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結構優化 11月金融數據回暖
2020年11月金融統計數據出爐。12月9日,據央行披露,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相較上年同期多增1406億元。整體來看,11月廣義貨幣增長和新增社融略超預期,新增信貸基本與預期相符,體現了貨幣政策逐漸回歸常態,信貸逐漸趨向緊平衡,但結構優化仍然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分析人士預測,臨近年末,市場資金需求較為旺盛,預計央行將繼續通過加大逆回購和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力度,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滿足跨年資金需求。
居民消費貸復蘇
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53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48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049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781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3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887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0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042億元。
環比來看,1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需求出現明顯回升。從結構上看,無論是居民貸款還是企業貸款均較上月出現明顯增多,其中,居民貸款比上月多增3203億元,尤其是居民短期貸款出現大幅增長,多增2214億元﹔此外,企業貸款也較上月多增5477億元,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多增1774億元。
“11月信貸規模反彈,略超預期,一方面有10月信貸數據回落的對比,另一方面源自於實體經濟復蘇逐漸帶動融資需求繼續增長。”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副主任陶金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居民部門消費繼續企穩,拉動居民短期信貸增高,住房需求維持高位,中長期貸款繼續增長。企業部門短期貸款有所收縮,但中長期貸款繼續增長,其中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預計將較前期提升,但仍然存在企業囤積現金和投資金融資產的情況。
另據同比數據,無論是居民貸款還是企業貸款,均較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中本月新增中長期貸款1.0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041億元﹔新增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402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385億元。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看來,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雖比去年同期僅多增400億元,但信貸結構有所優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增強。
不過,相較上月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382億元,11月該數據由增轉為減少1042億元。陶金稱,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減少,與前期信用債市場波動引發的信用分層和監管層金融穩定政策有關。溫彬同樣認為,比去年同期多減1316億元,說明影子銀行治理發揮積極成效,資金空轉明顯改善,更多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領域。
新增社融略超市場預期
在信貸規模持續擴張下,社融維持平穩增長。初步統計,2020年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3萬億元,同比多增1676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447億元,同比多減198億元﹔委托貸款減少31億元,同比少減928億元﹔信托貸款減少1387億元,同比多減71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626億元,同比多減1196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862億元,同比少2468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4000億元,同比多2284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771億元,同比多247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稱,社融整體表現好於預期,主要受人民幣貸款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強勁,抵消了信用債發行下滑的影響。11月信用債發行下滑主要是11月國內信用違約事件對信用債一二級市場構成影響,但從近期市場表現看,投資者情緒逐步恢復,信用債需求整體也在逐步回暖。另外,11月票據融資環比、同比增加明顯,這一定程度上是由於部分企業取消或暫停信用債發行,轉而通過票據融資。“整體看,社融高增有可能於近期見頂,並在明年一季度有所回調。”陶金說道。
此外,在貨幣供應方面,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2.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1.86萬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個和6.5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8.16萬億元,同比增長10.3%。當月淨投放現金557億元。
陶金指出,M2和M1同時保持較快增速,反映了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體系創造貨幣的速度不減,超儲率下行、貨幣乘數增加的情況下,信貸也在平穩增長,貸轉存過程順利,貨幣供給便開始增加。M1和M2剪刀差進一步縮小,意味著實體經濟即時需求增加,資金距離真實購買行為變得更近,同時也意味著購買資產的資金增加,資產價格進一步抬升。
另外在人民幣存款方面,11月人民幣存款增加2.1萬億元,同比多增7933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334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8483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185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8516億元。
周茂華認為,存款一般存在季節性波動,從11月存款結構變化看,居民存款和非金融機構存款同時增加,但居民存款明顯,這一定程度上與11月資本市場結構性行情有關﹔同時,財政存款下降,反映偏積極財政政策有所發力。
如何滿足跨年資金需求
溫彬指出,近期信用債違約事件對市場形成了一定沖擊,流動性分層導致信用資質較弱的民營企業、中小金融機構壓力有所增加。而臨近年末,市場資金需求較為旺盛,預計央行將繼續通過加大逆回購和MLF操作力度,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滿足跨年資金需求。
不過,陶金進一步指出,貨幣政策在疫情期間留有相當大的余力,這些余力不是為了用在此時經濟復蘇相對較好的時候。由此預測,總量調整空間已經很小,除非經濟復蘇進程受到了新的外生沖擊。即使是在資本市場出現了流動性明顯緊縮,央行大概率也不會通過降息的方式來應對,這意味著MLF等政策利率的調降空間也極其有限。
“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首次提出‘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未來,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窗口指導、維持金融穩定,都將是明年上半年的主旋律。”陶金稱,在未來,很可能會看到信貸和貨幣供應量的增速逐步下降,回歸到2019年的水平,即人民幣貸款增速為12%左右,M2增速為9%左右。
展望后續貨幣政策,周茂華則稱,接下來,從金融數據看,國內貨幣信貸環境保持適度寬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完善,貨幣政策繼續對實體經濟構成有力支持,但從其他物價等指標看,國內整體上需求復蘇仍滯后於供給,而生產供給端也面臨復蘇不平衡,以及海外需求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整體看,國內托底內需政策尚不具備退出條件,貨幣政策也不具備轉向收緊條件,但貨幣政策需要避免過度寬鬆風險,因此,接下來仍是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精准滴灌,提升政策效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