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多為酒企自定義 誰來定義年份酒

隨著醬酒熱佔位加速,不少酒企便打起了年份酒的主意。北京商報記者近期走訪酒便利、華致酒庫等多家門店發現,年份酒、老酒的標簽並不少見,古井貢酒、國台酒業等品牌的年份酒均有售。在線上渠道,年份酒價格也參差不齊。近年來多家酒企開始布局年份酒,“老酒”“真年份”等口號在白酒行業此起彼伏。由於沒有統一的界定標准,“年份酒”的概念多為酒企自定義。借勢熱度,更有不少酒商試圖渾水摸魚,價格亂象、評測標准模糊等亦是令行業頭疼的問題。
自定義的年份
近年來布局年份酒的企業不在少數。據悉,貴州醇主打5款年份老酒,並採用“真年份”的標識﹔在貴州醇董事長朱偉接手后,枝江酒業也開始推出“真年份”系列﹔金沙酒業於日前推出3款年份酒,在當天簽約儀式上簽約合同金額超過3億元﹔國台酒業旗下也有國台10年、國台15年等年份酒。
同樣布局年份酒的舍得酒業在近兩年堅持“老酒戰略”。舍得酒業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舍得酒業以細分方式逐漸完成產品線的重塑與升級,通過不同的層級、價格在多維度建立消費者對“舍得老酒”的認知,以獲得行業對“舍得老酒”的認可。
事實上,行業內並沒有明確的標准來定義年份酒,“老酒”“年份酒”“真年份”為常見標簽。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關於企業對於年份酒的界定,貴州醇在產品信息中標注“真原酒,不勾調”,並指出“當今市面上的所謂年份酒,多為少量老酒與新酒勾兌,貴州醇引入國際標准,單一年份標注”。國台酒業在國台10年的包裝盒上標注出“產品加權平均酒齡為10年”,並標明主體原酒的酒齡和原酒佔比。
從上述兩家企業對年份酒的界定標准來看,貴州醇主張“每一滴都是真年份”,即全部為年份老酒。國台酒業則選用不同年份的原酒,取用加權平均酒齡作為年份酒產品名稱。可見,對於年份酒的界定,白酒行業仍處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狀。
年份檢測難
為了規范年份酒標准化實施,中國酒業協會及地方酒協相繼發布了標准規定文件。
據悉,中國酒業協會自2006年開始籌備制定白酒年份酒團體標准,2019年4月進行頒布。根據《白酒年份酒團體標准》顯示,白酒年份酒以傳統白酒(固態法、半固態法)工藝釀造,經貯存三年及以上基酒勾調而成,標注年份為所用主體基酒加權平均酒齡,不直接或間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發酵產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質,具有本品固有風格特征的白酒。且主體基酒總量應不小於基酒總用量的80%,標注年份取加權平均酒齡的整數。
除了中國酒業協會,地方酒協及相關部門也在對年份酒標准化進行規范。公開資料顯示,今年8月,茅台鎮人民政府發布茅台鎮白酒市場專項整頓通告,對轄區白酒市場全面排查整治,嚴肅治理年份酒亂象,規范酒類市場經營秩序。根據通告顯示,非中國酒業協會認証的年份酒,一律不得標注年份酒,酒瓶內外包裝不得出現有誤導消費嫌疑的字樣,產品編碼數字應在數字前面注明“編號”二字﹔非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認証的原產地域產品,不得標示原產地域、核心產區字樣﹔同時,所有白酒應明碼標價,誠信經營,杜絕價格虛高﹔門店銷售的產品要做到可追蹤溯源,並禁止生產銷售串酒。
針對年份酒的標准化,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年份酒只是一個概念,並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因此目前很多酒企基本處於“自我確認”的現狀。其實目前已有相應技術對酒水實際年份進行檢測,但由於該技術成本高,且無法對多種年份勾調的酒水進行檢測,因此,年份酒檢測仍然難以廣泛化推行。
標准待完善
由於年份酒硬性國標未定,隨著年份酒需求逐漸旺盛,不少酒商依然借勢“自由發揮”。北京商報記者在淘寶平台搜索“年份酒”發現,除了古井貢酒等知名酒企的產品,一些標注“陳釀老壇”“原漿老酒”“茅台鎮”標簽的產品隨處可見,產品價格從數十元到數百元,且此類產品最高月銷量在830筆。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伴隨消費升級,消費者對於酒水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年份酒也因此走熱。但目前由於政策端沒有相應標准,產品端沒有規范化實施,消費端沒有明確認知,導致白酒行業年份酒亂象層出不窮。
蔡學飛也進一步指出,消費者對年份酒的認知,基本在於“酒越老越好”,但酒企定義的年份酒可以是窖池年份也可以是瓶裝年份,消費者的“年份酒”和酒企的“年份酒”出現了信息不對稱。
針對未來年份酒的標准化可行性,蔡學飛強調,隨著規模性企業不斷提高年份酒的標准,比如清香型年份酒的標准會逐漸向汾酒靠攏,醬香型年份酒會參考茅台的標准釀造。同時,隨著消費者對年份酒的認知不斷加強,行業酒企也會形成自我約束力規范年份酒。此外,行業協會不斷出台標准定義,疊加地方政府的引導以及白酒產區的不斷完善,會進一步整治年份酒行業亂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