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深圳,不只是一座“從0到1”的城市(開放談)

張燕生
2020年10月20日08: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深圳的新定位,不是享受新的“政策禮包”,而是承擔新的先行先試,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重大制度創新成果。在研發創新上使勁、在“知識型開放”上發力,著力培育發展未來產業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系統全面地回顧了特區4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更對深圳今后的發展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

  從過去40年的歷史進程來看,深圳的發展見証並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中國經濟實現了“三個轉變”:一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體制轉變﹔二是從內向型經濟向外向型經濟的戰略轉變﹔三是從農業經濟為主向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結構轉變。可以說,深圳一步步地從無到有、從舊到新、從中國到世界大舞台的勇敢探索,既推動了自身發展,又帶動了中國經濟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的深刻變化,搭建了“引進來”、“本地化”和“走出去”之間有形與無形的互聯橋梁。事實上,也正是因為市場環境、營商環境和政策環境的巨大變化,讓深圳成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發展的窗口、橋梁和教室。

  新征程催人奮進。深圳對於中國和世界的意義,早已超越一座城市本身。面向未來,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營造國際一流的市場環境、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是深圳肩負的新使命。

  深圳要進一步打造科技創新的全球標杆。過去40年,深圳在商品要素開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人才、知識、創新、數據、服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重要。這些要素對境內、跨境、境外流動型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聚好、利用好這些優質要素,對深圳創新潛力的釋放意義非凡。

  深圳要進一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的現代化。經過多年發展,深圳已經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市場經濟體制與環境,未來,深圳還需要在產權制度、財政稅收、金融信貸、民生服務供給、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等更多維度不斷探索更高標准的制度、法治和治理模式,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在自由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便利化水平轉變,從而打造國際一流的市場環境、營商環境和制度環境。

  深圳要進一步在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及創新鏈上邁向高端並與全球體系對接。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深圳的新定位,不是享受新的“政策禮包”,而是承擔新的先行先試,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重大制度創新成果。因此,在研發創新上使勁、在“知識型開放”上發力,著力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無論是對於深圳自身發展還是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中國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形勢下,中央出台了多項政策文件,一攬子推出27條改革舉措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支持深圳解放思想、守正創新,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從名不見經傳的南海漁村,到如今的國際化大都市,再到為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深圳的未來值得期待!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