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外貿強勁復蘇提振全球信心(專家解讀)

■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卞永祖
2020年12月14日07: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據江蘇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消息,1—11月,連雲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3374.41萬噸,同比增長4.22%﹔其中外貿吞吐量完成12256.05萬噸,同比增長3.63%。圖為12月4日,連雲港港口碼頭裝卸進出口貨物呈現一派繁忙景象。
  王 春攝(人民視覺)

  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今年1—11月,中國進出口總值達到29.0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11月,中國出口2680.7億美元,同比增長21.1%,出口增速創下2018年3月以來新高。亮眼的外貿成績單,引發外媒高度關注。

  法國《費加羅報》認為,中國11月出口增速是兩年多來的最高水平,這進一步確認了中國經濟的復蘇。法國《回聲報》稱,中國出口已經連續6個月實現增長,11月的出口增速幾乎是10月出口增速的兩倍。這主要得益於中國醫療設備和物資、用於遠程辦公的電子產品出口大幅增加。此外,年底節慶產品、大眾電子產品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加。

  英國《金融時報》稱,全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不斷上升,推動中國貿易順差創下最高月度紀錄。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觀點稱,得益於中國經濟最早從疫情中復蘇,外貿增長動能有望持續到明年上半年。

  

  中國最新外貿數據表現亮眼,釋放三個積極信號。

  其一,中國經濟處於穩步復蘇之中。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11月出口增速創下歷史新高,表明出口對中國經濟的拉動力十分明顯,未來一段時間有望繼續保持。

  其二,中國疫情防控維持向好態勢。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世界各國經濟的當下,中國外貿及經濟復蘇動力十足,離不開防控工作創造的良好環境。

  其三,中國經濟具有獨特優勢。一方面,中國擁有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使得生產不至於中斷﹔另一方面,中國擁有較強的經濟應變能力,能夠及時抵御外界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沖擊。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經濟結構優化趨勢明顯,這是應變能力的重要基礎。從11月份的外貿數據來看,不僅口罩等紡織品、塑料制品、家具、玩具增長幅度較大,農產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更是表現優異,環比增幅分別為14.2%、15.2%、18.8%。

  中國外貿逆勢上揚、經濟穩妥應變,離不開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支持。例如,央行採取寬緊結合的貨幣政策,促使資金向實體經濟流動﹔財政政策大力實施減稅降費,對企業和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明顯﹔對一些特定行業的科研攻關項目進行資金定向支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支持外貿企業發展等。

  當我們談論中國亮眼的進出口數據時,還不能忽略這樣一個事實——中國內需市場不斷擴大,對經濟起到了托底作用。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在於其是一個內需型經濟體,這使得企業擁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增強了企業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

  此外,第三季度不少國家在疫情中艱難復工復產、年底消費旺季到來等諸多因素,也為中國外貿企業的發展帶來一些機遇。

  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世界經濟的背景下,中國外貿等經濟數據強勁反彈,對世界經濟復蘇意義重大。

  第一,中國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生產能力,能夠為全球供應鏈、尤其是抗疫物資供應鏈提供保障。

  第二,作為內需驅動型的大型經濟體,中國經濟數據向好必然伴隨著內需市場的不斷擴大,將給各國企業帶來更多商機。

  第三,中國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科技研發投入和能力不斷提高,將拉動全球經濟增長。從長遠來看,經濟發展有賴於科學技術的突破。疫情期間,中國互聯網、5G、大數據等領域發展迅速,有望加快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為全球經濟提供發展新動力。

  第四,中國進出口增長迅速,使國際社會看到,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仍是世界發展的大潮流。這啟示各國,全球經濟緊密聯系,任何國家都不能畫地為牢,唯有團結起來加強合作,才能使本國及世界經濟盡快走出疫情陰霾。 

  (本報記者  李嘉寶採訪整理)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