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佔全球1/5,國際訂單簽署逾2萬台——
中國呼吸機 全力生產供全球
BMC怡和嘉業生產的Y-30T無創呼吸機。 |
圖為第三批中國赴意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攜帶呼吸機等中方捐助的醫療物資抵達米蘭。 |
圖為在遼寧沈陽,邁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生產無創呼吸機。 |
圖為在河北三河市燕郊開發區,誼安奧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工人在車間生產呼吸機。 |
國內的呼吸機制造商最近太忙了,訂單電話就沒停過。技術研發人員也上生產線,24小時三班倒……即便如此,仍然滿足不了巨量的訂單需求,有的訂單已經排到第三季度。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確診人數不斷增長。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各類醫療防疫物資都出現供應吃緊的狀況,“續命神器”呼吸機全球搶購。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的中國,生產秩序有序恢復。呼吸機訂單如雪片飛向中國廠商。
呼吸機能續命
“2月初日產能隻有兩三百台,現在達到了1200台,每天都有上百個海外詢單,已經排了幾萬台。”國內無創呼吸機廠商、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BMC怡和嘉業)市場部經理姜棟對本報記者說。眼下,BMC怡和嘉業正通過各種方式增加產能,以應對來自意大利、法國、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的訂單。
全球疫情蔓延,呼吸機需求暴增,BMC怡和嘉業現在的場景,是中國呼吸機廠商竭盡全力滿足全球呼吸機市場需求的縮影。國內呼吸機廠商紛紛開足馬力,24小時機器不停轉,全力以赴提高產能。
即便如此,仍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各國政要、醫療機構負責人在各個場合呼吁增加產能或擴大進口。“關鍵是呼吸機、呼吸機、呼吸機。這是最迫切的需要。”美國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用最直白的方式強調呼吸機的重要性。
呼吸機究竟有多重要?
眾所周知,肺作為呼吸器官,其作用就是吸入並分解氧氣,維持生命活動。而新冠病毒瞄准的“靶子”,就是人的呼吸器官。患者肺部遭到新冠病毒攻擊后,功能受損,產生大量黏液,有些患者無法通過自主呼吸獲取氧氣。對這類患者救治時,通常會採取氧療、無創機械通氣、有創機械通氣和挽救治療等幾種治療手段。其中,有創呼吸機在醫療器械中級別更高。對這些患者而言,呼吸機,攸關生死,它雖不能殺死病毒,但可以續命,為臨床治療、消滅病毒爭取寶貴時間。
全球呼吸機市場缺口有多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資料,每6個新冠患者中,會有一人出現重症和呼吸困難,從而用到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如果病情惡化,還會用到有創呼吸機控制性通氣。
根據比較悲觀的估計,美國總共將有96萬名患者由於感染新冠病毒而需要使用呼吸機,但美國隻有大約20萬台這樣的機器,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由於老化,無法立即使用。歐洲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有統計稱,歐盟呼吸機缺口至少高達2.5萬台。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呼吸機短缺的情況可能更嚴重。全球范圍內,對呼吸機的需求量是目前醫療機構擁有量的10倍。
使用周期較長加劇了呼吸機短缺的嚴峻性。業內人士指出,對重症患者而言,體外輸氧不可間斷,隻能由一名患者固定使用,不能隨意在患者之間隨意調換。而一名重症患者的使用周期在10天左右。
急缺呼吸機的國家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3月中旬開始,隨著海外感染人數迅速攀升,呼吸機市場缺口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呼吸機產能佔全球1/5的中國,成為“地球村”的希望:中國民間機構向紐約州捐助的1000台呼吸機於上周抵達、300台呼吸機從中國運抵英國、西班牙向中國採購900多台呼吸機……中國廠商目前已簽署呼吸機國際訂單超過2萬台。在4月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金海介紹,3月1日以來,中國已出口呼吸機1.6萬台。
全力提升產能
中國呼吸機廠商能否復刻口罩產能增長的奇跡?
實際上,春節期間,許多廠商在政府協助下解決零部件短缺、物流運輸不暢等問題后,便開始高負荷運轉,助力國內抗擊疫情。作為國內呼吸機龍頭企業,深圳邁瑞大年初二緊急召回放假回家的技術骨干,全力復工復產。
隨著國內訂單交付基本完成,火力轉向海外訂單,呼吸機廠商來不及休整,甚至比以前更累。“最近,我們每天工作時間從朝九晚六調整到晚10點,周末也不休息,員工人數不足,就把各個職能部門員工,都緊急動員到生產線。”姜棟說,“在核心工序上還是依賴熟練工人,其他人培訓后可以做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一切為了最大限度提高產能。”
另外一家位於北京的醫療器械大廠——誼安醫療也處於滿負荷運轉狀態,麻醉機、手術床生產線都被改造用來生產呼吸機,24小時不停轉,3個多月的出貨量已超往年。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投入了超級智能工廠,一條機械手臂相當於10名工人,一條智能產線是100位工人的2倍效率,呼吸機日產數量從300台增長至700台,但其待發訂單還是排到了4月底。還有一些廠商,訂單已排到第三季度。
中國醫療器械電商平台貝登醫療供應鏈總監吳傳普說:“中國所有的呼吸機廠家都已達到了它們的產能極限。”
前段時間,為了最大限度提高口罩產能,不僅口罩企業紛紛增產,更有許多廠商“跨界”加入口罩供應大軍,中國口罩供應迅速從2000萬拉升到上億隻。呼吸機為何難以復制這種模式?
