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疫情試卷 全球央行如何作答?

2020年08月31日07:58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在經濟不出現更具結構性、更長時間持續復蘇的情況下,市場的上漲空間依舊有限。到目前為止,從量化寬鬆到控制收益率曲線,再到將利率降至或接近0%,再或者推出“直升機撒錢”,各大央行已將他們的工具悉數拿出。手裡還有什麼牌,考驗著決策者們的智慧和能力。

美國懷俄明州的杰克遜霍爾每年都會舉辦一場全球央行年會,各國央行官員匯聚於此,討論美國和世界經濟面臨的重要經濟問題。因此,該年會也有全球貨幣政策拐點“晴雨表”之稱。

今年的會議稍有不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本屆年會改為線上舉辦,為近40年來首次,年會主題為“展望未來十年: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

當地時間8月27日,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開幕當天,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表了主題演講,闡述未來美聯儲將如何實現穩定物價和最大限度增加就業的雙重目標。

受鮑威爾講話影響,美三大股指盤中波動激烈。Wind行情顯示,當天道指盤中最高上漲超1%,隨后快速下跌,再反彈再回落,最終以上漲0.57%報收。而納斯達克則是小幅創歷史新高后直線跳水,最終以下跌0.34%收盤。同樣,標普500盤中也在反復震蕩,以微漲0.17%報收。有分析指出,股指震蕩是由於市場對鮑威爾講話的解讀發生了巨大的分歧。

美聯儲政策重大轉向

在全球央行年會上,鮑威爾宣布,美聯儲一致通過有關《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聲明》(下稱“聲明”)的更新,將正式引入“平均通脹目標”的政策。

根據聲明,長期通脹率方面,刪去了“如果通脹率持續高於或低於2%政策目標,美聯儲會對此感到擔憂”的表述,改為“美聯儲試圖使通脹率平均值隨時間推移達到2%。因此當通脹率持續低於2%,適當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實現適度高於2%的通脹”。

這樣的政策往振興經濟邁出一大步。

鮑威爾說,持續低通脹會給經濟帶來嚴重風險。這種情況可能導致長期通脹預期持續下降,進而拉低實際通脹水平,引發通脹和通脹預期不斷走低的惡性循環,造成決策者陷入幾乎沒有下調利率空間的局面。

而過去30多年,美聯儲一直採用的是提前加息以阻止通脹上升的策略。特別是自金融危機結束以來,美聯儲一直在努力實現2%的通脹目標。

現在的變化表明,美聯儲將對通貨膨脹採取更寬鬆的立場。即便未來通脹率超過美聯儲2%的目標水平,美聯儲仍計劃將利率維持在低水平。

盡管鮑威爾沒有具體說明他希望看到通貨膨脹率上漲多少,但達拉斯聯儲主席羅伯特·卡普蘭告訴媒體,他預計這一幅度大約在2.25%-2.5%左右。

查爾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固定收益負責人凱西·瓊斯(Kathy Jones)表示:“目前而言,我們的失業率遠高於10%。近期內出現大幅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很小。不管有沒有這項政策變化,美聯儲將在兩年內把利率維持在零水平。”

此外,美聯儲還調整了對就業最大化問題的看法,以推動勞動力市場實現更廣泛的增長。鮑威爾稱,這一變化反映了美聯儲對強勁勞動力市場的贊賞,尤其是對許多中低收入群體而言。也就是說,強勁的就業市場不一定會導致不可接受的通貨膨脹水平。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美國失業率已連續多年下降至歷史低位。按照美聯儲傳統觀點,失業率下行一般會帶來明顯通貨膨脹,因此,他們通常會採用先發制人的措施來阻止通脹。

FXTM富拓首席市場策略師Hussein Sayed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過去十年中,消費者價格指數平均在1.5%左右,沒有達到2%的通脹目標。美聯儲肩負實現最大化可持續就業和保持價格穩定的雙重使命,疫情前美聯儲在推動就業方面取得了成功,但通脹遲遲未達到目標水平。

鮑威爾將當前形勢與40年前美聯儲所面對的情況進行了對比。40年前,時任美聯儲主席沃爾克(Paul Volcker)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採取了一系列頗具爭議的加息措施。但這些年來,由於經濟基本情況(如人口和技術)發生根本變化,美聯儲的重點轉向了通脹率過低的情形。

鮑威爾稱,雖然這只是一個微小的轉變,但意義重大。

美聯社稱,美聯儲此次調整表明,美聯儲准備好承受比以往更高的通脹水平,未來幾年美國家庭和企業的借貸利率將保持超低水平。

貨幣政策“子彈”已盡?

