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並非“偏向”

譚浩俊
2020年10月15日06:48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並非“偏向”

  譚浩俊

  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機構紛紛發布關於世界經濟的預測和展望報告。比較一致的觀點是,2020年的世界經濟,隻有中國能夠保持正增長,其他國家都將是負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中國經濟2020年增長率預計為1.9%,比6月預測值1%提高了0.9個百分點,並預測中國2021年經濟增速將達8.2%。世界銀行預測的數據是,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2%,比6月初的1%上調1個百分點,同時預計中國明年經濟將增長7.9%。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對中國2020年經濟增長的預期最高,為2.7%,比此前的1.2%提高了1.5個百分點,並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加快至7.5%。其他一些國際組織或機構,對中國經濟的預測和展望,大多也在2%和8%左右,一致看好中國經濟。

  國際機構紛紛看好中國經濟,顯然不是國際機構對中國的偏愛,更不是偏向。事實上,就在前兩年,有些國際機構還在唱衰中國經濟。這些機構的態度之所以發生從唱衰到看好的轉變,決不是他們對中國的態度變好了,對中國的感情變深了,而是中國經濟的穩定向好,尤其是中國政府在駕馭復雜局面方面的能力,讓有些國際機構不得不做出這樣的轉變。

  中國能夠在遭受疫情強烈沖擊和影響下,齊心協力,共抗疫情,加快復工復產、及時恢復供應鏈,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此基礎上,還積極主動幫助世界上其他國家抗擊疫情,足以証明中國在應對疫情影響和穩定經濟方面的能力,特別是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防控疫情的壓力巨大。特別是疫情發生時,適逢春節,人口流動更廣更多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用短短三個月時間,就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在全球疫情蔓延后,又嚴防輸入,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境外輸入問題。正是因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好,才能夠順利復工復產,讓更多生產要素流動起來,快速釋放居民消費潛力。

  即便在推進復工復產過程中,中國也沒有放鬆疫情防控,而是兩手抓、兩手都得硬,大大提升了復工復產復業的效率。特別是十一國慶長假,一系列經濟數據展示出了中國疫情防控的重大勝利,也給了廣大居民進一步釋放消費熱情的信心和決心。今年十一國慶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恢復79%和69.9%。餐飲、線下商場、旅館、影院等,也都恢復了七成左右。

  就企業層面來看,自步入復工復產通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就採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快速打通供應鏈。尤其對中小微企業,政策如雨,從金融到財政,從宏觀到微觀,可以說是哪裡需要哪裡下,哪方面缺水就哪方面補。同時,還借助應對疫情的機會,進一步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務效率。這一切都對企業復工復產發揮了積極作用。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企業都基本恢復正常水平,這為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全面復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所以,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並不是偏向中國,而是中國用行動回答了許多國家沒法回答的問題,克服了許多國家沒有克服的困難,解決了許多國家沒有解決的難題。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