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用地審批權下放、完善數據產權制度、放寬市場准入——

營商環境,深圳邁向國際一流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20年10月20日08: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太子灣郵輪母港。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2020年9月23日,在深圳比亞迪總部,工人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組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深圳核心區域的中心公園裡,有一座佔地面積約800平方米的“智能健身房”,不同區域滿足不同功能的訓練和測試。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對深圳而言,2020年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份:回首過去,從1980年設立至今,深圳已經走過了整整40載風雨﹔展望未來,深圳又迎來一系列新政策、新使命、新機遇。

  近日召開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為深圳進一步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吹響了前進號角。其中,“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加快推進規則標准等制度型開放”等多項要求,旨在鼓勵深圳在既有成果的基礎上,迸發出更多的改革開放活力。

  深圳良好的營商環境一直為企業所稱道,更是中國各省市學習借鑒的目的地。如今深圳再次加碼,提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圍繞這一目標,將會有哪些突破?可望為全國提供哪些經驗?

  

  延續好傳統,先行先試全面升級

  憑借優越的營商環境,深圳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業之都”。數據顯示,2015年,深圳商事主體有214.1萬戶﹔2015至2020年,深圳商事主體總量的年均增長率達到20%以上,5年間商事主體總量增加了100多萬戶。如今,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就需要闖出更多的路子、試出更多的法子。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簡稱《方案》)已正式印發。如何深化改革、怎樣擴大開放,靠什麼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

  在土地制度上,《方案》提出將國務院可以授權的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委托深圳市政府批准﹔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開展新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試點,完善互聯網信息等數字知識產權財產權益保護制度,探索建立健全証據披露、証據妨礙排除和優勢証據規則,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在落戶制度上,《方案》要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同時完善居住証制度,鼓勵根據實際擴大公共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標准,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所所長任志宏對本報記者表示,經過40年的發展,深圳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具有旺盛活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城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其意義不僅在於促進一個城市自身的發展,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抽象概念到具象現實的必然要求。

  “舉例來說,土地是諸多生產要素當中最重要最基礎的一個。一方面,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少,是世界上土地管理最嚴格的國家之一﹔另一方面,深圳又是國內主要城市中土地資源約束最緊張的城市。《方案》將相關土地審批事項權力下放,支持深圳在盤活利用存量工業用地、完善閑置土地使用權收回機制等方面探索,既幫助深圳消除制約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的基礎性障礙,又可以為國內其他特大型城市探索經驗。”任志宏說。

  聚焦新經濟,優化科技創新環境

  一流的營商環境應與新要素、新動能、新業態相匹配。在這方面,此次《方案》著墨頗多。

  “率先完善數據產權制度,探索數據產權保護和利用新機制”“充分尊重科研、技術、管理人才,探索充分體現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要素價值的實現形式”“支持實行非競爭性、競爭性‘雙軌制’科研經費投入機制”“為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員辦理R字簽証和提供出入境便利”“探索擴大在深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建設能源產業創新中心”……一條條鼓勵嘗試、鼓勵探索的措施,都為深圳進一步積聚科技創新動力打開了空間。

  “目前,深圳在5G、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領域已經有較為完善的產業布局。未來的深圳先行示范區不僅要有高樓林立的中央商務區、金融核心區,還要有集中連片的高端制造集群、設計加工區。”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的一席話,引起了廣泛關注。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也得到了明確肯定和大力支持,這次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一攬子推出27條改革舉措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讓人們對深圳的未來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廣東匯興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輝認為,《方案》強調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完善科技創新環境制度,將進一步提升深圳的創新能力,深圳創新外溢的效應也會更強。企業希望借助綜合改革試點的契機,融入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要素的流動中,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萬喆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國際競爭新階段中,數據與技術要素無疑將會成為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同時,數據和科技要素作為新興要素,其價格評估在全球都是新課題。因此,盡快建立以人為本、產權明晰的市場交易制度,是國家獲得重要競爭力的基礎。《方案》在數據要素與知識產權方面賦予深圳的探索任務,顯然有助於深圳在營商環境上形成新的競爭力。

  應對新變局,開放發展放眼全球

  今年8月6日,位於深圳科興科學園內的戴爾企業解決方案中心開業,旨在為小企業提供IT規劃、投資服務,從后台到前台全周期幫助小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

  為何將該中心落戶深圳?戴爾企業解決方案中心店長朱橙表示,深圳擁有超過200萬家的中小企業,一方面充分體現了深圳強勁的市場活力,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深圳優越的營商環境。“70%以上的深圳小企業擁有中等或是更高水平的數字化成熟度。而在全國范圍來看,這一比例為51%。”朱橙說,戴爾將長期扎根於此,並為支持本地企業發展進行了大量投入。

  從1981年深圳發出新中國第一張外資企業營業執照到今天,深圳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超過9萬家,累計吸收合同外資近3000億美元。今年1至7月,全市實際使用外資近49億美元,勢頭不減。這背后,既有當下營商環境的引力,更離不開對未來發展前景的預期。

  事實上,《方案》提出的多項舉措都將進一步增強深圳的國際化和吸引力。

  在營造市場環境上,《方案》提出在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基礎上,制定深圳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清單,放寬能源、電信、公用事業、交通運輸、教育等領域市場准入。未來,還將進一步放寬前沿技術領域的外商投資准入限制。

  在擴大對外開放上,《方案》明確擴大金融業、航運業等對外開放的方向。支持符合條件的在深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融資。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支持深圳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先行先試,推動完善外匯管理體制﹔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在深圳依法發起設立証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深圳依法合規獲取支付業務許可証。

  萬喆表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綜合性的命題,不僅需要城市治理、政府服務、社會保障,更需要放寬市場准入與推動規則統一。對深圳來說,優化營商環境並非從無到有,而是意味著接受新挑戰、承擔新任務,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從“高速度”向“高質量”的轉變,更好地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考驗。

  “深圳要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我們期待深圳成為全球新的動力源和創新策源地,成為現代化治理的標杆城市,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關鍵。”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深圳作為先行示范區和綜合改革試點,應在企業獲得金融信賴、企業納稅、跨境貿易、市場退出機制4個指標上取得突破,打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構建一個“世界大腦”。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