的發電機組,要保証長期穩定服役,堪稱大國之重器。
東方電氣自主研制的核電汽輪機末級1828mm動葉片。 鄂智超攝
在一個單獨的展品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是東方電氣自主研制的汽輪機末級1828mm動葉片,也是國家重大專項工程成果,單個葉片長度更長,又要保証耐久性,曾是一道難題。“以水利發電來說,1970年的丹江口單機容量是150兆瓦,1979年葛洲壩是170兆瓦,1984年龍羊峽是320兆瓦,1996年李家峽是400兆瓦,2001年的三峽為700兆瓦。2017年建設的白鶴灘機組已經突破單機1000兆瓦容量。”支撐發電機組功率提升的是不斷聚焦攻堅,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努力。
中鐵工服內中國掘進機5D技術中心的監控屏幕。 鄂智超攝
位於成都的中鐵工程服務有限公司辦公樓裡, “中國掘進機5D技術中心”大屏幕上的監控信息一覽無余。北京地鐵16號線、成都地鐵8號線、合肥軌道交通5號線、廣州綜合管廊……來自全國各地在建地下軌道工程的施工進度以圖形化動態顯現﹔160號掘進至第1131環、110號掘進至第415環,總推力9115千牛、推進速度25毫米/每分鐘……中鐵工服每台正在地下工作的盾構式掘進機的實時信息,都匯總在“盾構雲”數據平台上。
在地下掘進工程中,需要體積巨大的重型設備——盾構機。這樣一台大型機械價值不菲,它的安裝、調試、維護監管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中鐵工程服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蘇葉茂向記者介紹,正是意識到這種需要,中鐵工服開發了盾構雲平台,將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應用於地下盾構工程,讓這些重型裝備得到更高效的利用,為開展盾構智能掘進的研發創新提供了關鍵的技術大數據支撐。
2018年1月,由中鐵工服提供施工技術服務的蒙華鐵路白城隧道勝利貫通,是我國首次成功將馬蹄形盾構工法運用於鐵路山嶺軟土隧道﹔隨后馬蹄形盾構創造了月掘進308米的新記錄﹔249號盾構機創造了月掘進1005米的國內土壓平衡盾構施工月紀錄。在地下空間內,這些巨大的機器正悄然推動著我國軌道交通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實發展。
培育經濟新動能:從先進制造和新服務抓起
在成都,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是這座城市構筑未來戰略競爭優勢、沖刺世界城市的關鍵之舉。2018年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提出將加快構建先進制造業、新興服務業和新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
從前漁業與制造業可謂互不相問兩不沾,而在位於成都的通威集團展示廳內,記者看到了 “漁光一體”新型產業結合方式。與常規水產養殖不同,“漁光一體”在養殖水面建設規模化的光伏電站,實現“水下產出綠色安全水產品,水上輸出清潔能源”的景象,在提高水產養殖自動化、智能化、規模化程度的同時,實現了漁、電、環保的三方位豐收。通威集團總裁禚玉嬌就表示,“漁光一體”產業園區模式將農業、光伏產業、休閑觀光業有機融合,在全國各地已建立起漁光一體特色產業園區超過40個。
目前通威集團已經建立起以飼料產業為核心,同時具備以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形成雙主業格局。從產業鏈上游的高純晶硅,到太陽能發電核心設備和產品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最終應用於光伏發電與現代漁業的有機結合,這條從由傳統農業通往先進制造業的融合路徑得以被打通。
航天產業一直都以“國家隊”的強大實力出現在人們面前。2014年,《國務院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發布,明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
4年后,我國發射了全球首顆雙核AI商業衛星,這顆衛星由成都國星宇航科技這家民營團隊進行設計研發。國星宇航助理總裁楊泰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國民營航天產業剛剛起步,以低成本、快速鋪設衛星網絡來尋求創新發展。
在2018年底的金沙江堰塞湖搶險行動和2019年涼山州木裡縣森林火災搶險行動中,國星宇航連續多日為搶險救援部門提供現場衛星影像。楊泰回憶道:“當時接到省裡面的電話,看看我們能做些什麼。我們第一時間就向相關部門提供了衛星照片,竭盡所能幫助救災救援。”
仍在發展萌芽階段的國內民營商業航天已初具規模。國星宇航、二十一世紀空間、長光衛星、歐比特宇航等幾家公司開始展現其發展空間,共同探索這一新領域。
成都攜恩科技是一家規模不大的民營企業,以無人機和相關服務為主。由於應用專業性的缺乏,無人機行業在“大干快上”幾年后遇到發展瓶頸,亟需轉變。攜恩副總經理時翔說,“我們去重新解讀這個行業后發現,應該把無人機作為一個工具,將無人機與高性能科學計算、大數據、AI、GIS、BIM這些學科高度交叉融合在一起,才是無人機行業以后發展的方向。”
將無人機與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設相融合,攜恩科技參與了四川天府機場的規劃建設和施工進度管理、川藏鐵路建設前期規劃、港珠澳大橋日常管理和維護等無人機新場景的應用研討和落地工作。無人機智能化解決方案,創造了新的市場機遇。
提升經濟競爭力:人文關懷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冬日的成都細雨如織,天府大道上車水馬龍。在這樣的繁華地段旁,有一片綠樹成蔭的辦公區顯得安靜祥和,這裡就是天府軟件園。天府軟件園坐落在成都高新區天府大道中段,是首批國家軟件產業基地之一,匯聚了不少創新科技企業,也是目前四川省內唯一同時獲得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團中央認定的創新型科技園區。
成都天府軟件園。鄂智超攝
2018年《成都市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中明確了“5+5+1”的產業細分領域發展方向,其中電子信息正是其中的重點之一。成都市高新區黨群工作部宣傳處處長冉啟平表示,高新區把要素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組合、分析和思考,形成專業化服務,從而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高新區對企業的服務是骨子裡的,這是我們的基因”,他說。
自2005年正式投入運營以來,天府軟件園已經吸引了包括IBM、SAP、飛利浦、西門子、愛立信、Dell、Wipro、DHL、Garmin、阿裡巴巴、騰訊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作為創新企業孵化地,這裡已成功孵化醫聯、極米、咕咚、tap4fun、Camera360、TestBird、獅之吼、魯大師等手機應用產品。
成都樂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的“咕咚”App就是落戶產業園的創新企業之一,提供運動類數據服務。其聯合創始人王茂對記者說,“在創業時,我們就是兩個人一張桌子,是團市委下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現在我們在軟件園裡有兩層辦公室,在這個過程中成都市高新區給予了很多支持。”當前,像“咕咚”這樣的專業領域App產品不斷涌現,而成都在信息技術方面如同一片沃土,吸引著更多新鮮、好玩、實用的電子信息企業聚集在此。
成都市高新區街景。鄂智超攝
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巡視員劉幼成表示,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在去年達到8000多億產值,今年可達9000多億,正在向萬億級規模進發。他表示,成都在不斷地調整完善產業發展,包括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氫能、核能等在內的戰略新興產業都做出了部署。
依托傳統制造業的好底子,成都新興產業正在形成多元化、高質量、前瞻化發展態勢,將這個城市的獨特魅力,帶給全世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