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2020年05月27日07: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淮北市市長 戴啟遠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能建北京設備公司鉚工班長 劉加軍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長 張家文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 張近東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張兆安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陳樹波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 雷 軍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玉林市委書記 黃海昆

  培育接續主導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淮北市市長 戴啟遠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

  近年來,淮北市把陶鋁新材料作為接續主導產業和引領產業升級的突破口,推動陶鋁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壯大。

  培育接續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資源城市破除轉型難題,孜孜以求的“金鑰匙”。目前,陶鋁新材料在淮北產業化發展已初具規模,陶鋁研究院有限公司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得到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陶鋁新材料進入產業形成階段,截至目前,淮北已具備年產2.3萬噸陶鋁新材料、50萬隻陶鋁高性能活塞和26萬套汽車零部件、年產30噸陶鋁3D打印粉和1000噸陶鋁3D打印制絲生產能力。

  陶鋁新材料以其卓越的性能,目前已成功運用於武器裝備、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輕量化、內燃機等領域,完全可能成為國家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新材料支撐,也是淮北未來著力打造的千億產業板塊。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將陶鋁新材料推廣應用納入“十四五”相關發展規劃,這不僅對淮北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高質量轉型崛起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同時,也可為全國其他資源型地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益借鑒。

  (邱海峰、趙勇整理) 

 

  培養更多技能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能建北京設備公司鉚工班長 劉加軍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交叉融合,高水平的技術交叉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特別是隨著新基建按下“加速鍵”,無論是從后疫情時代的經濟提振,還是從國家長遠發展來看,人才培育都至關重要。

  就我所在的中國能建北京設備公司而言,在特高壓領域,2018年我們參與完成的“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對引領電力技術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我們在特高壓、軌道交通、充電樁、新能源、電力電子、生物質發電、配網等方面均有布局,在人才方面有很大需求。

  著眼現實,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目前,一線生產制造工人大多是外來務工的年輕人員,技能水平單一,自身素質提升和職業發展機會較少。而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時間的沉澱,更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

  建議國家加大相關政策支持力度,繼續加大對職業技術學校的投入力度,開展多方面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培養更多的青年專業技術后備人才。

  (本報記者 孔德晨整理) 

 

  走產業振興新路子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長 張家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推進鄉村振興,我們將重點在“產業興旺”上下功夫,加快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走出新路子。

  調優“一產”穩固基礎。一產是產業振興關鍵,要順應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新趨勢,把產品品種結構、品質結構調優調順,種什麼、養什麼跟著市場需求走,圍繞企業需求做。我縣大力提高玉米、水稻、雜糧雜豆產量質量,引進谷實生豬、肉牛等養殖企業,打造三大水產養殖基地,“一產”基礎持續鞏固。

  “二產”倒逼延長鏈條。農業鏈條短、附加值低,要想實現突破,必須狠抓“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接二連三”、融合發展,轉變賣“原字號”尷尬局面。加大伊利乳業、伊品玉米、九陽豆業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加快建設聖泉秸稈精煉一體化項目,引進水稻精深加工和牛屠宰加工項目,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產品、綜合利用進軍,實現“吃干榨淨”,進一步提高農副產品價值。

  豐富“三產”融合發展。以草原風光、養生溫泉、秀美濕地等資源為基礎,以AAAA級景區為依托,做活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特色民宿,打造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小型綜合體。發展特色農場、訂單農業,打造農產品品牌,發展電子商務,健全包裝、倉儲、物流服務體系,真正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向前。

  (本報記者 孔德晨整理) 

 

  新基建帶來全新機遇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 張近東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由概念層面向全領域建設落地加速轉變。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引擎,新基建將為各行各業帶來全新的機遇,但其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國家、社會、企業多方力量共同投入,持續推進。其中,企業作為參與者和受益者,要有所作為,要結合自身業務發展,積極投身到新基建各項創新型建設中,快速實現產業升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蘇寧圍繞智慧社區建設,加速新技術創新應用,提升服務整合能力。以“科技+智能硬件”為基礎、“服務+運營”為核心,蘇寧正大力推動智慧社區新業態落地,通過整合智慧家居、智慧物業以及家樂福、蘇寧小店等業態支撐下的智慧零售1小時場景服務能力,推動傳統社區智慧化轉型,持續助力社區抗疫保供、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

  此外,蘇寧物流積極通過5G等新技術加快推進倉儲物流供應鏈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持續圍繞智慧物流園區建設、智慧場站建設、智慧物流運配等方面打造智慧物流。

