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讀懂“六保”:兜住民生底線 不失時機推動改革

栗翹楚 車柯蒙 任妍
2020年04月21日09:37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經濟運行調度,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六保”,再一次明確了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堅定決心。

如何深刻認識“六保”的內涵,如何推動“六保”切實落地?人民網財經專訪多位權威專家,共同解讀“六保”的內涵與路徑。

凸顯底線思維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

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在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時刻,“六保”的提出有何重要考量?

“‘六保’是黨中央基於疫情對經濟沖擊影響准確把握的基礎上提出的底線要求。”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在接受人民網財經專訪時表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全球罕見,特殊時期,追求某種主觀層面的增長已不是重點,而是在加大“六穩”力度基礎上做好“六保”工作,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

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在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看來,這是黨中央基於底線思維提出“六保”的重要前提。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興波在接受人民網財經專訪時表示,“六保”在這個階段提出,反映出國內疫情由抗擊階段轉入長期應對階段,將以恢復國民經濟、穩定國內局面作為重要戰略目標調整。

“‘六保’除了應對疫情已經帶來沖擊,同時也是防患於未來,將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不確定性降到最小的重要手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趙福軍表示,疫情雖然在我國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在全球流行和蔓延,短期內難以得到完全控制,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影響仍將繼續,外部經濟的不確定性仍在加大。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瑞明在接受人民網財經專訪時表示,從國內防疫的經驗看,國內防疫工作的階段性成功,離不開穩定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和基層政府以及社會組織的高效運轉:

一方面,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是非常時期保証居民基本生活的前提﹔另一方面,要堅持基層政府和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的中堅力量,充分發揮基層動員和組織優勢,繼續貫徹落實這一階段“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目標。

 兜住民生底線 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4月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是大局,必須確保疫情不反彈,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

“居民、企業和基層政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隻有居民、企業和基本政府能正常運轉,我國經濟社會才會平穩、健康發展。”在趙福軍看來,“六保”的提出旨在強化市場和社會信心,引導市場和社會預期,形成政府、市場和社會齊心協力合作局面,突出托住底線的決心,避免居民、企業恐慌。

劉瑞明認為,從策略上,“六保”之前已有“六穩”,穩是大局,全年要在穩的基礎上積極進取,與此同時,中央或將推出一攬子政策,提振經濟發展的信心,穩住預期,盡快使國民經濟擺脫疫情影響,重回正軌﹔從思路上,黨中央將堅持長線思維,“六保”中沒有提到保增長,這說明追求短、平、快的強刺激模式已大概率不會出現。

“穩就業既是穩經濟、穩預期,也是穩民生、穩信心。”湯繼強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產生了一定影響,國家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新政的出台對擴大就業、鼓勵創業、促進社會穩定意義重大,同時也凸顯出黨中央對今年就業市場嚴峻形勢的高度重視。

“這是一個步步為營的過程。”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指出,疫情防控期間,解決當前問題的同時,也要為下一步長遠目標做好准備,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不失時機推動改革

如何貫徹落實“六保”的理念思路,推動切實落地?

“這些工作的順利推進必須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人民網財經表示,就業、民生、市場主體、糧食能源關系、產業鏈供應鏈、基層均關系到人民生活,“六保”的重點在於讓人民生活恢復正常秩序。

此外,全面加快復工復產、盡快疏通企業發展在當前環境下遇到的“堵點”和“難點”也是當務之急。

會議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

政策工具箱再次“擴容”,而在此之前,關鍵領域的重大改革已經落地。

4月9日,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意見》。“要素自由流動與要素價格市場化未來將成為新一輪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湯繼強表示,加之戶籍改革、土地改革將會驅動新一輪都市圈與城市群建設,新一輪區域經濟一體化噴薄欲出。

與此同時,擴大內需也在進行。

“擴大內需既是一個短期舉措,也是一個長期戰略。”滕泰表示,受疫情影響,在經濟恢復的過程中,供給的恢復速度較快,需求的恢復速度相對滯后,加之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要做好較長時間主要靠內需的准備。

除中央外,各級地方政府根據地方特點和經濟實力也在靈活出台一些相關政策。

在廣東,珠海日前發放一個億元消費券加速消費市場回暖﹔在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方案》,明確將省內國有企業股權10%充實社保基金﹔在甘肅,蘭州市政府發布《意見》,調整商業地產貸款的首付款比例,由現行的70%調整為50%。從中央到地方,全國上下都在不斷鞏固疫情持續向好的形勢,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提供有力保障。

劉瑞明提出,下一步要繼續堅持扶危救困絕不放鬆,採取底線救助的思維,差異化救助政策。同時,要深化改革不放鬆,將疫情沖擊的“毀滅性破壞”轉化為“創造性破壞”,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促進營商環境優化,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責編:栗翹楚、孫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