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僑企爭分奪秒戰“疫”情

2020年02月17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調試醫用淨化空調室外機。

  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在做實驗。

  在MEO健康呼吸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在生產口罩。

  南京天奧醫療儀器制造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在生產醫療設備。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企業提供)

  神速攻關,拿出試劑檢測盒

  本報記者 李嘉寶

  “到武漢去,和家鄉父老共進退!”1月19日,剛剛開完公司年會的左威下了這樣的決心。

  左威是湖南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營銷中心總監。公司董事長為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戴立忠,他曾在美國生活工作近20年,2008年回國創業。

  疫情當前,聖湘員工充分發揮了專業技術優勢。左威這次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武漢,肩負著特殊使命。

  1月14日,聖湘生物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為保障產品質量和生產供應,公司所有生產線滿負荷工作,24小時不間斷加班加點。一批批援助物資源源不斷地涌向抗疫前線。

  1月25日,聖湘生物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全自動核酸提取儀、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配套耗材等價值1000余萬元應急物資。當天深夜,第一批捐贈物資從長沙抵達武漢。入庫、卸貨、發貨、客戶服務……這些細碎的工作,落在了幾天前主動奔赴疫情防控前線的左威身上。

  “隻有往前沖,盡快將疫情防控急需的物資帶到前線,才能讓患者早診斷、早治療。”每天從清晨開始,左威便穿梭在湖北各大醫院之間,跑倉庫、跑醫院,確保運送物資第一時間送達醫院。“越來越多醫院裝備聖湘生物新冠病毒檢測系統,減輕了臨床醫生的工作壓力。這段時間的辛苦沒有白費。”

  深入疫情一線,與醫者同行,左威被同事們親切稱為“左將軍”。他也正是這場“KO-nCoV”戰役的前鋒將軍。“KO-nCoV”戰役——聖湘的員工們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即“打倒新型冠狀病毒”戰役。

  對研發人員來說,戰斗的號角吹響得更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以戴立忠領銜的聖湘應急技術攻關小組成立。“那些天,我們做了上百次實驗,有時候做實驗做到凌晨,整個園區隻有研究院的燈還亮著。除了吃飯,幾乎沒有踏出實驗室。”研發小組的一位成員回憶說。

  從實驗室到抗疫前線,兵貴神速。

  1月28日,聖湘生物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証書。據戴立忠介紹,該試劑盒根據當前疫情控制痛點難點進行設計,採用聖湘生物獨創的“RNA一步法”技術,可適用於不同應用場景,操作簡單,檢測耗時短,能夠有效助力識別疑似病例特別是隱性感染者,快速分流患者,防止交叉感染,服務疫情防控。

  “必須保障產品供應,讓診斷試劑成為臨床醫護人員的眼睛,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公司生產副總監袁亞濱堅定地說。

  “不為困難找理由,隻為成功找方法!”作為聖湘生物抗擊疫情應急專項小組負責人,公司副總經理、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范旭接到任務后,全身心扑在抗疫工作上,每日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

  “當人們恐懼疫情時,我輩必須主動擔當,守護國人健康。”范旭在朋友圈這樣寫道。

      

  援建“火神山”,17年后再出征

  本報記者 李嘉寶

  2月9日下午,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移動工作站、遠程會診車、搶救車、治療車、送藥車……當天,看著新聞鏡頭裡一台台熟悉的ICU病房設備,李陶薇振奮極了。

  “天奧的產品能得到火神山醫院一線醫生的認可,我們打心眼裡高興!”她在朋友圈中寫道。

  2009年,李陶薇從英國回國。目前,她擔任南京天奧醫療儀器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並任江蘇省僑聯青年委員會委員。對她來說,今年的復工,從除夕夜開始。

  “武漢版小湯山醫院急需醫療設備!”1月24日除夕夜,來自武漢國藥系統的一個電話,讓李陶薇和公司馬上進入了“戰斗狀態”。當晚,公司管理骨干都收到了消息。大年初一一大早,天還沒亮,各部門負責人全部集結在公司。

