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十三五”前4年全國節能環保財政支出2.4萬億元

孫秀艷
2020年12月30日08:18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小字號

 

111.png

為了好的生態環境,國家舍得投入!在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表示,這些年,國家在財政支出方面,把生態環保、綠色發展作為重要的領域,投入每年都在增加。2016—2019年,全國節能環保財政支出2.4萬億元,這些財政投入引導和撬動大量的社會資本,參與到各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

222.jpg

上圖:廣東梅州市平遠縣東石鎮利用廢棄礦山建成光伏發電站,綠色的山坡和藍色的太陽能電板互相映照,為荒山添上了光彩。 2020年12月27日攝。 (馮錫權/人民圖片)

以市場手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動力機制初步形成

 

徐必久表示,做環保工作,法治手段很重要,必要的行政手段很重要,經濟手段也非常關鍵。“十三五”期間,我國注重經濟手段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創新與應用,初步形成了以市場手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動力機制。

在財政支出力度加大的同時,價格稅費政策改革穩步推進。徐必久介紹,環境保護稅全面開征,2019年全年收入221億元。電池、涂料列入征收消費稅范圍,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脫硫脫硝除塵環保電價補貼持續推進。

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方面也表現搶眼,其中跨省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繼續推進。2018—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180億元生態補償資金,推動長江經濟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今年安排10億元引導資金,推動黃河流域生態補償。

“我們的綠色金融政策日益完善。”徐必久表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國綠色信貸余額已超11萬億元,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規模達1.2萬億元,居世界第二。全國31個省份均已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 

“十四五”時期環境經濟政策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徐必久說,污染防治取得很大成效,現在要更加強調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推進結構、布局優化調整,環境經濟政策的作用會更加凸顯。

他表示,“十四五”時期,將更加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加快國家經濟政策與生態環境政策融合,運用經濟政策推進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環境部初步考慮將在五個方面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財政政策。明確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責任。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資金項目儲備庫。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對綠色產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財政支持力度。

二是深入推進綠色稅制改革。“十四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是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體物,因此未來將把揮發性有機物納入環境保護稅征收范圍。目前,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正在推進,還要在其他重點行業有序推進。將採取稅收優惠和電價優惠政策,激勵鋼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等非電行業超低排放。將研究新能源汽車的稅收政策。

三是健全環境治理收費政策。建立處理服務費用與污水處理成效挂鉤的調整機制。徐必久介紹,“十四五”期間一項很重要的任務是推進污水管網全覆蓋,因此,建立相應的投資回報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生態環境部將推動建立完善的污水管網投資回報機制,同時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

四是深入推進生態補償。徐必久表示,重點生態功能區目前轉移支付規模在800多億元,對一些縣區特別是生態功能地位突出的地區,這些資金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未來,將建立健全長江、黃河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評價結果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調節作用。也就是說,生態補償金額將與生態環境質量考核結果挂鉤,保護得好不吃虧。

五是加強綠色金融政策創新。完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綠色發展基金等政策。推動上市公司、發債企業強制性披露環境信息。深化氣候投融資領域專項合作,加強對國家自主貢獻重點項目和地方試點工作的金融政策支持。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孫秀艷)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