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關聯交易亂象叢生 銀保監會上線專屬系統護航

陳婷婷
2020年07月08日07:50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短短一周時間,監管部門就對銀行保險業關聯交易兩次“喊話”,如今銀保監會再出新政,建立專屬信披系統。7月7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銀保監會開發了銀行保險業關聯交易系統(以下簡稱“系統”),定於7月10日上線試運行,進一步規范信息管理,加強風險監管評估。業內人士認為,專屬系統的上線,是對之前出台的一系列監管政策的補充性落實,有助於監管機構從源頭開始,及時、准確地掌握全面的信息,這將促進關聯交易過程的全面公開透明,從而推動銀行保險業的關聯交易“陽光化”。

  銀保監會下發的《銀行業保險業關聯交易監管系統上線試運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新系統由中保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保登公司”)開發,有著關聯方管理和關聯交易綜合管理兩大主要作用。各銀行保險機構用戶將可以通過數據採集平台登錄系統,按照監管要求錄入相關數據,通過系統報送相關監管機構。

  在關聯方管理方面,系統支持銀保機構在線報送並實時更新關聯方檔案﹔支持監管機構對報送的關聯方檔案進行數據審核及退回等管理。此外,系統對相關信息報送的及時性、完整性和准確性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校驗,對存在的問題能夠進行風險提示。

  在關聯交易的綜合管理方面,系統支持銀行保險機構在線報送關聯交易報告,設置必填項及下拉菜單,自動核驗報送內容的完整性、准確性。此外,系統支持監管機構對關聯交易數據進行非現場監管,按不同維度進行統計匯總,設置閥值,對相關指標進行風險監測和預警。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認為,在此之前,保險業協會建設的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系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此次銀保監會的改進,包括覆蓋了銀行業和保險業兩大類機構。“關聯方是主體、靜態的,關聯交易是行為、動態的,設計兩個方面更便於對應監管規定。”他認為,本次關聯交易系統的上線將提高信息的實時性,使得信息查詢也更為便利,同時也加強了綜合管理的功能。

  《通知》顯示,該系統的上線,將會按照關聯交易相關機構的種類採取分批進行,第一批機構為銀保監會直接監管的中資銀行機構(包括各政策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等22家機構),擬定於7月10日上線﹔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類型將視試運行開展情況分批上線,上線通知另行印發。

  除了為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立規矩”外,北京商報記者從業內獲悉,7月1日,銀保監會決定開展銀行保險機構股權(含資本不實、股東不實)和關聯交易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以下簡稱“回頭看”),從制度建設和穿透識別、交易過程報告管理等方面,明確了關聯交易監管排查的工作要點。

  對此,某行業研究員解讀稱,“回頭看”整治行動,可以有效遏制銀行保險機構和各股東通過代持者的“白手套”進行資金挪用、吸存套利這一常見違規行為,使得公司股東之間形成相對“制衡”的關系,讓各公司的股東結構更加合理。

  “股權是公司治理的基礎,而不當的關聯交易能繞過股權和公司治理監管、資本監管等,掩蓋多種問題和風險。股權和關聯交易違規的收益高、形式多樣且常具有隱蔽性,金融監管的政策和工具還在不斷建設中,問題機構進行整改也需要時間。”因此,王向楠認為,“回頭看”行動對於落實監管和促進合規常態化很重要。

  多名業內人士透露,由於自去年開始保險資金投資領域開始放寬,加上今年初以來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下行,在高回報高收益的誘惑之下,許多機構鋌而走險,在關聯交易方面違規操作,導致關聯交易業務亂象叢生,風險堪憂。

  王向楠介紹稱,關聯交易問題在保險領域的表現包括虛增資本、隱藏實際控制人、規避投資監管制度、過度承擔風險、直接轉移財富和不當利益輸送等。這些亂象帶來的風險,包括讓保險機構偏離服務消費者、公眾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方向﹔造成自身經營不穩定以及對外溢出風險﹔損害其他股東利益和行業聲譽等。

  對於“高收益、重危害”的關聯交易違規行為,監管機構一直保持高壓之態,頻頻重拳出擊。7月4日,銀保監會在官網首次公開“銀行保險機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而監管部門列出的38家重大違法違規股東的違法違規事實中,違規開展關聯交易或謀取不當利益﹔關聯股東持股超一定比例未經行政許可便赫然在列。

  而在6月底,銀保監會亦發布《關於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從主體責任是否落實到位、實體經濟是否真正受益、整改措施是否嚴實、有效違法違規是否明顯遏制、合規機制是否健全管用五大方面對關聯交易監管進行了全方位排查。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認為,未來,為了盡快擠出財政風險,將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降低到可控范圍內,監管趨嚴的態勢將會持續下去。

(責編:李都也(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