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與中東北非多國學者線上交流時呼吁——

踐行多邊主義 推動合作升級

本報記者 嚴 瑜
2020年07月14日07: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六月二十四日,中國政府援助敘利亞的第二批抗疫物資在敘利亞衛生部完成交接。圖為工作人員在搬運中國政府援助的抗疫物資。
  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新華社發)

  7月11日,“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與中東合作:傳統友誼與共創未來”線上論壇在北京舉行。在這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中國非洲研究院、阿聯酋沙迦大學主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協辦的會議上,來自中東和北非近10個國家的19名學者代表與中國多個科研院校的26名專家學者,通過雲端連線的方式,圍繞“中國與中東國家的抗疫合作”和“后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中東合作展望”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中國與中東國家應當相互支持,攜手抗疫,在抗擊疫情和經濟復蘇的過程中踐行多邊主義,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共同抗疫 見証合作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九屆部長級會議上,中阿雙方達成的成果文件《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團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聯合聲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及時分享信息,採取果斷措施,開展密切合作,中阿傳統友誼和中阿戰略伙伴關系不斷深化和升華。

  在11日的線上論壇中,談及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合作抗疫的行動與成果,中外嘉賓紛紛給予高度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在致辭中指出,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中阿相互支援、同舟共濟、共同抗疫。雙方領導人互通電話、互發函電,表達守望相助的關心﹔雙方互相捐贈抗疫急需醫療物資,體現患難與共的決心﹔雙方積極分享疫情防控經驗和醫療技術,展現共克時艱的信心。“在抗疫中,雙方的傳統友誼得到維護和升華,合作更加密切,互信更加鞏固,友誼更加深厚,雙方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共建健康絲路’的理念,彰顯了‘疫情無情人有情’的人間大愛,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

  阿聯酋沙迦大學校長哈米德·納米伊在致辭中強調,疫情期間,中國與阿聯酋的深厚友誼得到充分彰顯。“我們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攜手抗擊疫情。中國為我們捐贈了大量防疫物資,阿聯酋的科技企業也為支持中國抗疫做出自己的貢獻。此次線上論壇是中阿開展抗疫合作的又一重要體現。”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阿拉伯兄弟在與我們團結抗疫中創造的多個‘第一’:沙特國王第一時間打來電話表達慰問和支持﹔阿聯酋、埃及等阿拉伯國家第一時間在本國地標性建筑上亮出聲援中國的口號﹔第一個與中國開展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試驗的也是阿拉伯國家。”外交部“中阿合作論壇事務大使”李成文說。

  沙特阿拉伯費薩爾國王伊斯蘭研究中心主席圖爾基·費薩爾親王同樣贊賞中阿在疫情暴發之后第一時間開展的有效合作。他表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存在著強大的互信與合作。疫情發生后,中國與沙特保持密切溝通,幫助沙特建立了實驗室,兩國在抗疫方面的合作卓有成效。

  “一帶一路” 密切合作

  當前,中國與中東國家普遍面臨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雙重任務。如何進一步加強抗疫合作與經驗交流,在危機中尋找合作新機,成為雙方需要共同解決的重要課題。

  “疫情給我們帶來一系列深刻啟示,各國命運緊密相連,人類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復經濟、穩定社會、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都要走團結合作之路,都要走公平正義之路,都應堅持多邊主義。”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指出,新形勢下,我們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合作,團結應對疫情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挑戰,努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中東國家樣板。

  北京語言大學中東學院院長羅林對中國與中東國家攜手應對疫情沖擊的合作前景充滿信心。“在全球價值鏈受疫情影響的大趨勢下,中阿貿易逆勢而上,實現增長,表現出極強的韌性,這充分說明面對疫情沖擊,中阿貿易仍是中阿戰略伙伴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機遇和挑戰會讓中阿雙方聯系更加緊密。”

  作為中國與中東國家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帶一路”倡議被與會嘉賓寄予厚望。

  埃及前總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伊薩姆·沙拉夫指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健康絲綢之路”已經成為各國抗疫合作機制的典范。“2017年,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暨‘健康絲綢之路’高級別研討會上,參會國家表達了進一步加強健康領域合作的共同意願。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合作機制,無須另起爐灶。在面臨全球性衛生威脅的艱難時刻,我們應當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倡議的作用,使其成為促進國際合作、促進文明交流的重要工具。”

  阿聯酋扎伊德大學教授喬納森·福爾頓也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密切了中國與中東國家的合作關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一些硬件基礎設施項目因為疫情暫時擱置的背景下,我們可以在‘軟聯通’領域展開更多合作,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比如,在疫苗研發、數字經濟、人文交流等領域,我們都看到了新的合作趨勢。”

  維護多邊 深化合作

  全球疫情形勢依舊嚴峻,維護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多邊主義的有效性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與願望。

  論壇上,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的最有力武器。作為國際舞台上的重要政治力量,中國與中東國家應當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支持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國際體系,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因素。

  “在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全球化倒退、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受阻、全球治理結構日趨碎片化等一系列危機,都反映了全球治理所面臨的嚴重危機。”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劉中民指出,疫情之下,單邊主義、民粹主義等思潮更加嚴重,國際合作變得更加困難,而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悠久文明中都有重視集體、包容他人、扶貧濟困的道德價值,這既在中阿抗疫合作中得到體現,也為未來推動構建中阿命運共同體提供合作基礎。

  “疫情之后的世界可能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中國與中東國家的友好合作會繼續下去,並且取得更大發展。”前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指出,當今世界面臨眾多全球性挑戰,國際社會處在奉行單邊主義還是開展國際合作、維護多邊體系的十字路口。中國和中東國家應以全局眼光看待雙方的合作關系,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和國際正義,以實際行動推動雙方關系提質升級。

  圖爾基·費薩爾親王表示,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都希望進一步加強在全球治理領域的合作,支持聯合國發揮核心作用,以此共同抗擊貧困、加強國際貿易。尤其是在當前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更應當支持世界衛生組織以及聯合國下屬其他專門機構發揮應有作用。

  “我們需要一個多極的世界,而不是單極的世界。我們希望同中國加強合作,進一步推動多極化發展,隻有這樣才能為我們創造更多發展機遇。”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伊薩姆公共政策與國際事務中心副主任拉揚·埃爾·安說。

(責編:楊曦、孫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