跨界轉產需要克服更多困難。和口罩不同,呼吸機制造涉及成百上千個零部件的生產與組裝,還有硬件和軟件的調試和兼容,更需要專業員工和嚴格監管保証產品質量,從而確保患者安全。對於專業醫療設備制造商而言,生產一台呼吸機可能需要40天時間。從零起步的跨界企業甚至可能要花費18個月才能實現量產。改造生產線、技術壁壘、質檢審批等多個難題也成為跨界企業的“攔路虎”。面對諸多限制因素,短時間內跨界企業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
零部件供應是呼吸機產能增長的制約因素。姜棟表示,BMC怡和嘉業的“呼吸機零配件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不用擔心上游產品的供應問題”。不過,其他廠商就沒這麼幸運,壓縮機、比例閥、渦輪、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南京一家生產呼吸機的醫療設備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的比例閥來自德國、意大利,渦輪風機來自德國,壓力傳感器來自美國。“我們也在嘗試使用替代物料,但呼吸機對設備長期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有嚴格要求,隻有解決源頭供應商的物料配給,才能保質保量地提升產能。”
魚躍醫療負責人也坦言:“國產風機的噪音、轉速,傳感器的精度、靈敏度均與國際領先的品牌存在差異。但我們會努力在國內尋找可替代的配件,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嚴謹的驗証,並進行相關定制等。”
出海考驗重重
重擔壓到了中國呼吸機廠商身上。疫情之下,不斷增長的需求,紛至沓來的訂單,對國產呼吸機廠商來說,也是一場戰斗。
為向有關國家及時提供幫助,企業竭盡全力,政府多方協調,中國盡最大努力。3月29日,中國工信部召開重點醫療裝備產業鏈協同擴產視頻會,組織國內有創呼吸機重點企業和地方有關部門,摸底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研究產業鏈協同擴產措施。
在供應鏈上殫精竭慮,在生產線上爭分奪秒,只是這場戰斗的一部分。要想讓救命的機器到達真正需要的醫療機構,還有很多道檻要跨。
暴增的需求,使呼吸機價格水漲船高,一些囤積居奇的中間商看到賺錢的機會。“甚至存在一個人買幾千台的情況。”有呼吸機生產商表示,一款呼吸機的價格甚至可以在一小時內連漲幾萬,除了上游零部件漲價、國際航班費用上升所導致的成本抬高之外,炒賣行為也讓呼吸機的價格“一天一個樣”。
有鑒於此,誼安醫療、BMC怡和嘉業、安保科技等幾家呼吸機制造商,先后在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戰疫物資群”中發表聲明:堅決抵制惡意囤貨、哄抬價格、虛假交易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魚躍醫療則表示,會詳細詢問買方對產品的了解程度、收貨地點、出口要求、市場、用途等信息,從而篩選掉一些買家。
作為醫療器械,國產呼吸機想要進入海外市場,相應的准入証明也是一道關卡。比如美國要求FDA,歐洲要求CE,獲取這些証書頗費時日。工信部介紹,我國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產品取得了歐盟強制性CE認証。
為應對疫情,一些國家開通應急通道,放寬准入標准。但進入當地市場對企業來說只是剛剛開始。想在海外市場走的更深、更遠、更穩,還需要注重專利和自有知識產權的保護。
BMC怡和嘉業進入美國市場時,某呼吸機巨頭公司以侵犯專利權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了“337調查”,同時向美國南加州地方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經過4年鏖戰和巨額資金投入,雙方達成和解,BMC怡和嘉業得以在美國市場開疆拓土。“我們有足夠的証據表明產品屬於自主研發。在外貿領域做了很多年,一直注重專利保護,公司在國內外均申請了大量專利。如果在產品研發設計過程中忽略這一點,可能會面臨風險。”姜棟說。
疫情終會過去。中國呼吸機要想保持並擴大市場份額,積累中國制造的國際信用,產品品質是關鍵。“一定要保証中國品牌的質量,我們走過一個痛苦漫長的過程,中國品牌在全球得到了基本認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醫療器械更應該給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增光添彩。”邁瑞醫療負責人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