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溫源 劉坤 魯元珍
2019年12月13日08:3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把握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征與大勢,明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專家一致認為,要深入貫徹落實會議作出的戰略部署和任務安排,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穩字當頭,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2019年,我國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六穩”工作扎實推進,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下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黨中央堅持底線思維,審時度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和不斷演變的外部環境有著清醒判斷和充分認識,對明年經濟發展提出了務實的目標任務和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是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注意到,會議並沒有太多強調經濟增速,而是更多地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經濟發展中效益的提升、結構的優化、民生的改善與風險的防范。

  會議指出,實現明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穩字當頭體現了我國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一方面,穩是前提和基礎,要完善和強化‘六穩’舉措,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要堅持穩中求進,在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的基礎上增強微觀主體活力﹔通過改革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指出。

  會議提出,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加強全局觀念,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一些改革措施在執行過程中由於存在不協調的問題,削弱和制約了整體效果,加大了改革推進的難度,因此要改善經濟工作的方法,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和改革措施的系統性、協調性、實效性,健全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協同和傳導落實機制,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黃群慧指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十分重要。當前,我國面臨不少困難,但要看到我國經濟具備持續增長的良好基礎和條件,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態勢愈加明顯,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因此要樹立信心、積極進取,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張立群說。

  “兩個輪子”,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齊頭並進

  挑戰與機遇總是同生共存。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明年要抓好的重點工作之一是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鐘茂初認為,“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是達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目標的根本路徑,而促進各個方面創新的改革舉措則是提高整體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

  “不斷創新和競爭力提升的動力,歸根結底要依靠改革來激發創新主體的活力。”鐘茂初說,歸納起來,一是通過改革,形成有效激勵企業創新和科技人才創新的體制機制﹔二是通過改革,有效激勵企業協同創新、協同發展,形成產業基礎能力,促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引領作用的新技術產業或既有產業升級﹔三是通過改革,挖掘和發現新的市場需求,激勵新興企業和新興產業的成長,進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四是通過改革,為企業降低制度性成本、破解創新發展障礙、挖掘可利用資源,為產業創新提供必要的動能。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體制創新驅動科技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新舊結構轉換、新舊模式轉換,將成為2020年工作重點之一。這需要提升由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和試驗研究組成的創新鏈的整體效率和水平,開展全方位國際合作,創造全員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加速增長的創新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武健說,要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跨區域協同,依托創新鏈提升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優化創新鏈,促進兩者精准對接,打造以產業鏈為基礎、創新鏈為引領的產業升級版。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近來,我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精准聚焦難點痛點,讓企業可以心無旁騖謀創新。徐洪才表示,要打破一些行業壟斷,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從而調動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的積極性。

  保障民生,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出發點。會議提出了就業、社保、扶貧、醫療、住房等各民生領域的工作難點重點,關乎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需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指引了方向。

  會議提出,要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在北京大學中國職業研究所所長陳宇看來,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會議對穩就業的表述更加全面,既強調了就業崗位總量不減,也突出了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這體現了黨中央對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對未來的就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要重點加強就業與產業結構的協調配合,並通過改善勞動關系、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就業質量。

  在養老和社會保障方面,會議提出,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線,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分析,時隔多年后再次提出“保証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幾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和社保繳費的降低,使得養老保險收入明顯減少,這就對未來提出新的挑戰,此時提出“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非常及時,對2020年實施養老金中央調劑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對於“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鄭秉文指出,目前很多省份都在加大力度為2020年實現真正的、無附加條件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做准備,這就為進一步實現全國統籌奠定了基礎。

  2020年,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會議提出,要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政策、資金重點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落實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措施,嚴把貧困人口退出關,鞏固脫貧成果。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認為,2019年將要完成95%的脫貧工作目標,下一步的重點就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硬骨頭”,這需要進一步提升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減少對政策的依賴性,高質量、高水平實現脫貧目標。

  對於會議提出的要建立機制,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張琦指出,在脫貧攻堅最關鍵的收官階段,既要確保目標按時完成,更要確保脫貧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需要建立好防返貧機制,如使用好基金、保險等金融工具,加強經營性產業支持,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后續就業安排等。

   (本報記者 溫源 劉坤 魯元珍)

(責編:楊曦、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