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共享電單車展現科技新動能 參與新基建亮點頻出

2020年07月10日18:31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近來,共享電單車在全國不少地區迅速發展,成為又一熱門大眾出行交通工具。業內人士觀察,在當下的新經濟形勢中,該行業展現出充足的新動能和新基建發展成果,尤其是在硬件技術與安全建設方面,不失為一道亮點。

  新國標催化共享電單新動能

  目前,共享電單車所執行的產品標准可追溯到2018年5月發布、2019年4月15日正式執行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其將安全性放在首位,從整車安全、電氣安全、行駛速度、防火防篡改等多個方面進行嚴格規范。該新國標出台后,安全合規、共享便捷的共享電單車趁勢入局,並在車輛認証、電氣安全、騎行安全等方面提供了優化方案。

  例如,合規運營的共享電單車均獲得了新國標和3C認証﹔採用統一充換電、建設安全場站的模式,更催生了為共享電單車更換電池的新興職業——“換電工”﹔車輛設置為無后座,且依托各類智能系統保障用戶的安全規范使用。相較於民用電動車,共享電單車的一系列安全優勢避開了民用電動車在使用、充電過程中的安全隱患。艾媒咨詢近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用戶普遍認為共享電單車的安全性較高,其中認為“非常安全”和“比較安全”的受訪用戶共佔半數以上。

  避免停放無序 行業新科技與責任心形成合力

  此外,在多個地區的運營管理細則中,分別提及到電子圍欄、電子地圖、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的必要性。對此,多家共享電單車企業均自信表示,可多措並舉,滿足管理部門對停放管制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可通過車輛裝載的高精度定位系統,結合主管部門批准設置的遍布城市的停車點位,實現用戶定點用車還車﹔廣泛上線的運營區域和禁停區域,保証了車輛的分布與流向能得到調控﹔配備充足數量的運營人員對路面進行網格化管理,車輛的有序停放將得到有力保障,尤其是針對報廢、損壞和無電車輛可能造成的淤積,共享單車企業特別安排了固定檢修人員進行巡檢。艾媒咨詢調查顯示,在用戶對停放管制的整體滿意度中,美團電單車、青桔電單車、哈啰助力車位列前三。

  未來,在停放管理上,企業創新科技還將層出不窮。據了解,美團電單車將上線同向停放技術,通過多種新技術硬件驅動,實現車輛停放統一朝向,從而進一步完善城市面貌,實現精細化管理。不重蹈當年共享單車過度“膨脹”的覆轍,是這個行業用責任心堅守的目標之一。

  近6成用戶看好行業未來發展 技術創新呼喚包容政策

  共享電單車的這一系列優勢和發展,離不開技術應用的迭代以及基礎設施的完善。在新基建理念引領下,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領域也將加速發展,伴隨物聯網技術的升級,中國共享電單車產業從硬件技術、服務體系上都將得到進一步智能升級、融合創新。

  新國標實施后,超標電動車面臨逐步清退,而當前合規電動自行車的產量則難以滿足旺盛的兩輪出行需求。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為3609.3萬輛,其中新國標車型佔比約32.7%,達到1180萬輛。這意味著,傳統電動自行車行業全面升級仍需較長時間,隨之產生的需求缺口,可通過創新方式加以填補。此外,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和人口聚集,城市公共交通問題日益突出,3-10公裡中短途出行的細分領域正呼喚更環保便捷的方式﹔同時,在共享單車的教育下,公眾對共享兩輪出行方式接受度逐漸提高。

  未來五年,隨著各大平台穩步推進共享電單車投放布局,用戶相關需求將進一步得到激發,尤其在三四線城市的滲透率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預計2025年中國共享電單車規模將超過800萬輛。艾媒調查顯示,58.7%受訪用戶看好共享電單車行業未來發展。

  近日,北京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中明確指出要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對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強鼓勵和引導,讓新生事物健康成長,讓發展新動能加速壯大。而對於共享電單車這樣一件方興未艾的行業,需要包容的政策來使其與城市出行共同成長。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