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雙11”12年,狂歡與失落之間

陶鳳
2020年11月12日07:53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雙11”12年,狂歡與失落之間

  數據沒有掉。

  11月11日0點剛過,阿裡巴巴數據顯示,今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訂單創建峰值達58.3萬筆/秒,第一波“洪峰”已過。至於網友們關心的天貓成交額戰報,截至11月11日20時,2020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實時成交額突破4674億元。

  數字背后是一場復雜的盛宴。從頭部玩家到小商小販,從明星主播到價格博弈,從上升品牌到下沉市場,從大廠互搏到短視頻玩家涌入,從巨額流量到資本雀躍……“雙11”劇本裡角色越來越豐富,被賦予的意義也越來越多。

  今年媒體給出的基調是“降溫”。每年狂歡夜大屏上,跳動的數字彷佛離天花板越來越近。這裡暗藏緊張和焦慮,也飽含慰藉和期待。

  歷史總有不經意的巧合。在張勇推出第一個“雙11”的時候,中國和世界都在迎接一場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十二年一輪回,中國和世界經濟又在經歷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

  過往,“雙11”是國民經濟晴雨表,用以觀察消費脈動,試探消費潛力購買力,由此丈量新經濟的力量。如今,又被賦予了關於疫情下經濟增長的更深內涵。當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消費在國民經濟復蘇中如何擔當重任,自然備受矚目。

  聚焦龐大消費群體中的個體,狂歡背后的情緒是復雜的。“雙11”12年,戰線再度被拉長。經過了近兩年的試水,平台摸著規則的復雜性和趣味性的邊界,期待通過更長戰線、更高密度的互動,實現各方利益訴求的最大化。

  面對滿滿的套路和被掏空的錢包,尾款人紛紛“自閉”,打工人主動“自嘲”。如果網購是場馬拉鬆,雙方都有點筋疲力竭了。一如從前,胃口被吊著,心懸著,腦子裡還算計著。不如從前,透支消費的快樂並不純粹,新鮮感被熟悉漸漸吞噬,累了,倦了,也猶豫了。

  消費者一邊吐槽難以適應的消費規則,一邊又頑強擠進佳琦薇婭們的直播間,不肯放過任何一撮羊毛,創造著一再閃爍的數據。而在游戲的另一面,線下零售業向電商的轉移、下沉市場迎來爆發,都在敲響中國消費市場變化的鐘聲。對於整個電商行業,改變的是規則,又不僅僅是規則。

  “雙11”前夜,平台經濟反壟斷指南重磅來襲。點名“二選一”、“大數據殺熟”、劃定“特定個案可直接認定平台壟斷行為”等情形,意在約束肆無忌憚的巨頭們,平台經濟不是法外之地,捍衛市場經濟的競爭秩序,保護每個剁手黨最基本的權益。

  零點一過,又告別了一次“雙11”。一頓操作猛如虎下來,發現原來關於“雙11”誕生的故事有些隨性,更沒有什麼一出生就風華正茂的神話。而如今,電商購物節裡的消費神話,卻成了中國經濟最嚴肅的話題。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