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張小泉踏上IPO之路,自制剪刀不足四成

2020年08月03日08:03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7月盛夏的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安靜地佇立於此。這家成立於20世紀初的門店,至今已過期頤之年。不知是否在一眾快消品牌中略為顯眼,路過的行人不時駐足凝視著店門口展示的一把巨型剪刀,似乎在傾聽它百年來的過往。

若你帶著好奇走進店內,店員會一邊從櫃台拿出一把泛著銀色光澤的剪刀,一邊自豪地對你說,“我們家剪刀最好用了,用幾十年都不會壞”。

在刀剪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南有張小泉,中有曹正興,北有王麻子”。

其中提及的張小泉,指的是在明崇禎元年(1628年)創建、始創於浙江杭州的中華老字號刀剪品牌。經過數百年的沉澱,這家老字號早從杭州“啟程”,足跡遍布了大江南北。

如今,擁有著392年歷史的張小泉,決定擁抱三十而立的A股市場。

近日,深交所官網顯示,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張小泉”)已遞交了上市申報稿,擬申請在創業板上市,中信証券為其“保薦護航”。

“前世今生”

出生於明崇禎年間的張小泉,自幼機靈聰明,跟著父親學習祖傳的打鐵手藝。沒幾年光景,他不僅熟練掌握了祖傳手藝,還進一步在熔、鑄、鍛、打、磨方面有所造詣。

到了杭州,張小泉在大井巷內搭起大棚,開了個鐵匠鋪,后來機緣巧合,他以蛇為靈感做出了一把剪刀。由於之前裁衣都用刀,而剪刀能夠給裁衣剪線提供很大的方便,因此人們都開始到他的鐵匠鋪裡買剪刀,張小泉逐漸在當地建立起了口碑。

相傳在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在下江南體察民情時途徑杭州,買了一把“張小泉”的剪刀帶回宮中,對其贊不絕口,張小泉從此名聲大作,還被列為了乾隆年間的貢品。

張小泉去世后,后代將他的手藝傳承下來,“良鋼精作”被張小泉的后人奉為祖訓,成為一代又一代“張小泉人”恪守的工匠精神。

但是,“張小泉”也不是沒有面臨過發展的危機。

解放前夕,張小泉剪刀店一度停業處於瀕臨破產的邊緣。新中國成立后,張小泉剪刀店實行了公私合營建成了張小泉近記剪刀總廠。2000年,“張小泉”第一次整體轉制,從國有企業向有限責任公司轉變﹔2017年,其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更名為“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2008年,富春控股以1.2億元價格取得了張小泉集團75.99%的股份,由此取得了對張小泉的控股權。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控股股東為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富春控股的張國標、張樟生和張新程,“張氏家族”三人在本次發行前共持有公司71.83%的股份。

除了“張氏家族”之外,公司的股東中也不乏一些熟悉的面孔,如杭實集團、均瑤集團等。

此外,公司的股東中,有一名自然人股東則較為顯眼,他就是申通快遞的董事長陳德軍。據悉,陳德軍目前持有張小泉1.71%(200萬股)的股份,且系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之一,彼時的增資價格為1200萬元。可以預見,若未來張小泉成功上市,陳德軍也將共同分得一杯羹。

六成以上為代工

發展至今,公司的主營仍聚焦在刀剪業務,主要產品包括剪具、刀具、套刀剪組合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

在聚焦主營業務的情況下,張小泉的營業收入由2017年的3.41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4.84億元,淨利潤也從4884.16萬元增加至7230.07萬元。

作為一家老字號企業,公司強調非常重視技術、工藝研發,目前掌握了行業內較為領先的核心技術及工藝,包括剪刀裡口縫道技術、刀剪熱處理技術、刀剪連續沖壓技術、刀剪清潔防鏽一體化技術、剪刀多片開刃技術、刀剪注塑機械臂自動生產技術等。

“普通的(剪刀)用的時間長了可能會卡(頭發),這跟刀片的鋼材、做工以及摩擦度有關。這款(張小泉)剪刀本身打的單口,好的刀口就不容易鈍,用起來也比較鋒利,拿在手上會有墜的感覺,你可以試一試。”在南京東路的張小泉店裡,記者表明想買剪頭發的剪刀后,店員如是說。

記者注意到,雖聲稱堅持“良鋼精作、創藝生活”,公司如今超六成業務卻是通過代工完成的。

2019年,公司剪具的銷售量為2706.14萬把,刀具銷量為509.94萬把,套刀剪組合為178.12萬套,總計3394萬件﹔而在這其中,公司自制的剪具為803.8萬把,刀具為529.23萬把,共計1333萬件,僅佔總銷量的不到四成(39.27%)。

換句話說,張小泉目前有60%以上的產品是通過委托代工等方式進行生產的,至於原因,公司則表示系“產能已經飽和,因此將部分產品委托給外協加工廠商進行生產”。

有業內人士表示,委托代工生產的產品主要通過冷鍛定型,隨后進行一些再處理,與傳統的熱鍛工藝存在較大差異,而熱鍛工藝會使得鋼材擁有很高的密度。

談及代工問題,上述店員並沒有正面回應,隻強調了“這都是手工打的活兒,產品都是我們店幾十年的老師傅純手工制作的,我們還有自己的生產線,產品制作好了發(貨)過來。平時除了雙休日,每天都會來貨的”。

擁抱新時代

如今,這家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也正有意識地擁抱新時代。

據悉,公司形成了以經銷為主、直銷和代銷為輔的銷售模式。截至目前,張小泉已經建立起了自身的融媒體平台,還與網紅直播平台合作﹔加大了電商平台建設,電商渠道有淘寶、天貓、京東、唯品會等主流平台。但從現有數據來看,2019年全年,公司線上銷售佔比為39.29%,說明線下銷售渠道仍是主要的銷售手段。

根據申報稿,2018年和2019年,張小泉的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20.15%、18.03%,而同一時間段內,公司的銷售費用增速卻為38.33%、17.76%,平均增速明顯超過營收增速。

艾媒咨詢CEO張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可以看出,公司現在市場拓展上花了力氣,希望通過加大營銷力量為財務數據提供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提高市場佔有率,(它)還需在一些新型渠道和新型營銷方式上面,以及在產品的豐富度上多下工夫。目前張小泉的產品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單一,未來可以嘗試跟旅游業契合,或者是打入兒童市場等,做一些相關的不同層次的產品。”張毅補充道。

2019年4月,張小泉董事長夏乾良曾公開透露,“希望在明后兩年能夠登陸資本市場。”話音剛落,張小泉隨即開啟了上市輔導,向A股市場發起了進軍。

選擇在如今這個時間點上市,在張毅看來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今年疫情讓這家企業,包括市場上很多對手也許處在一個‘青黃不接’的局面﹔第二,在近年來整體實體經濟不太好的情況下,通過上市募集資金對於未來的發展可以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和資金的支持。”

此次申請在創業板上市,張小泉擬募集資金4.55億元,用於“張小泉陽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項目”、“企業管理信息化改造項目的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那麼,和傳統我們認知中的張小泉相比,如今已“改頭換面”的張小泉未來將朝著何種方向去發展?上市的努力能否給這個老字號帶來新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編:李都也(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