有別於過去常見的經濟衰退模式,本次疫情所造成的大封鎖(Great Lockdown)對各國景氣度沖擊快速且巨大。

經合組織(OECD)預估,2020年,全球GDP將因此萎縮6%,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對此,各國政府不遺余力地推出各項激勵經濟措施,以期降低疫情沖擊。

為應對疫情沖擊,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大規模財政和貨幣政策行動來穩定和刺激經濟。美聯儲採取了包括無限量化寬鬆計劃以及設立眾多信貸項目以確保資金流動性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措施,還與多家央行達成了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以期在不斷升級的疫情期間支持美國經濟。

但疫情對於美國經濟的沖擊比預期長遠。根據全球央行年會上公布的一篇研究論文,經歷這場疫情之后,企業和家庭行為受到的長期影響將是深遠的,即使疫情消失后,對經濟增長的持續拖累將比大眾普遍理解的時間更長。“商業投資減少、工作機會減少以及利率下降的壓力將導致持續多年的經濟增長放緩”。

美國商務部8月27日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GDP按年率計算下滑31.7%,較初次數據上調了1.2%,仍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季度降幅。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佔美國經濟總量約70%的個人消費開支降幅為34.1%,較初次數據上調了0.5%。其中,受疫情打擊最為嚴重的服務支出重挫43.1%。反映企業投資狀況的非住宅類固定資產投資下滑26%,與初次數據相比上調了1%。

當地時間8月27日,美國勞工部的報告顯示,在截至8月22日的一周中,常規的州失業福利計劃之下的首次申領失業金人數為100.6萬。

因此,美聯儲的行動能否為美國受影響的家庭和企業帶來最大化效益,還有待觀察。

路透社認為,美聯儲此次重點是要告訴美國人民,長期來看,高通脹率對他們是有益的。

分析師開始猜測,在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幫助或許已近極限的環境下,美聯儲的新“框架”是否真比現有的更勝一籌。

“目前的情勢的確危險,貨幣政策決策者手中的彈藥已所剩無幾。”美聯儲研究部門前主管David Wilcox表示。

還有哪些工具

與新冠病毒本身一樣,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也是不分國界的。市場同樣在觀望各國政府及其央行將如何有效地協調政策措施以振興全球經濟。

縱觀全球,為了應對疫情,主要央行採取的寬鬆措施較先前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規模更大且更“非傳統”。

這些央行接連實施更大規模的寬鬆措施,已經引發部分人士疑慮,擔憂其對未來經濟金融產生負面影響。

舉例而言, 更多非傳統措施及疫后經濟趨勢變化,已掀起不同通脹走向的討論。再者,數家央行較以往更直接地涉入信用市場,被質疑借由擴大資產購買計劃融通政府債務,恐損及央行獨立性,並因過度涉足風險而提高財務與信用風險﹔此外,長期高度寬鬆措施,恐不利於金融市場運作機制及企業優勝劣汰的法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25日公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分析稱,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日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央行推行了通過收購國債及公司債等方式向市場注資的貨幣寬鬆政策,其資產規模總計擴大逾6萬億美元。

IMF認為,各國史無前例的政策“無疑減緩了對全球經濟的打擊”,並對此給予肯定。但同時表示,超寬鬆的金融環境從中期來看,可能會成為增長方面的風險。該組織要求克服危機后迅速採取措施加以改善。

在經濟不出現更具結構性、更長時間持續復蘇的情況下,市場的上漲空間依舊有限。到目前為止,從量化寬鬆到控制收益率曲線,再到將利率降至或接近0%,再或者可能推出“直升機撒錢”,各大央行已將他們的工具從箱中悉數拿出。手裡還有什麼牌,考驗著決策者們的能力。

(責編:李都也(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