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首批創新應用正式公示
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 (孫陽)近日,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組在廣泛征集項目的基礎上,對外公示深圳市首批4個創新應用。據介紹,首批創新應用涉及商業銀行、征信機構、科技公司等,涵蓋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可信執行環境(TEE)等多種先進信息技術,突顯金融普惠、技術示范和風險可控三大特性。
去年以來,為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落實《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銀發〔2019〕209號文印發),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人民銀行總行的支持和指導下,深圳有序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旨在通過實施一批金融科技創新應用項目,探索更具穿透性、專業性的新型創新監管模式,賦能金融提質增效,著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多位專家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首批創新應用公示,是深圳市加速推進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推進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設計包容審慎、富有彈性的創新試錯容錯機制的又一步跨越,有利於助推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充分發揮深圳金融科技高地的示范作用,從而為中國金融業轉型升級助力。
聚焦金融普惠 提升服務質量
2020年5月,深圳市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啟動﹔7月,深圳市首批4個創新應用正式向社會公示。記者了解到,此次公示的4個創新項目,具有“金融普惠性、技術示范性和風險可控性”三大特點。
在首批創新應用中,就有多個項目合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產品供給、優化信貸融資服務和增強信用服務支撐作用,使金融科技創新成果更好惠及百姓民生,推動實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例如,前海微眾銀行和中國銀行深圳分行的“基於區塊鏈的境外人士收入數字化核驗產品”項目,基於前海自貿區政務數據,通過區塊鏈、數據分析技術,將稅務和人才補貼等數據加密上鏈存証,實現深圳就業境外人士薪酬信息真實性的非接觸式驗証,方便境外人士銀行網點快捷辦理購匯及匯出業務,有效提升用戶體驗和銀行風控水平。
而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和華為公司的“基於TEE解決方案的智能數字化信用卡”項目,通過手機TEE、安全網絡通道、活體檢測、人工問答等技術手段實現“三親”,打造“人工智能+人工面簽”的智能數字化發卡模式,為客戶提供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的信用卡服務。
招商銀行“基於智慧風控的面向產業互聯網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項目則運用大數據、機器學習、圖深度學習技術,構建金融與商業雙維度風控模型,打造智能風控平台,與盡職調查、貸后管理等線下風控環節相結合,應用於面向產業互聯網的中小企業融資場景,有效提高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風控能力和服務效率,助力信貸業務快審快貸,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務”項目,採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豐富信息主體的信息維度和覆蓋面,提高征信機構對金融機構的信息輸出能力,打造更精准、更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既有助於全面准確評估金融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和風險,又有助於金融機構提高風控水平,降低風險信息獲取成本。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通過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有助於通過科技創新提升金融服務質量與效率,為百姓提供更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的產品,也為市場主體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完善全面的服務。
“舉例來看,疫情影響下,非接觸式服務正在成為金融機構的轉型方向。通過金融科技的賦能,正可以解決傳統模式下申請驗証流程耗時長、手續繁瑣、來回跑路和多方開具紙質証明材料等痛點。”曾剛說。
立足技術示范 推動聚合引領
從本次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申請機構來看,首批創新應用主體很具代表性。
其中,百行征信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個人征信牌照的個人征信機構,對央行征信發揮補充作用,滿足日益強大的互聯網金融需求﹔微眾銀行作為國內民營科技銀行,發明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銀行業前列﹔招商銀行以打造“金融科技銀行”為目標,創造出很多個中國銀行業的第一﹔中信銀行是國內信用卡行業的先行者之一,華為更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
從試點項目上看,例如“基於TEE解決方案的智能數字化信用卡”項目,一是基於華為智能終端安全芯片(SE)、可信執行環境(TEE),提供從硬件、系統、應用到雲端的端到端安全服務,建立更加安全可控的服務環境﹔二是借助大數據挖掘篩選目標客戶,定向開放智能數字化信用卡服務,嚴控業務范圍,增強安全性﹔三是運用活體檢測、安全網絡通道等技術,有效防控欺詐、偽冒風險。
同時,“基於智慧風控的面向產業互聯網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項目,運用大數據技術,融合多維度數據和商業場景數據,建立健全銀行風控模型﹔運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算法,在產業互聯網場景下搭建商業與金融雙維度數據風控平台,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中小企業融資業務模式﹔運用圖深度學習技術,挖掘更深層次的風險因子,識別中小企業的關聯風險。
曾剛認為,在深圳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具有全國性的示范作用。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更是推動金融開放的前沿陣地,有助於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和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深圳是科技創新的領先城市,有中國最領先的互聯網企業扎根於此,也有中國在金融創新方面的優質金融機構,具有試點、示范、推廣的良好基礎,對我國金融依托科技提質增效、防控風險並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高度的試點價值。
粵開証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表示,現在金融科技發展非常快,迫切需要給金融科技創新劃定一個安全區域,因此要提前搭建好金融科技監管體系。同時,金融科技發展,本身又可以從技術層面推動監管創新。通過在深圳監管創新與完善試點,能夠為全國性金融科技監管做好鋪墊,進而有利於金融科技事業更安全地推進。
確保風險可控 筑牢安全底線
據介紹,此次試點既嚴格落實金融持牌經營原則,又明確科技風險底線和風險動態監測感知體系,並且通過構筑“機構自治、社會監督、行業自律、政府監管”四道安全防線,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探索運用新興技術手段驅動金融創新。多元聯動監督機制既有助於構建協同共治的風險防控治理體系,提升創新監管有效性,也讓金融消費者深入了解創新產品功能實質、潛在風險和補償措施。
李奇霖認為,推動金融科技監管試點,一方面為金融創新劃定了安全區,有利於激發區域金融創新的潛力,進而提升金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和效率,例如可以通過大數據等科技手段,降低銀行和企業間信息不對稱性,進而助力小微企業融資。另一方面,通過強化金融創新監管,能夠監控潛在的區域金融風險。
“對於金融業來說,一是通過科技賦能金融,有望帶來新的業態,為金融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活力。二是可以促進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升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防范和化解能力,提升金融監管的水准。”李奇霖說。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深圳“加強金融科技載體建設”。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智能經濟,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多個城市中,深圳市成為金融科技重要的落子之處。
2020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証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出台《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指出要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合作,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及應用推廣,聚焦金融科技創新。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適時推出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充分發揮了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數字經濟在全球領域的加速發展對金融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說,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的前景令人期待。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應用層面,在深圳進行沙盒式的創新監管,能夠兼顧創新發展和風險防范,從而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助力效率提升的作用,適時推出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有助於培育豐富的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充分發揮了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曾剛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