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全國人大代表楊震生——細微處入手,做好“一張床”的養老大文章

2020年05月29日18:17 | 來源:民生網-民生周刊
小字號
全國人大代表楊震生——細微處入手,做好“一張床”的養老大文章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持續對養老服務予以關注,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保障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合法權益。

作為深耕於養老行業多年的人大代表,河北省唐山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主任、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表示,我國老年人群高齡化、失能化、少子化的現實,讓社會對養老護工的需求加大,養老護工缺口巨大。收入不穩定、職業 榮譽感不高,是一些人不願意做養老護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應該從這些方面下功夫,建設數量充足、技術過硬、飽含愛心的養老護理員隊伍。

因此,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楊震生提交了“關於加強養老護理服務人員培養、管理,推進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和“關於推行藥品電子說明書方便老年人便捷、安全用藥的建議”這兩個關於養老及切實解決老年人困難的議案。

在楊震生看來,當前我國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數量嚴重短缺,流失率畸高﹔二、一線人員專業性不強,服務水平不高﹔三、個別護理人員道德品質惡劣,缺乏基本職業操守。

因此,他在提交全國人大會議的議案中,建議構建更加科學完善的養老服務護理人員培養體系。對此,他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勞動力投身養老服務,為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加快制定、完善職業標准、監管服務標准等法律法規,加大相關政策法規的出台和支持力度﹔明確權責邊界,建立與養老服務業相匹配的水平評價標准與服務規范,進一步明確一系列關於養老護理服務人員培訓的標准和要求﹔明確政府角色,引導多元參與,建立養老護理員入職補貼制度和培訓生活補貼制度﹔加強宣傳,在全社會營造愛老敬老做養老的社會氛圍,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勞動者形成將養老護理與醫療護理一視同仁的認識﹔建議採取學校、培訓機構和社會組織採用多種更具靈活性和可及性的形式,為社會儲備一批非職業的掌握護理技能的人才,在非常情況下應急招聘使用。

第二是加強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提升服務質量,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建立養老機構與教育培訓機構的聯合培養機制,增強養老護理員的實操技能,對培養養老護理人員的培訓機構及學校進行資金補貼,從根源上解決或減輕養老機構或護理員個人沒錢培訓的問題﹔明確將養老護理人員納入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補貼政策范圍﹔推動制定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技能水平評價政策,提高從業人員的工資、社會地位和社會保障等待遇,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上升機制以及職務晉升機制,給從業人員留足職業規劃的空間﹔積極探索加強社工、志願者及相關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在養老護理人員日常實操業務培訓中的作用,引入專業社工機構,幫助養老機構中的護理員學習社工知識,在為老服務中更新職業技能,不斷滿足養老人群日益增長的新的護理需求。

第三是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操守教育,健全養老服務護理監管體系,為老年人提供身心安全、舒適體面的晚年生活。整合公安、人社等政府部門有關信息,建立形成養老服務護理人員從業信息數據庫,為審查入職職業資格,應急聘用護理人員提供便利﹔建立養老護理投訴和黑名單制度,人社、公安等監管部門對養老護理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進行調查,一旦查實,按法律規定追責,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受過投訴追責處理的人員,不得繼續從事養老護理服務﹔在職業培訓中除護理技能外,更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養老護理人員明白從事養老護理的基本要求是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維護老人尊嚴,照顧和滿足老人的正當要求,不能因老人的職業、容貌、生理缺陷和機能狀況等歧視和嘲笑老人。

“養老服務核心是人對人、有溫度的服務。一張床連著一個家,做好‘一張床’的養老大文章,任重道遠。”楊震生說,“我國養老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有賴於一支數量充足、素質過硬、護理規范、飽含愛心的養老護理人員隊伍。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應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與養老護理人才培養,為共同應對人口老齡化做出貢獻。”

在深入養老服務多年之后,楊震生發現,出現在老人身邊的困難事有很多,包括方方面面,有實際生活中的困難,有長期孤獨產生的心理難題等等。解決老年人的各種困難,涉及因素很多,是個“系統工程”,但楊震生認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要先從細微處入手。”

於是,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楊震生針對老年人看不懂或者看不清、看不見藥品說明的“小事”,向大會提交了“關於推行藥品電子說明書方便老年人便捷、安全用藥的建議”。

通過調研,楊震生發現,如今市場上各類藥品,其說明書字數多、字號小,年輕人閱讀起來已非常困難,何況是眼神不濟的老年人,即使借助放大鏡也未必能看清。密密麻麻幾頁,最重要的“服用方法與劑量”,混在其中,往往找不到。藥盒中的藥品,不少是外文直譯,想找“對應症”說明十分困難。

他建議:

一、藥品包裝內說明書分置。醫生、藥師及患者各一份,患者人群閱讀的說明書盡量簡化,增大字號。

二、藥品說明書重點內容區分標注。首先對成分、適應症、用法用量、禁忌和保存方法等重要信息加大字號,便於識別。其次,藥品生產廠家在標注藥品服用計量時,使用更為通俗易懂的粒、片等單位,讓吃藥人可以輕鬆明白一次需要服用多少量,避免繁瑣地換算。

三、充分利用科技智能手段。如在藥品包裝盒上增加二維碼,智能手機掃碼后可以方便閱讀或用語音形式簡要播報藥品服用相關的基本信息。

(責編:李棟、值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