  “清點現有庫存,馬上向武漢發貨”“大年初一車間開工生產”……公司工作群裡,一條條信息發布,天奧上上下下動起來了。

  1月25日下午5時許,首批手術室、急診室、護理部需要的1187件醫療物資發往武漢。1月26日晚8時,支援物資到達火神山醫院倉庫,這也是火神山醫院接收的首批醫療物資之一。

  員工們的復工積極性讓李陶薇既欣慰又感動。“浦口當地員工第一時間趕到公司,一些參與過2003年北京小湯山醫院建設工作的老員工也來了。從部門負責人到一線員工,大家義無反顧,迅速到崗。”

  大年初二、初三,公司為加班的員工們發了紅包。大家在工作崗位上,共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護人員沖在最前面。我們要做好保障工作,把更多醫療設備送到一線,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也是企業對社會應盡的責任。”李陶薇這樣給自己、也給公司員工加油鼓勁,公司上下擰成了一股繩。

  如何進一步打通上下游供應鏈,保証生產順利進行?李陶薇馬不停蹄地忙前忙后。協調原材料供應商、聯系政府相關部門幫忙動員,一批上下游企業也迅速復工,李陶薇鬆了一口氣。“隻依靠我們自己庫存的原材料,公司是不可能迅速恢復生產的。”

  從1月25日開始,公司發貨單上一個個增加的數字背后,是李陶薇和公司員工夜以繼日忙碌的身影。數千套治療車、ICU探視系統、無線移動醫療車等設備陸續發往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17年前,公司參與北京小湯山醫院建設時,主要捐贈了鋼塑的醫用家具。此次供應武漢抗疫前線的醫療設備更加高科技和智能化。”李陶薇說,“ICU探視系統設備是其中的亮點產品。該設備通過網絡連接實現信息流的不接觸傳輸,使醫護人員或患者家屬實時看到病人的狀態,避免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感染。”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迅速建成投用,離不開千千萬萬勤勞善良的中國人、許許多多企業的辛勤付出,充分體現了中國在物資生產、調配、供應等環節的驚人力量。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我們非常驕傲。”李陶薇說。

  從大年初一到現在,公司的生產線沒有停過。“我們要充分做好備庫准備,24小時待命,隨時等候前方的召喚。”李陶薇說。

      

  八百裡加急,捐贈空調抵武漢

  本報記者 李嘉寶

  “3天之內向武漢火神山醫院發貨!”1月24日,接到醫用淨化空調緊急發貨通知的楊誠坐不住了。作為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成品儲運部經理,他明白,這是一個異常艱巨的任務。

  醫用淨化空調對空氣溫濕度、淨化等級、換氣次數、顆粒物濃度等維度的控制有嚴格要求。同時,每套醫用空調系統還會根據醫院各個區域功能不同,進行定制化設計。通常情況下,貨期一般在25至30天左右。

  壓力之大,前所未有。

  1月25日,在公司董事長、南京僑商聯合會會長蔣立的領導下,“武漢新建醫院緊急工作組”迅速成立,全面負責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黃石醫院等在建醫院淨化空調設備的方案制定與設備供應,並對方案設計、選型協調、供貨調試等工作進行明確分工。

  在公司緊急凍結各大區域所有庫存設備后,楊誠開始了緊張的統計工作。他逐一聯系所有分公司,統計出全國范圍內可調用的設備數量,匯總詳細參數。

  1月26日,楊誠將統計清單反饋給火神山項目組。他一刻沒有鬆氣,立即著手聯系同事,聯絡物流,為發貨工作做好准備。

  1月27日是3天發貨“軍令狀”期限的最后一天。這天凌晨,楊誠接到了火神山項目組確認設備參數的回復。

  “我提前聯系了幾位同事,大家從老家開車趕回南京,27日在工廠集合,開始了貨物的清查、調配與裝貨工作。”楊誠說。

  人有了,物流成了最大的難題。“大年初三,大型設備的物流基本上停了,發往武漢的物流更是難上加難。”楊誠打了整整一上午的電話,終於找到了一家願意發貨的物流公司。“八百裡加急,直達武漢!”

  1月28日凌晨,天加捐贈的首批6台套醫用淨化空調設備順利到達武漢火神山醫院現場。

  3天發貨,4天交付,任務完成!

