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記者觀察:在進博會,感受濃濃“中國風”

唐小麗
2020年11月07日20:16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一台古老的大花樓織機上,兩位織工一上一下分工協作,上千根看上去雜亂無章的白色絲線,在她們的手中有序排布,這一幕吸引了不少展商和觀眾駐足。

織工正在千年花樓織機上織宋錦。唐小麗 攝

“這叫宋錦,織造技藝精細復雜,需要雙人操作,一天也就織4到5厘米。”工作人員介紹,這台宋錦古花樓木織機是一千年前老祖宗做手工宋錦的機器,兩位織工師傅將在現場織造一幅進博會會標。

當然,宋錦的展區裡還擺放了不少宋錦服飾及文創產品。“昨天就有外國朋友來問,這個小卡包上的蝴蝶圖案有什麼寓意。”工作人員笑道,“我跟他們說蝴蝶的‘蝴’,諧音‘福’,是福氣的意思,他們表示很感興趣。”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體現濃濃“中國風”“中國范”的元素隨處可見,而這樣的“中國風”吸引的不止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中國觀眾,更吸引了不少國際友人的目光。

西安大唐不倒翁現身進博會。唐小麗 攝

“那不是西安最有名的不倒翁小姐姐嗎!”隔著好遠,就聽到了一陣陣歡呼。在陝西展區前,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一亮相,立刻吸引了大家的圍觀。

伴著歡呼聲步入陝西展區,現場比趕集還熱鬧:誘人的陝西擀面皮,拌上紅油辣子,外國友人邊吃邊伸出了大拇指﹔有著“一餃一形,百餃百味”之稱的德發長餃子展台前,隻見馬順莉老師手藝嫻熟,頃刻間,一隻栩栩如生的“黑白天鵝”餃子就做好了……

“黑白天鵝”餃子。唐小麗 攝

山西更是把汾酒的蒸餾現場搬進了展區,這邊,兩位釀酒師傅正在忙著蒸餾﹔那邊,幾位外國巧克力制造商已在洽談採購汾酒原酒制作酒心巧克力。中國傳統工藝釀造的汾酒與西方巧克力的巧妙結合,應該別有一番滋味兒。

汾酒的蒸餾現場搬進展區。唐小麗 攝

江西特色展區裡,一件件精美的景德鎮陶瓷展品,吸引著眾多中外觀眾的目光。“我們的陶瓷小飾品特別受歡迎,在去年的進博會上,很多在開幕第二天就被售賣光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故宮建筑式樣,三山五園的皇家園林設計元素,六必居、同仁堂、吳裕泰、鶴年堂、便宜坊、榮寶齋、內聯升、瑞蚨祥……招牌一字兒排開,富有京味兒的北京老字號展區吸引了不少觀眾打卡體驗,“來這裡走一圈兒,像是去了趟大柵欄兒”。有觀眾笑言。據說,這些參展老字號的平均年齡超過了200歲。

京味兒濃郁的北京老字號展區。唐小麗 攝

其實,不止是中華老字號展區,在整個展館的各處,都可能隨時捕捉到“中國風”的影子。

在消費品展館裡,連續三年,來自丹麥的樂高集團發布的新品都充滿了中國元素。今年發布的新品更是推出了中國傳統節日套裝,套裝包括“舞獅”和“新春廟會”,生動再現了中國春節的熱鬧場景,體現了闔家團聚與歡慶的濃濃年味。此外,還有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美猴王的樂高悟空小俠系列。

而在媒體記者工作的新聞中心二樓,一間典雅江南氣質的“非遺客廳”成為一道亮麗風景。中午時分,一位外國友人正在跟著手工拓印師傅學習中國傳統的拓印技術,一番刷水、敲打過后,一張《蘭亭序》的拓印作品就完成了。

外國友人學習手工拓印技藝。唐小麗 攝

工作人員介紹,進博會期間,“非遺客廳”每天都會安排一期不同的非遺項目進行動態展示,希望大家在這裡遇見非遺,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進博會這樣的國際大舞台上,處處流淌的“中國風”背后,是濃濃的中國文化的不斷繁榮昌盛,更反映出國人內心深處對中華文化和文明的自豪與自信。

(責編:栗翹楚、孫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