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發改委:四方面工作消除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

2020年07月20日11:27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許維娜)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療保障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有關負責同志就文件出台的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意見》主要是為了解決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哪些問題?

答: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階段。“新舊交織、破立並存”,在5G、人工智能、現代物流等先進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同時,一些傳統的慣性思維和政策制度等已難以適應發展需要。《意見》主要是從以下4個方面,消除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一是優化業態治理方式,進一步激發市場創新能力。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往往會對傳統業態的運行模式、流程等進行深層次變革,不可避免對監管政策提出新要求。傳統業態“按行劃片”管理方式對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形成制約,需要探索完善適合的管理政策,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二是加強數字化轉型協同,進一步提升數字化轉型效益。當前,一些中小微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面臨著“轉型是找死,不轉是等死”的困境。企業數字化上下游協同不夠,單靠自己摸索,投入高、周期長、收益慢,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產業鏈協同效應,導致“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需通過提升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培育數字化轉型生態,提高轉型效益。

三是完善就業服務和保障制度,進一步激活新型就業潛力。靈活就業等就業新形態對就業服務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於互聯網平台的就業人員與平台間屬於較為靈活的“合作”關系,對於享受相關保障等也有同樣的需求。需要探索適應新就業形態的權益保障政策,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富積極性。

四是改革生產資料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要素利用效率。傳統產權管理制度難以適應數字化帶來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變革。通過數字化方式,將有利於進一步推進傳統生產資料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改革,激活數字化對實物生產資料倍增作用,開辟新的發展空間。而從新型數字生產要素看,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流通交易的制度也需要完善。               

(責編:許維娜、孫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