  楊誠來不及興奮,又投入到雷神山醫院的設備調配與發貨事宜中。2月1日,從南京、天津、成都多個工廠發貨的第二批捐贈設備,抵達武漢雷神山醫院。

  物資抵達后,要在幾天內安裝完畢,人手不夠怎麼辦?南京天加總部基地指令武漢分公司——“管理層全部上陣,不惜一切代價確保設備安裝萬無一失。”

  “那些天,武漢大街小巷空空蕩蕩,但火神山、雷神山工地上熱火朝天。”公司大區經理張海峰說,“大家團結一心,誰有困難,需要搭把手,別人總會幫上一把。大家都明白,工程進展得越快,疫情就能控制得越好。”

  又是忙碌的3天,經過20名工作人員每天15小時的奮戰,設備安裝任務圓滿完成。

  目前,在火神山、雷神山兩家醫院的ICU病房、負壓病房、檢驗室等核心淨化區域,由天加捐贈的14台套專業醫用淨化空調設備一直在順利運轉。

       

  臨危受命,再開一條生產線

  本報記者 賈平凡

  “等寧德新生產線正式開工后,生產的第一批100萬個民用口罩將全部捐贈。”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安發國際控股(新西蘭)集團公司總裁、MEO健康呼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煒語速很快,語氣很急,“2月14日,從海外購置的生產口罩機器調試完成,正式啟動生產。

  連日來,為了在福建省寧德市緊急籌建一條日產15萬個民用口罩的新生產線,高煒在寧德和廈門之間來回奔波:“生產口罩必需用的無紡布、熔噴布(過濾紙)等生產原料很緊張,需要四處聯系貨源。”

  “家鄉親人們的健康平安是我最大的牽挂。寧德有300多萬人口,每天口罩的需求量大約是120萬個。此前,寧德市隻有一家口罩生產企業,每天的生產量隻有2萬個左右,缺口很大。”為解燃眉之急,受寧德市委委托,高煒臨危受命。“現在,口罩是比黃金還寶貴的東西。日產15萬個口罩,雖然離寧德市的總體需求還相差很遠,但我們想盡自己的一份力。“

  高煒的忙碌不是從這兩天才開始的。高煒生產口罩的公司在廈門,年前因為口罩供不應求,他和公司員工一起加班,打包發貨,一直忙到大年三十下午才回家過年。

  “兄弟姐妹們,新年好!因為疫情加重,社會民用口罩緊缺,非常時期,我想盡快復工,支援防疫,希望大家支持!”1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高煒在公司微信群裡以這樣的方式拜年。很快,他得到了大家的熱情響應。

  “我可以馬上回公司!”“我可以從寧德趕回廈門幫忙!”公司員工的熱情響應令高煒感動不已。大年初一下午2時許,高煒在廈門的口罩生產公司正式復工,生產機器飛轉,客服熱線不斷。

  “大家三班倒,加班加點趕制,但每天5萬個口罩根本供不應求。”高煒說:“各地對口罩的需求量都很大。我現在一天接到的訂購電話比過去一個月都要多。一聽到‘口罩’兩個字,我的心就揪在一起。”

  “堅決抵制漲價,盡一切可能供給中國市場。”高煒的愛國情懷,感動著每一位在車間裡忙碌生產的工人。

  在企業生產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高煒的熱心捐贈也一直沒斷過。

  2月3日,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吉巷鄉坂中村村主任高已德收到一個快遞。他知道:“高總捐贈村裡的500個口罩到了!真是雪中送炭!”

  收到口罩的遠不止坂中村。春節期間,高煒的企業先后向寧德市的鄉村和吉林僑商聯合會各捐贈5萬個、3萬個KN95口罩。

  “農村的疫情防控條件相對簡陋,但絕對不容忽視。”在海外20多年,高煒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出發的地方,“這次疫情牽動著每一位華僑華人的心。將防護口罩送到家鄉人民的手上,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希望通過我們企業小小的善舉,帶動海外僑團,共同為守護社會安寧和人民健康盡一份力。”

(責編:楊曦、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