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堅持高質量發展 華潤雙鶴營收利潤跑贏“大盤”

2020年04月02日10:24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近年來,北京市大力發展“高精尖”支柱產業之一的醫藥產業,將醫藥健康與新一代信息技術一同作為支撐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數據顯示,2019年1至8月,全市醫藥制造業增長6.6%,醫藥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5億元,同比增長6.1%。

3月20日下午,華潤雙鶴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華潤雙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1.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1%﹔實現淨利潤(歸屬母公司)10.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93%。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華潤雙鶴均跑贏了“大盤”。

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毅表示,未來將繼續在“關心大眾,健康民生”的願景引領下,落實“打造一流制藥企業”轉型路徑,堅定走“低成本、高質量、多品種、大規模”發展之路,聚焦企業“八大戰略”主題,全力以赴推進“十三五”時期既定戰略目標的達成,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高質量發展從仿制向仿創結合轉型

2019年,面對醫藥行業政策環境和經營環境的變化,華潤雙鶴以新時代“太行精神”為指引,以高度的戰略定力牢牢把握前進方向,以穩健的市場策略應對嚴酷的競爭環境,扎實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在奮進中書寫了精彩答卷。從公司全年各業務平台銷售情況來看,慢病業務收入34.7億元,同比增長15.3%﹔專科業務收入12.4億元,同比增長46.7%﹔輸液業務收入29.4億元,同比增長4.3%。

在慢病業務方面,公司以 “一個團隊、一個組織、一個文化、一個品牌”為目標開展業務整合,成立慢病事業部,圍繞慢病產品組合打造一流慢病處方藥營銷團隊﹔核心產品“0號”緊抓政策機遇,聚焦醫聯體、醫共體,攻堅區縣小目錄,在逆境中鍛造能力,打造國藥經典﹔積極應對帶量採購,壓氏達等重點產品尋找機會拓展零售市場﹔圍繞重點產品做實學術,參與政府項目,提升雙鶴慢病品牌影響力﹔借力分級診療,規劃終端布局,圍繞“0號”打造慢病產品組合,發力零售終端。

在專科業務方面,兒科業務通過藥物經濟學評價夯實產品地位,通過拓展適應症、改變臨床用藥理念區隔細分市場,開展市場教育,提升學術話語權,同時創新臨床推廣工具,增強兒科品牌效應,多品種組合銷售,珂立蘇和小兒氨基酸銷量增長,均成為細分市場的引領者﹔腎科業務圍繞腹透中心建設、患者平台管理、學術平台打造品牌,腹透中心患者數量年均增加千例,差異化學術活動增強終端黏性,引領國產腹透市場增長。

在輸液業務方面,公司圍繞 “一軸兩翼”戰略,經過近五年時間的變革轉型、進行減員增效,實現盈利大幅提升。基礎輸液銷量持續增長,包材結構調整成果顯著,軟包裝輸液佔比已處於行業領先水平。BFS圍繞“輸液安全”打造証據鏈,開展精品品牌活動,拓展全國市場銷售,尤其在北京打造標杆市場,實現頂級標志性醫院開發,提高產品價值地位。輸液區域公司在深化一體化組織變革基礎上,籌劃成立輸液事業部,進一步統籌資源、優化管控模式。

在產品發展方面,應對醫藥行業政策變化,公司對標一流制藥公司,於2019年制定研發創新戰略,把研發創新定位於打造一流制藥企業的驅動力和引擎,明確了公司研發創新升級的方向與路徑。此外公司還積極加快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2019年2個固體產品獲批,4個固體制劑產品和1個注射劑產品申報,其中非那雄胺片(5mg)同品種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經過多年耕耘,2019年批產2個產品,申報4個,領域逐漸擴大﹔同時還加快多渠道產品獲得,積極開拓BD業務,快速獲取產品,挖掘沉睡文號,2019年4個產品復產。

■ 紅色藥企的家國情懷 馬力全開迎戰疫情

作為從太行山走出的紅色央企,華潤雙鶴在80年發展歷程中始終懷揣一份家國情懷,馮毅認為,一個值得尊崇的企業,必定是一個胸懷祖國、心系民眾、勇於擔當、造福萬方的企業。

