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海南購”能否代替海外購 火爆背后面臨諸多挑戰

2020年10月18日09:11 | 來源:《瞭望》
小字號

◇國慶中秋雙節8天,海口海關監管的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旅客人次、件數,同比分別增長148.7%、43.9%、97.2%

◇受疫情影響,出境游客大規模轉向選擇國內旅游度假,預計三亞旅游還將持續火爆

◇“海南購”要成為自貿港新名片,還需扎扎實實練好內功

國慶期間,一條“海南離島免稅5天銷售5億”的新聞沖上熱搜。網民驚嘆:“買部手機就把往返機票錢賺回來了,好劃算!”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海口、三亞等地的免稅店看到,與幾個月前相比,免稅店生意可謂冰火兩重天。每個店都人山人海,每個收銀櫃台都排著長隊,古馳、普拉達等奢侈品門店還需限流入店。

據統計,“雙節”8天海口海關共監管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0.4億元、旅客14.68萬人次、件數99.89萬件,同比分別增長148.7%、43.9%、97.2%。

在海外疫情反復的背景下,出境游持續冰封,海南打開了一扇窗口,成為高端消費群體的首選,免稅購物消費有效引導了境外消費回流。而與此同時,“海南購”如何才能真正代替海外購,也引人深思。

“海南購”引導境外消費回流

海南黃金周離島免稅購物的異常火爆,與今年6月公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政策利好密不可分。

7月1日起,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從每年每人3萬元提高至10萬元,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新增手機、平板電腦等7類商品,化妝品單次購買數量從12件提高到30件。

“新政策對引導境外消費回流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中免集團三亞市內免稅店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高緒江認為。記者了解到,免稅新政實施后的2個月,三亞免稅城進店人數超過180萬,同比增長了60%以上﹔免稅城營收達到45億元,同比增長了228%。

據海口海關統計,7月1日至9月30日,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達到86.1億元,同比增長227.5%﹔購物人數129萬人次,同比增長62%。

專家分析,海南免稅消費火爆的原因有三:一是國內消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從基本的吃住行向更高級的保養品、奢侈品和精神消費延伸。二是在節日期間,免稅購物折扣和優惠力度加大,海南免稅商品價格優勢顯著。三是出國出境游因疫情受阻,平時免稅商品購物的渠道被阻斷。

“從客源地來看,以往去國外多、來三亞少的蘇浙滬等地高端游客更多了。”中免集團三亞市內免稅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文萍說,受疫情影響,出境游客大規模轉向選擇國內旅游度假,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繼續向好的情況下,預計三亞旅游還將持續火爆。

火爆背后面臨諸多挑戰

“海南購”正在成為自貿港新名片,但記者走訪海口、三亞、瓊海等地免稅店發現,海南免稅購物火爆背后,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短板。

一是購物消費體驗舒適度有待提升。在三亞國際免稅城,一些奢侈品牌比如古馳門口要大排長龍,消費者需要緩慢挪動一個小時左右才能進店消費。“排隊時間一個小時起步,太耗時間。”來自河北的游客張雷說,“看到這麼多人,排這麼長的隊,消費欲望也會下降。”還有一些游客抱怨在機場提貨時排隊等候時間太長。

有不少游客反映,海南免稅店專櫃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面對潮水般流動的客人,店員往往單刀直入地詢問需要什麼產品,而對於想要了解商品性能和貨比三家的客人,則沒有耐心講解。

海南師范大學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中心主任劉鋒認為,目前海南免稅購物雖然在價格上吸引游客大量消費,但旅游購物體驗仍有待提升。原因在於免稅網點較少,免稅經營主體還較為單一,沒有形成良性的商品和服務競爭。

二是部分商品品牌不全、品種不夠、價格偏貴。“熱門的口紅色號和手表款式根本搶不到。”來自成都的游客張小涵說。記者在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和瓊海博鰲免稅店看到,手表、箱包、美妝產品專區品牌種類有限,部分熱門商品缺貨現象普遍。

有的游客反映,海南免稅商品的價格仍然偏貴,“跟歐洲日韓沒得比”。要做到與紐約巴黎同品牌、同價格、同進度“三同步”,海南的路還很漫長。

三是島民不離島免稅政策至今尚未落地。在免稅店的香水化妝品專區,來自海南本地的居民陳靜雨告訴記者,自己是本地人卻要離島才能購買免稅商品,沒有感受到自貿港帶來的“島民紅利”。“還好有個朋友假期要離島游玩,我借用她的身份証才能在免稅店內消費。”陳靜雨說。

抓住消費回流機遇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游客境外消費高達1300億美元,免稅店是中國游客境外消費主要渠道之一。據貝恩咨詢統計,2018年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總額約為6700億元,佔全球33%的市場份額。其中,境內奢侈品消費僅佔中國奢侈品總消費的27%,境外奢侈品消費高達約5000億元。

專家認為,我國吸引境外消費回流還有很大空間。以韓國為例,2019年免稅市場規模達到213億美元,而其免稅銷售對象中,70%為中國人,這意味著消費回流空間巨大。“海南購”如何才能代替海外購?受訪業內人士和專家建議

一是重視消費環境建設。劉鋒表示,海南應從戰略高度整體謀劃、整合資源,引導各級政府部門從“抓投資”向“抓投資又抓消費”雙輪驅動轉變,千方百計提升和改善投資環境和消費環境,並將消費者滿意度調查納入海南干部評價考核體系,激勵各級干部重視消費環境建設。

二是引入競爭,打破壟斷。劉鋒認為,海南與日本、韓國等地的免稅購物體驗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經營主體太少造成的。“海南一定要打破壟斷,引進更多的市場主體,進行充分的市場競爭,老百姓才能得到更多實惠。蛋糕做大了,對市場主體來說也是有好處的。”他說,如果海南能解決游客的堵點和痛點,增強有效供給,提供良好的消費體驗,將進一步吸引境外消費回流。

三是擴大免稅品種,做好供給側改革。國家開放大學(海南)國際旅游學院原執行院長楊哲昆認為,免稅購物范圍應當進一步擴大。10萬元額度相比以前已經大幅度提升,將來在對離島免稅購物進行足夠監管的情況下,或許可以適時更大膽地調高額度。此外,針對本島居民的免稅政策應盡快落地。

四是做好國際品牌對接和經營。海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海南省創新創業研究院院長李偉銘建議,大部分免稅商品來自國外市場,在國際貿易、售后服務、國際資源整合等方面,海南需要具備專業的國際經驗和服務能力。

專家還建議,加大海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在免稅購物、醫療康養、國際化教育、文化傳媒體育等消費供給方面進一步發力,擴大市場准入,增加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海南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承載海外旅游購物消費回流、醫療醫美消費回流、國際教育消費回流,培育壯大數個千億級規模的商品和服務消費市場,助力我國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記者 柳昌林 陳子薇 夏天)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