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經濟形勢洞察商業路徑 2020創新峰會成功舉辦

受外部環境影響,我國經濟和企業的發展環境經歷了深刻的變化,逆勢崛起成為每一位企業家共同的心願,也許是利用數字技術快速轉型,也許是不斷探索更優的商業模式。他們以各自獨特的路徑保持著穩步增長。
10月30日,第十屆創新峰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本屆峰會由經濟觀察報社和經觀傳媒聯合主辦,邀請了經濟學家、學者以及超過35家頭部企業的高層出席。
據悉,本屆峰會以“破浪·逆境向新”為主題,聚焦近一年的熱點話題,圍繞當前的經濟形勢、行業趨勢、數字時代背景下企業的創新發展等領域的相關議題進行探討。
論壇伊始,在關於創新峰會的主題和意義方面,經觀傳媒副總裁、《經濟觀察報》副總編郭宏超在致辭中表示希望創新峰會所匯聚的創新實踐和思考,能夠在中國商業發展中貢獻生動的一筆。
洞察可持續商業路徑
伴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國內經濟復蘇態勢良好。后疫情時代,企業如何從當前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尋求變革,從而實現商業的可持續。對此,法國依視路集團中國事務總裁、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局董事、中國CSR智庫副理事長呂建中在會議上給出了建議:目前企業正在回歸到本質性的問題,不斷分析利益相關方訴求,同時找到企業實質性問題識別的立足點,並將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和實質性議題的交匯點作為企業戰略的起點。
默克中國創新中心董事總經理、默克中國戰略及轉型副總裁孫正潔則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探索中國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和本地初創公司和創新人才共同激發出新的技術和合作,打造下一代新業務。
隻有根據時代發展不斷反思戰略方向並找到有效解決方案才是實現持續發展的可靠路徑。
數字時代企業的思考與實踐
如今,數字化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實現產業的數字化變革,一方面需要企業意識的轉變,同時還需要全產業鏈的協同合作。
“對於中國所有企業而言,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沒有終點的裡程。”新華三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信息官陳子雲表示,隻有看到先進企業,看到自己的差距,不斷努力才能縮小差距,才能通過數字化轉型把企業做好。
當然,產業發展順利走上數字快道的背后我們看到有京東數科、施耐德電氣這樣的企業,通過數字技術助力企業提效。京東數科副總裁區力表示,數字科技TIE(聯結)模式,正在加速產業數字化增長。在會上,區力強調,京東數科通過一站式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JDDLINK”,將多年沉澱的金融科技、供應鏈及產業鏈全場景金融產品、端到端運營服務體系、供應鏈全景大數據能力等對外輸出,結合合作伙伴供應鏈現狀,引進智能風控、流程決策引擎、反欺詐能力,重塑產品,聚合服務,幫助合作伙伴下游客戶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產品、系統等一攬子服務。
得益於數字技術快速實現轉型的教育行業,已經形成了更優的產品和服務。51Talk CFO徐珉在會議上講到:當古老的教育行業碰上快速變化的互聯網科技,以及中國非常注重教育的家長,就碰撞出了一個充滿多種可能性的在線教育賽道。
在看到數字化“A”面的同時,其“B”面的安全問題也應該被重視。360集團首席安全官杜躍進:“各個領域都在提出“大腦”概念,對於未來的安全領域,也一樣。大腦的本質是用更多的數據掌握更全的信息,做出更聰明的判斷。”
三場主題論壇聚焦行業熱點
“ESG戰略在中國的發展與應用”
有數據顯示,ESG不但不會阻礙商業發展,反而會促進企業的價值提升以及抗風險能力。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看重企業的治理,在此背景下,中國ESG戰略的發展備受關注。
在“ESG戰略在中國的發展與應用”論壇中,主持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兼中國ESG研究院執行院長柳學信以及對話嘉賓第一創業証券黨委書記、監事會主席錢龍海,北京工商大學國際經管學院教授,企業營商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郭毅,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負責人王潔,特靈科技亞太區公共事務與企業傳播副總裁鄧寧,《經濟觀察報》副總編輯張向東針對ESG在中國的發展現狀以及中國企業踐行ESG發展理念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當談及ESG理念在中國的發展時,幾位嘉賓均表現出了十足的信心:柳學信表示ESG是一個發展的理念,而且中國也到了這個時機,‘十四五’期間ESG一定會快速在中國落地,得到更大的壯大﹔企業家代表錢龍海也表達同樣的預測,“中國正在進入一個從高速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作為一個企業家,首先要踐行ESG理念,負責任推動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促進企業本身的可持續發展。”
ESG經濟是一個理念,也是一個生態體系,張向東表示每一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構建這個更健康、更良性的生態體系。
企業將ESG和可持續發展落地,前提是能帶來回報,不僅是社會效益還要有經濟效益。感謝這麼多年創新和技術的發展,為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王潔介紹到,施耐德電氣的實踐表明,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可持續發展,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雙贏。