17年前,非典襲擾京城的時候,華潤雙鶴人就勇敢逆行,堅守生產一線,為確保醫療機構藥品供應保駕護航。今年一月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舉國上下億萬人的心。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和信心同樣重要的是藥品供應。為保証輸液和慢病等日常藥品供應,華潤雙鶴通過總體協調部署,分布在國內15個省份的生產基地在屬地政府支持下,逐一落實復工復產計劃,按照招標採購供應要求,內部科學調控產銷聯動,滿足市場供應。華潤雙鶴員工們再一次勇敢選擇逆行,開足馬力提前返崗,做好醫藥臨床和患者的用藥保障。

在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武漢,華潤雙鶴湖北公司從大年三十就安排物流配送崗位人員24小時值守,隨時保障醫療機構藥品配送。

1月20日,是華潤雙鶴北京工業園春節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上千名員工即將迎來難得的春節假期。然而就在同一天,北京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

疫情突襲之下,華潤雙鶴物流銷售部門員工初三即返回工作崗位,每天清點庫存,保障發貨,並時刻關注疫情進展和供貨需求變化。1月23日,新冠肺炎北京增至14例,華潤雙鶴預感庫存可能很快告急,於是決定著手復工。

發布復工令后,雙鶴員工都積極報名,尤其是黨員,主動放棄休假,請戰上一線。北京工業園總經理王麗麗告訴記者,在統籌考慮員工情況后,工廠從各條生產線抽調在京的熟練員工,同時調整生產排產計劃,所有產能優先讓路給跟疫情防控有關的產品。

1月31日復工后,為了避免員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工廠十一輛班車全部開動,上車前檢測體溫﹔每天給員工發放口罩,生產線的工人還配發500ml酒精﹔採取分時就餐制,避免感染﹔為家住較遠的員工安排集體宿舍﹔每天進行園區環境消毒﹔准備了兩間隔離觀察室,以備不時之需。復工生產至今,確保了全員零感染,切實把一手抓復工生產,一手抓安全防護落到實處。

近年來,華潤雙鶴在持續為社會大眾提供高品質產品與服務的同時,也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通過整合全國各地醫院專家資源,在醫院管理、慢病防治等方面為邊遠山區提供醫療支持,盡企業所能回應社會的期待。

寧夏海原是國家級貧困縣,這裡集中了寧夏80%的貧困人口。當地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土地貧瘠、慢性病高發,曾被聯合國評為不適於人類居住的地區。華潤集團在這個貧困的地區建設了海原希望小鎮,重新設計規劃了整體布局,為小鎮提供各種產業幫扶和健康支持。華潤雙鶴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發揮在慢病領域的專業優勢和學術影響力,分批邀請國內醫藥界的知名專家參與“在希望的田野上”愛心公益行活動,到當地舉辦院長交流座談、基層醫護專業培訓、健康義診和日常保健公益講座等扶貧活動,攜手國內優質醫學資源帶動當地醫療水平提升。

2018年至2019年,先后已有200余位專家成為了此項活動的志願者,他們先后四次走進海原,還到華潤幫扶的安徽金寨、貴州劍河等其他華潤希望小鎮開展公益活動,為當地群眾帶來渴盼已久的醫療服務。同樣,陝西榆林、浙江衢州、湖南邵陽等許多地區,均留下了雙鶴人公益扶貧的足跡。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未來,華潤雙鶴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和太行精神,身攜夢想乘風破浪,心懷目標披荊斬棘。 文/余源

近年來,北京市大力發展“高精尖”支柱產業之一的醫藥產業,將醫藥健康與新一代信息技術一同作為支撐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數據顯示,2019年1至8月,全市醫藥制造業增長6.6%,醫藥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5億元,同比增長6.1%。

3月20日下午,華潤雙鶴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華潤雙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1.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1%﹔實現淨利潤(歸屬母公司)10.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93%。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華潤雙鶴均跑贏了“大盤”。

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毅表示,未來將繼續在“關心大眾,健康民生”的願景引領下,落實“打造一流制藥企業”轉型路徑,堅定走“低成本、高質量、多品種、大規模”發展之路,聚焦企業“八大戰略”主題,全力以赴推進“十三五”時期既定戰略目標的達成,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