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城市停車場建設成為當前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內容之一——

莫讓“停車難”拖住消費升級步伐(聚焦產業消費“雙升級”②)

本報記者  汪文正
2020年01月09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年來,安徽省六安市利用城區部分閑置地建設成停車場,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和交通擁堵問題。圖為六安市城區皖西大道一處已建成的生態停車場。
  田凱平攝(人民視覺)

  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肖家台社區某停車場收費處的智能機器人,通過語音指引停車者進行現金或掃碼支付停車費,為車主提供方便快捷的收費放行服務。
  楊 東攝(人民視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城市停車場建設”,讓許多苦於“停車難”的車主眼前一亮。

  事實上,“停車場”這個小型基建項目並不是第一次進入中央重要會議視野。在此之前,2019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將城市停車場建設列入“基礎設施短板”范疇。過去一年間,國家發改委在部署穩投資等任務時,也多次強調要抓緊建設城市停車場。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城市停車場建設這一“短板”將怎樣補?又將對產業和消費帶來多大影響?

        

  小區、商圈、景區,停車都是“老大難”

  “停車是個‘老大難’,搞得大家即使有車也不敢開,還有的人停車問題解決不了,干脆先不買車。”家住上海浦東、車齡20多年的車主老馬說,因為自己所在的小區建設較早,也沒有地下車庫,居民停車非常困難。“車位緊張,供不應求,有些車主干脆停到小區外的馬路、人行道上。既佔道,又可能挨罰。新能源車就不用說了,充電樁太少了,誰敢買呀!”

  城市中,除了住宅小區,熱門商圈和知名景點也存在“一位難求”的問題。

  北京市朝陽區三裡屯街道是極負盛名的商圈,外地年輕人到北京,總要來這裡“打卡”,本地居民逛街聚會泡吧,這裡是首選之一。然而,三裡屯停車難也是有名的。在三裡屯執勤的一位交警告訴記者,區域內停車場常年供不應求,即便近幾年新建的商場增設了地下停車位,依舊滿足不了需求。“附近有太古裡等幾個購物中心和酒吧街,工人體育場也常有球賽和演唱會。一到停車高峰期,佔道停車導致的道路擁堵非常嚴重。”

  張經理在三裡屯街道辦事處附近開了一家川菜館,最大的煩惱就是附近停車難,客人經常不滿意,對生意有影響。“你看,我們店前這條路非常窄,附近小區停車位不對外開放,客人來吃飯,就必須把車停到幾百米外購物中心的地下停車場,然后步行過來。”張經理說,如果不是因為停車難,生意還能更好。

  知名景點停車難,也常常讓開車出行的游客為難。張師傅是北京什剎海一帶的老居民。“附近停車場少,卻有北海、景山、什剎海、恭王府等好幾處景區,非機動車道經常停滿接送旅行團的大巴,早晚還有許多家長到北海幼兒園、四中初中部接送孩子,路況就更差了。”張師傅說,到這些景點游覽,最好的交通方式是坐地鐵,但如果有走路不太方便的老人小孩,就比較為難了。“我在這兒經常看到,有的家庭開車來,在景點門口把老人和小孩先放下,車主再去轉圈找停車位,然后走回來。”

  停車位緊張,普遍存在於中國大城市及部分旅游城市。據統計,中國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長期高於1,而發達國家約為1︰1.3。《2018年中國停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這一問題在一線城市尤其嚴重,如北京汽車保有量達608.4萬輛,備案停車位總數僅有189.05萬個,停車位缺口超過400萬個,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

  增加供給,給城市停車場建設補短板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所所長董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停車資源供給缺口巨大、需求難以滿足,在此形勢下,加強城市停車場建設已是迫在眉睫。”他認為,提高停車資源供給水平對促進產業、消費“雙升級”有重要意義,“在居民大宗消費中,購買機動車是僅次於購房的第二大支出,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存在較大拉動作用。合理配置停車資源,除了可以促進汽車產業發展,還能帶動人流、物流,繼而促進消費,暢通經濟循環。”

  城市停車場,為何如此緊張?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蘇劍對記者分析:“在全球主要城市,擁堵都是大問題。但這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而是通行需求和停車需求在爭奪道路空間的問題。停車位是一種稀缺資源,而停車難和道路擁堵互相影響,加劇了這種緊張。”