同樣也是企業家代表的鄧寧提出:盡管做與空氣質量、健康相關的產品,成本有所提高,但這會幫到所有的客戶解決社會關注的點。這一塊是最有效的。
在說起企業踐行ESG發展理念時遇到困難時,郭毅則表示原來只是受外貿的挑戰、海外市場的訴求、規則的引進影響,中國企業被動實行CSR,但現在越來越多是把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經營的脈絡當中,成了企業的DNA。這是很大的進步與發展。
“數字經濟背景下的產業重構”
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成為多數人的共識。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據傳輸、存儲等方面的新興技術不斷發展演進,以“互聯網+”帶來的運營模式平台化、客戶體驗差異化、顛覆性創新等變革,正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動能。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的產業重構”主題對話中,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高旭東擔任本場論壇主持人,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技術研究部副主任池程,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張宇峰,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企業科技集團中國區行業事業部總經理劉文超,金山雲CFO何海建,夢餉集團副總裁、社群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廷超以及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大中華區數字化技術戰略咨詢總經理、全球合伙人董海軍進行了深度交流。
宏觀層面,對話嘉賓就數字經濟在中國的發展發表了各自的見解。張宇峰表示:數字經濟絕對是我們的未來,也是一場革命。大家都要擁抱數字經濟,前途是美好的,路徑有坎坷,一起克服這些坎坷,擁抱數字經濟。
今年,由於疫情很多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數字化水平更高的、能為數字經濟貢獻更多能量的企業,他們面對不可抗力風時會具有更強的能力。”池程說到。不僅如此,實現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創造更深層次價值的能力也在增強,以愛庫存為例,趙廷超提到其S2B2C的商業模式,在母親就業方面,特別是家庭主婦以一種靈活的方式重新回到職場方面,算是對中國家庭幸福做了一些貢獻。
當然,成功開展數字實踐的前提,是意識的轉變。劉文超表示:擁抱數字經濟,一定要有前瞻性,下定決心,提高自身能力,應該拋開你贏我輸的心態,創造共贏共生的生態、互相尊重,互相學習。
當說到具體的實踐路徑時,董海軍表示,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技術推動業務和運營的變化,而不是一個技術作為焦點的轉型。何海建則表示,每一家企業在做決策,包括決定上雲、遷移的路徑,如何實施,最后要解決什麼實際問題,內部業務怎麼匹配變動,恰恰是它的價值來得最重要的那個點。
“教育培訓行業的未來十年”
如今提起在線教育好像已經形成這樣的印象:在線教育行業迎來風口。艾媒網行業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4500億元,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突破3億人。在迎來發展新契機的同時,行業面臨的挑戰也不斷升級,未來發展路徑需要一個更加明晰的思路。
由《經濟觀察報》宏觀經濟研究院秘書長中李曉丹主持的“教育培訓行業的未來十年”主題對話中參與嘉賓有: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教授李志民,51Talk CFO徐珉,豆神教育董秘、副總裁張亮,鬆鼠 Ai全國校區事業部副總經理楊燕麗。
現場嘉賓就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了解讀,李志民認為未來線上教育將會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目前教育行業正在“補課”,伴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互聯網正在推動著教育行業邁向新的台階。在技術應用方面頗為突出的鬆鼠AI也表達了此類觀點,楊燕麗指出“未來十年,可能是AI、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相信以后會不斷有新的企業、技術涌現出來。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保持初心,讓古老而新鮮的行業充滿活力。”豆神教育張亮則是從教育目的出發分享了他們長期堅持的,就是無論用各種技術還是教學手段,都希望最終是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不同的願景其實都有著同樣的共性,那就是教育企業不斷強化自身在未來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市場在判斷產品和服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原則一定符合效率或者效益優先。51Talk CFO徐珉指出: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首要目標是提高效率,但效率之外,要保持初心以及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這是企業未來應對任何顛覆性的創新或是變革的重要條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