  作為中國領先的智慧零售企業,蘇寧將充分依托自身的智慧零售生態體系,抓住新基建的數字化布局方向,進一步提升數字化能力,並將該能力滲透到零售全鏈條、全場景之中。

  (本報記者 李 婕整理)

  

  著力推動制度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張兆安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進入了密集施工的新階段。

  一體化發展很重要,但也很不容易,不僅需要突破以往的各種慣性和區域束縛,更需要進行統籌協調和共建共享。其中,特別需要創建跨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制度體系、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這也是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率先探索從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的重要使命。

  那麼,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如何有效突破跨區域的制度體系和體制機制瓶頸?關鍵在於抓好深化改革的“兩頭”。一是要把涉及地方的改革事項,能夠在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集中落地、率先突破、系統集成,使之成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乃至全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二是針對以往一體化發展中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特別是在涉及規劃管理、生態保護、土地管理、項目管理、要素流動、財稅分享、公共服務政策、公共信用等八個方面,率先在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展開一系列的制度創新,形成共同行為准則,使之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各個區域一體化發展制度創新和政策突破的“樣板間”。

  (本報記者 邱海峰整理) 

 

  建立良好醫患關系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陳樹波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我比較關注民生問題,尤其是衛生方面。因為這既是衛生、健康問題,也是重大民生問題。當下,我國在疾患問題上,從以治療為中心向以預防為主轉變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9年,我比較關注疫苗法的出台,目前就青少年近視的防治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因為我深感這些問題都與國計民生相關,涉及千家萬戶。

  如何在法治上進一步規范醫患矛盾,我認為應該從體制上來保障醫患和諧問題。醫務人員應該全心全意為患者著想,患者應該給予醫務人員充分的信任。公眾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有些特殊疾病,在現有醫療條件下,尚難以完全治愈。對在醫療過程中出現的不可避免的情況,把它夸大其詞,導致醫患之間產生不信任,這種傾向需要扭轉。在醫療過程中存在的違規、違法行為,需要及時整治﹔對於暴力傷醫的行為要給予嚴懲。否則,最終會導致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受損害。

  醫務工作,是一項有風險的事業。尤其為病人做手術,不但對患者是考驗,對醫務人員也是很大的考驗。醫患雙方要相互尊重和理解,營造出彼此信任的良好氛圍。

  (蘇玉敏整理) 

 

  促進衛星互聯網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 雷 軍

  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商業航天具有顯著的技術牽引和產業帶動作用,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抓手。隨著衛星互聯網被列為新基建重要發展范疇,商業航天領域迎來廣闊發展機遇。

  衛星互聯網的產業鏈條中,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衛星運營及服務等產業鏈環節,均屬於高投入、長周期的高新技術領域,目前行業涌現的大多數企業處於從起步到躍升的發展階段,體量較小,側重研發投入。衛星互聯網領域需要國家層面加強頂層的規劃和牽引,多維度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推動整個商業航天產業鏈的發展。

  因此,我建議一是將衛星互聯網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納入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二是進一步改革國內衛星頻率申請協調機制,優化和簡化我國衛星網絡資料申報管理流程﹔三是進一步放開對民營企業應用商業衛星開展商業服務的行業准入限制﹔四是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引導作用,設立大規模的重點扶持民營商業航天的國家發展基金,並鼓勵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撬動社會資本聯合成立商業航天產業基金,推動民營商業航天產業鏈的完善和產業生態的構建。

  (本報記者 徐佩玉整理) 

 

  加快張海高鐵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玉林市委書記 黃海昆

  張海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包海通道以東、京廣和呼南通道以西的一條南北向的高速客運通道,是廣西、海南及粵西地區北上東出便捷通道,也是串聯湖南、廣西、廣東、海南四省(區)眾多旅游資源的旅游通道。

  建設張海高鐵,對於貫徹落實《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精神,推動中西部地區和北部灣經濟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港)深度融合,促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北部灣經濟區、泛珠三角等核心區域經濟合作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張海高鐵張家界至懷化段已開工建設,懷化至桂林段已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湛江至海口段已開展前期工作,僅剩桂林經玉林至湛江段未納入國家相關規劃,項目還未能實施建設。

  建議將張海高鐵桂林經玉林至湛江段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相關路網規劃,爭取“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盡早實現張海高鐵項目的全線貫通,各種功能定位盡早發揮作用。

  (本報記者 龐革平整理) 

(責編:李棟、值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