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高門檻”難擋私募証券投資升溫 良莠不齊蘊藏投資風險

2020年07月30日08:05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作為私募行業的重要構成以及高淨值理財的渠道之一,私募証券投資近年來迎來新發展。截至2019年末,在私募証券投資基金中,我國居民出資相比2018年末增長37.19%。今年上半年,私募証券投資基金的備案數量上升趨勢依然顯著。與傳統理財方式相比,私募投資門檻較高,卻也因為量化對沖等專業策略以及較為豐富的資產投資品類收獲了特定投資者的青睞。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私募基金行業仍存在良莠不齊現象。對此,專家表示,除進一步加強私募監管和行業自查外,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仍需要仔細閱讀合同,甄別投資風險。

  規模持續增長

  近年來,無論是管理規模還是備案數量,私募証券投資都呈現“升溫”。

  中基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百億証券類私募管理整體規模突破萬億,之后始終保持在萬億元以上,截至6月末,約10695億元,較去年底增加1000多億。同時,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百億証券類私募管理人擴容至44家,相比年初增加了7家,其中僅6月份就增加了3家,分別是東方港灣、銀葉投資和平安道遠。

  備案產品方面,今年6月,私募產品備案上漲趨勢有所減弱,但私募証券投資基金的備案數量卻“逆勢”增長。中基協數據顯示,與5月相比,私募証券投資基金數量較上月增長624隻,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其他私募投資基金則分別減少177隻和187隻。

  另一組數據同樣折射出我國居民資金管理的新趨勢。根據中基協的數據,截至2019年末,在私募証券投資基金中,我國居民出資8990.89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2437.28億元,增長率高達37.19%。

  不過,總體而言,相較起購門檻低且大部分可隨時申購贖回的公募基金,私募証券投資依然隻面向一部分特定人群。

  根據規定,私募基金隻能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而“合格投資者”為個人投資者設立了幾大門檻:在個人財產方面,“合格投資者”要求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同時,單個投資者投資於單隻私募基金的金額應不低於100萬元。

  此外,中基協《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規定,在向投資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募集機構應當採取問卷調查等方式履行特定對象確定程序,對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投資者隻能購買不超過其對應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按照中基協的分類標准,大部分私募基金都被評定為高風險。”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例如股票策略型基金及涉及衍生品的相關產品都屬於R4(中高風險等級)及以上產品,對投資者本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高門檻”背后,是收益的保証。2020年上半年,私募圈既迎來了紛至沓來的新備案產品,又實現了業績的穩步提升。根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末,在網站有數據統計的19540個私募証券投資基金產品中,年化收益率在20%以上的有2790個,佔比達14.28%﹔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的有6457個,佔比接近三分之一。

  就私募機構整體經營情況而言,大體量機構同樣具有一定的優勢。截至6月末,國內44家百億証券類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大幅跑贏同期大盤指數,有淨值更新的37家百億私募平均收益8.64%,其中股票策略百億私募平均收益達到11.5%。

  以專業策略+品類豐富“圈粉”

  私募証券投資緣何“升溫”?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私募証券投資人士。業內人士指出,私募特有的專業性以及品類豐富的可配置資產共同促成了這一趨勢,與此同時,私募登記備案發展的日趨規范,也為投資者服下一粒“定心丸”。

  “相比較公募基金,國內私募管理資產類別更為豐富,可以涵蓋一些高收益且風險相對可控的金融衍生品,如個股期權、大類商品期權等。資產類別豐富了,一些風險就可以被對沖掉。”北京一位陽光私募業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他進一步指出,私募管理人的量化對沖等技術性策略也讓其擁有長期產品回報和控制風險的能力,能夠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經理所不同的激勵模式,也會影響到二者的投資策略,從而吸引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私募基金的管理費相對較低,基金經理主要依靠超額業績獲取報酬。”上述私募業人士強調,“這種投資策略使得私募基金經理在市場較好的時候反而更謹慎,因為一旦市場出現波動,滿倉需要彌補的損失會更多。”

  他指出,短期市場情況較好時,選擇滿倉的公募基金的收益更高,也賣的更好。但考慮五年以上的長周期回報率,私募証券投資的收益率往往更高,且顯示出較強的風險韌性。這也是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原因。

  而隨著私募登記備案發展的日趨規范,投資者信賴感也越來越強。據深圳市私募基金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私募排排網創始人李春瑜介紹,截至2020年4月末,已登記証券類私募基金管理人8887家,管理規模2.62萬億元﹔按照今年的發展速度,預期今年三季度管理規模有望創歷史新高,突破2.8萬億元。

  良莠不齊蘊藏投資風險

  不過,當前私募基金行業仍存在良莠不齊現象。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需仔細閱讀合同,甄別投資風險。

  7月初,浙江省証監局對杭州多家金融機構開展私募業務中存在的違規行為出具警示函。6月,深圳証監局累計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並同時披露了部分私募的違規細節。其中,高齡投資者通過賣房款、養老資金購買私募基金﹔違反合格投資者要求,向投資者銷售10萬元以下單隻產品﹔以及向70歲以上投資者募資,未對投資者進行實質審核,未要求投資者提交相關資產証明等現象皆有出現。

  對此,深圳証監局表示,近年來,私募基金行業在支持創新創業、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良莠不齊、負向攀比甚至出現“爆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行業形象和社會穩定。各私募機構應堅守私募姓“私”底線,確保基金銷售這一源頭環節依法合規。

  而在專家看來,警惕投資風險仍是重中之重。深圳市私募基金協會會長孫東升表示,過去一年,私募基金受到偽私募與P2P金融的風險傳導,行業聲譽與信譽均受到一定負面影響,其粗放式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亟待解決,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不要誤認為私募基金就等同於專業、高收益,仍要仔細閱讀合同,甄別投資風險。

  實際上,近年來,提升行業規范性、推動私募証券投資基金回歸主動管理的本源,也在漸漸成為行業共識。

  自2018年9月起,中基協開始推行私募自查活動,一年多來,已開展了五輪自查,且自查內容不斷擴大細化,從最初的15項自查要求到第五次自查23項要求。此外,各地証監局亦開展了私募管理人隨機抽查自查等活動,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發展。歷次自查活動力度逐步加大,自查內容越發全面細致。

  可以預見,隨著各種措施多管齊下,私募市場自查自律的管理規則將獲得進一步完善,存量私募管理人逐步完善、而異常經營的私募機構將得到清理,種種措施均有利於私募市場“良幣驅逐劣幣”,推動行業的良性有序發展。

(責編:李都也(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