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0年財經專題>>金台圓桌——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基建實施路徑

金台圓桌“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基建’實施路徑”線上研討會召開

“新基建”為數字經濟提供新動能

孟哲 劉然
2020年04月01日16:29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加速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中國實現多種戰略目標的關鍵之舉。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再次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3月31日下午,人民網組織召開了以“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基建’實施路徑”為主題的金台圓桌線上研討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致公黨中央常委、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以及聯想集團、阿裡巴巴集團、華為、戴爾科技集團、京東數科、上海諾基亞貝爾、華夏幸福研究院等企業代表共同參會,圍繞“新基建”對中國和世界的意義、“新基建”推進過程中所面臨的政策需求、機遇風險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數字經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基礎保障。“新基建”對國民經濟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能在短期內助力穩投資、擴內需和增就業,從長遠發展來看,更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疫情倒逼需求風口 “新基建”支撐產業升級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消費習慣,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雲游戲等新消費需求和創新因素的破土而出,正在展示數字經濟時代信息消費的優勢及巨大潛力。

5G網絡作為數字時代不可或缺的支撐,在本次討論中數次被提起。

“‘新基建’不僅是基建,還是新產業增長支柱、創新投資渠道與新的消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在“新基建”中,最主要的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重要代表——5G。如今,5G的應用已經擴展到產業互聯網和智慧城市,擁有增強移動寬帶、超可靠低延時、廣覆蓋大連接等特點。

疫情期間,雲辦公、雲課堂、雲視頻、雲商貿、雲簽約需求高漲。對此,鄔賀銓認為,雲賦予終端更強的能力,基於雲的一些服務,雲經濟也將隨之發展起來。

“‘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基礎保障,也是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致公黨中央常委、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認為,5G賦能交通,使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成為可能,車聯網也將成為5G技術最主要的應用場景﹔人工智能賦能機器,誕生了工業機器人、無人系統等產品﹔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業,通過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實現工業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表示,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除此之外,5G網絡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預計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超過3.5萬億元投資。

“目前應該考慮的是,在‘新基建’平台上,如何給客戶帶來更方便、更豐富多彩的應用。企業真正關心的是,如何利用‘新基建’幫助自身實現數字化轉型。”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企業科技集團總裁童夫堯認為,“新基建”將推動我國經濟健康發展以及未來社會和企業的數字化進程。

核心技術供給是新基建的關鍵要素。新基建在賦能社會和企業的同時,也將促使信息通信行業更加重視基礎領域的研究。童夫堯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時間內,新基建將有助於我國在雲計算、人工算法、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領域內實現突破,未來制約經濟發展的一系列“卡脖子”技術也將實現突破。

“5G和雲、AI是數字化設施的基礎與底座。”華為中國雲與計算CTO肖苡介紹,在抗疫過程中,基於5G遠程醫療的查房、紅外測溫等實現了快速落地﹔基於雲和AI的工業互聯網支撐了政府、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智慧化城市建設也大大加速,推進了數據融合和智能化治理,保障了大量非接觸式的業務辦理。

“算力是基礎設施的一個核心,例如在疫情期間篩查新冠病毒的AI輔助診療是靠大量雲端算力,機器人生產口罩背后也有強大的技術支撐。”肖苡表示,“計算產業並不是做了兩個很好的芯片就能夠實現,計算產業意味著整個核心生態的轉型,意味著華為要從設備生產商轉型為生態組織,加速生態建設。”

“‘新基建’、新動能是我們搶佔未來全球制高點的關鍵所在。” 華夏幸福研究院院長顧強認為,新基建包括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賦能的各類支撐平台,是未來智能社會的底層基礎,通過新基建帶動相關產業新動能發展,使我國整個產業體系更具有競爭力。

時間窗口收窄風險與機遇並存

“‘新基建’的時間窗口非常緊迫的,在全球加緊部署的窗口期,5G網絡建設與應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更需要發力。”劉多如是說。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近些年我國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非常大。目前,如果完全再依靠傳統基建,特別是房地產拉動經濟,隱患是很大的。

在沈建光看來,我國基礎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一方面,部分領域、部分地區的傳統基建可能面臨趨於飽和或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新基建領域在很多方面還存在短缺。“比如,在物流領域,要到邊遠的地方輸送食品,冷庫、冷鏈是非常短缺的。疫情期間,如果當地有冷藏庫、冷鏈體系,農民的利益就會得到保障。”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劉鬆認為新基建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疫情之后,全球供應鏈的風險增大﹔二是基建“重硬輕軟”的習慣,會容易忽略應用場景和運營方面的價值﹔三是疫情可能會導致投資主體債務壓力增大,投資不足﹔四是要關注全球產業鏈的風險。

為了應對挑戰,提高新基建的有效投資成為關注重點。“結合場景創新、模式創新來推進新基建建設,才能提高投資效率。”顧強認為,新基建要以應用為主導,與場景創新深度融合。例如在部署汽車充電網絡等基礎設施時,一要滿足高頻使用場景,對公交專用、出租專用、環衛物流專用、城市公交、城際快充等優先建設﹔二要重點區域先行,在使用頻率最高、應用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優先布局。

新基建的安全保障也是重要挑戰。劉多強調,隻要和基礎設施相關,安全就是很重要的方面,要發揮企業、產業的力量,不斷構建安全手段,保証網絡基礎設施穩定、安全地運行。

綠色發展、開放合作成共識

作為先手棋,新基建對國民經濟的未來至關重要,如何以開放合作、綠色環保促進相關產業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回應時代之問的必答題。

“新基建會改變整個國家的勞動力結構,要打造新一代實用型人才。”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吳海亮認為,人才是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另外,他還著重強調了新基建應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從產品設計到供應鏈、生產、包裝、回收,整個環節都要考慮環保與綠色。

“在這個時間點,中國提出加速新基建的號召,非常及時的給整個產業界打了加速劑。作為產業一員來講,我們覺得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機會。”吳海亮表示,戴爾公司對中國經濟,尤其現在中國提出新基建,信心非常足,也將積極擔當,共同推動新基建更好更快地發展。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客戶運營CTO常疆認為,應從秉承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發展這“一個核心”原則出發,以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建設、網絡可持續發展“三個重點”推進新基建。

常疆解釋,開放合作是說全球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高度參與,是溝通中國和全球市場的橋梁。“同時,在技術標准演進、技術創新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話題和目標,比如要繼續全力推動全球開放標准,開源技術以及開放社區的發展,貢獻中國強大力量。”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劉鬆建議,首先是要形成一套技術體系,協同發展﹔其次要從政策導向上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增大基礎研究,以及對全球人才的吸引﹔最后要鼓勵社會化、多元化的投資以及政企協同。

“在新基建過程當中,一方面要加強我們自己的建設,同時整個網絡是全球互聯互通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加大開放合作。”劉多認為,無論是技術,還是網絡,都要通過加大開放合作,才能夠在全球產業和網絡的建設過程當中,為全球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專題:金台圓桌——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基建實施路徑

 

(責編:王宇鵬、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