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全國人大代表姚勁波:建議進一步穩定就業 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2020年05月21日16:23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21日電 (孫陽)日前,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准備向2020年全國兩會提交三份書面建議,分別聚焦“進一步穩定就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進一步做好線上職業技能培訓”、“以信息化建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話題。

進一步穩定就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2020年初以來,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運行造成巨大沖擊,也為中小企業經營發展帶來嚴峻挑戰,更直接威脅到就業市場的穩定。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為此,中央及地方圍繞“穩就業保就業”和助企紓困,密集出台大量政策舉措,以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但隨著疫情在世界范圍內加速蔓延,國內外因素疊加使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市場需求下降,一些中小企業由“復工復產難”到“找訂單難”,甚至出現“復工復產即破產倒閉”的情況。因此,繼續加強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用工及融資成本,成為“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手段。為解決上述問題,姚勁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進一步降低公積金和社保繳納比例,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疫情下的中小企業復蘇,面臨的最大困難就在於“入不敷出”,成本特別是人力成本高企,收入減少。因此,建議一方面適當下調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另一方面,建議進一步降低社保繳納比例。降低比例的同時,積極拓展社保基金其他收入來源。

二是積極推動靈活用工等新模式,有效分擔企業用工成本。疫情期間,推行靈活用工和共享用工模式,可實現企業間快速高效的人力資源互補,分擔公司成本,增加就業容量,緩解臨時性供需矛盾。為此,一方面,建議政府以定向補貼等方式,鼓勵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搭建靈活用工和共享用工平台。同時加強宣傳引導,吸引更多有需求的企業通過平台發布信息,促進供需信息精准對接。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出台社保繳納指導性政策,如社保繳納部分可由雙方用工企業共同繳納,並約定分攤比例。

三是引導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平台合作,解決企業融資需求。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經營與信用風險進一步增大,且分散於百業百態,情況各異,金融機構風控難度較高,因此其融貸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眾所周知,大量中小微企業通過互聯網平台與用戶達成交易,在線上沉澱了海量數據,因此建議在政府指導下,金融機構與擁有大數據資源的互聯網平台深度合作,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估體系,深度分析其生產經營信息,從而生成企業風險報告,計算出可貸款額度,確保安全高效地提供融貸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進一步做好線上職業技能培訓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職業技能培訓已成為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擴大就業規模的重要舉措。2020年伊始,受新冠疫情影響,線下職業技能培訓幾乎陷於停滯,線上職業技能培訓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日漸凸顯:此舉既是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徑,更為探索“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新模式提供了機遇。

基於此,人社部、財政部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在上半年密集推出各項政策,如“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等,積極推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據人社部2020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介紹,目前線上平台實名注冊總人次數達590萬,包括農民工、城市藍領等城鄉各類勞動者。但相比龐大的農民工等就業群體,目前線上職業技能培訓仍存在著企業從事培訓服務的積極性不高,接受培訓勞動者偏少,培訓資源供需不均等問題。從長遠看,推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不僅是疫期“戰時”舉措,更是持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未來方向。為進一步做好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姚勁波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強化政策激勵,支持企業搭建線上職業教育平台。作為用人主體,企業對於人才技能的標准及要求最為了解,建議政府大力支持企業搭建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平台,該平台可優先納入各地“兩目錄一系統”,享受國家相應補貼,同時針對部分在培訓內容、技術、師資等方面走在前列的全國性項目,各地政府可將其引入本地,與當地培訓機構合作共建,帶動本地職業培訓發展。其次建議政府加大資金籌集和支持力度,將更大比例的保障就業補助資金、地方人才經費和行業產業發展經費用於線上職業技能培訓。針對部分中小企業申請補貼流程復雜、耗時較長等問題,政府可直接將補貼發予培訓平台,促使其更好服務中小企業。

二是加大組織引導,鼓勵勞動者積極參與線上培訓。針對勞動者參與線上培訓積極性不高,參與人數少等問題,建議有關部門設立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做到“一人一檔”,逐步實現數據統計、過程監督、效果評價、資金撥付等功能一體化,並以此為基礎明確補貼標准及對象。對參加線上培訓的建檔立卡貧困人群、殘疾人求職者、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在培訓期間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此外,建議通過市場調研等方式集中推薦最緊缺崗位及相關培訓課程,便於勞動者進行選擇學習,並鼓勵“訂單式培訓”,實現“招、培、就”環節無縫銜接。

三是提升服務質量,為構建靈活、有序市場體系打好基礎。建議政府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鼓勵行業協會、企業、職業院校等多方主體共同籌辦線上職業技能平台,並給予一定職業資質認証權限,為其招生打開窗口。同時,需將補貼標准與市場培訓成本挂鉤,各地應避免補貼數額“一刀切”﹔在申領補貼流程方面,可進一步簡化手續,縮短審批時長,為線上職業培訓平台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務。

以信息化建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縣域涵蓋城鎮與鄉村,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縣域經濟亦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建設體系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等方面的作用愈發凸顯。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發布的《2019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指出:全國77.7%的縣(市、區)設立了農業農村信息化管理服務機構,並向鄉村延伸建立益農信息社。但該報告還指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超過 60%的縣(市、區)僅佔3.9%,低於30%的縣(市、區)佔比達到39.6%。”由此來看,縣域信息化水平總體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地區發展不平衡,信息化人才建設相對滯后,難以適應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為挖掘信息化建設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潛力,姚勁波建議:

一是搭建本地互聯網信息平台,進一步服務民眾。建議以縣為單位搭建本地信息平台,引入生活服務相關功能。縣級政府可以聯合社會企業,通過整合優勢資源,搭建符合當地縣情的本土化、特色化信息平台,採用政府引領、企業運營、居民互動的模式,在發布政府公告、政策和便民信息的基礎上,引入互聯網平台上的電商服務、求職招聘、水電繳納、公交出行等功能,進一步服務好當地居民。

二是建設基層信息化人才隊伍,加快普及互聯網應用技能。建議政府積極選拔各類人才參與信息化工作,打造信息化人才隊伍:以提高福利待遇和職稱評定等政策引導、吸納返鄉務工人員、高校畢業生、大學生村官等熟悉互聯網,對網絡技能有一定認知的人群,組建人才隊伍,按需分配到縣、鄉基層工作崗位,從事信息平台的建設和推廣普及﹔加強基層人員的互聯網應用技能培訓。鼓勵線上職業教育平台免費向基層開放部分課程,同時縣級政府可組建培訓師資隊伍,在縣、鄉開展專項培訓,讓基層公務人員和廣大民眾學會使用互聯網工具工作生活,提升當地居民網絡技能和信息素養。

三是以數字經濟驅動本地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疫情期間,直播帶貨、雲旅游、線上問診等新業態逐漸成熟,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被廣泛運用。縣域經濟亟需抓住數字轉型的戰略機遇,以信息化為引擎,實現升級躍遷。建議各地將本地特色工業、農業產業以及服務業,與信息化手段充分結合,依托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對特色產業鏈進行數字化改造,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責編:孫陽、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