  中國大城市停車難,既有人多車多地少的客觀約束條件,也有停車場建設滯后、粗放規劃建設的因素。

  首先是起步晚,規劃不足。“中國步入汽車社會較晚,私家車的普及僅僅是近20年內的事。過去的城市規劃缺乏前瞻性,隨著汽車產業和消費的發展,‘停車難’問題逐漸顯露,在大城市尤為突出。”董超說,這集中體現在停車場面積和車位數量嚴重不足。他分析,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去年以來多次強調補上城市停車場建設短板,未來可能會在城市停車場面積和車位數量上擴大供給,在居民區、商業區、景區等各種重點區域和場所進行補充建設,包括必要時進行土地用途轉換。

  其次是城市停車場建設集約化程度低,資源利用率低。專家普遍認為,在此背景下,大中城市促進車位資源在空間、時間上的合理配置,顯得至關重要。“在停車需求高的區域,應進行合理規劃,集中建設一批新型、集約的停車場,如立體停車場。”董超說。

  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王熙倫,每周末都到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吃飯、看電影,“這不是離我家最近的商業區,但因為這裡的停車位多,停車方便,我寧可跑遠一點到這裡來。這棟停車樓每層都與主樓相連,顧客去哪一層,就可以把車停在哪一層。”在福建省廈門市,廈門海關總關立體車庫已經成為當地的著名地標。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座立體停車場於2016年投入運行,擁有168個停車位和3套全自動升降系統,還具有移動App查詢、遠程預約取車等功能。去年底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台《關於改善節假日旅游出行環境促進旅游消費的實施意見》專門提到,增加景區停車位數量,綜合採取擴建停車場、建設立體停車設施、增加臨時停車位等措施。

  此外,資源共享也是多地倡導的方向。“在加強停車場建設的同時,還要提高停車場的開放程度,如鼓勵機構內部停車場對外開放,實現資源共享。”董超說。據了解,2018年北京市頒布的《機動車停車條例》,明確要分類供應,差別供給,盤活資源,並提出“小區停車位不足,周邊可設臨時居住停車區”“推進單位或者個人開展停車泊位有償錯時共享”等。

  “智慧+立體”,盤活現有停車資源

  補上城市停車場建設短板,未必都是新建。專家認為,盤活現有資源,除了發展立體停車,還應引導智慧停車。

  “特別是商業區、景區,應當著力提高停車場的智慧程度,利用新型裝置,推廣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推動智慧停車進程,提高停車資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董超表示。

  景區附近文物古跡多,不宜“大興土木”,如何提升停車效率?北京市西城區市政市容委主任劉戍東介紹,什剎海景區不適宜大規模拆建工程,隻能立足現有條件,對騰退疏解的空地進行立體停車改造。2017年,什剎海景區用上了“負三正一”的升降停車設施。地上1輛車,地下3輛車,原本隻能停8輛車的空間,如今可以停32輛車。

  商圈人流量大、停車需求高,如何改善消費者的停車體驗?智慧停車給出了答案。傳統停車場裡,引導和收費都靠人工,運行效率低,入庫取卡、出庫交費常常要排很長的隊。在北京市王府井商業區一處停車場,卻鮮有工作人員的身影。從入庫、泊車、離開再到繳費出庫,全程無需人工,“智慧停車場”將人工智能和在線支付緊密結合,為車主創造了高效快捷的停車體驗。智能停車系統的維護員小李介紹,車主可以通過在線地圖查看附近停車場的位置和空余車位數量,系統則實時掌握著車位情況,使車主能按照指示,快速、准確地找到最近的空余車位。進出場時系統會自動識別車牌號碼,通過二維碼在線支付收取停車費。

  在投資人和業內專家看來,中國政府提出補上“城市停車場建設”短板,給智慧停車市場帶來機遇,相關企業越來越得到社會輿論和資本的青睞。“停簡單”是智慧停車領域的一家新興企業,成立不久就獲得了來自國內外投資機構的多筆大額投資。僅在北京一地,其業務就覆蓋了朝陽大悅城、金融街購物中心等商業區和香山公園、798藝術區等景區,其開發的智能車牌識別系統,把停車場的時間、空間、周轉率跟用戶的需求很好地連接了起來。

  未來一段時間,城市停車場建設有望得到資金、政策的更多支持,成為新基建的熱點之一。不過,蘇劍指出,停車資源有其客觀約束條件,化解難題不等於所有需求都滿足,預計今后在擴大供給的同時,仍會結合價格調節等市場手段,引導適度發展。

(責編:庄紅韜、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