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權威訪談·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⑥)

——訪財政部部長劉昆

本報記者  曲哲涵
2021年01月06日05: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2021年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應如何更好發揮財政職能作用?記者採訪了財政部部長劉昆。

  精准科學施策、不急轉彎,保持一定減稅降費力度

  記者:如何理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劉昆:“提質增效”,主要是從優化結構和加強管理著眼,進一步完善政策實施機制,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

  一方面,要建立實施常態化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提高財政支出效率。另一方面,要注重節用裕民,落實好“過緊日子”要求﹔同時還要加快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

  “更可持續”,主要是支出規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穩定,為今后應對可能出現的新的風險挑戰留出政策操作空間。

  我們將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需要,合理確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保持適度支出強度,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同時,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支持地方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這要求宏觀政策不能急轉彎,要審時度勢、把握時機、精准施策,保持一定力度,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完善減稅降費政策,財政部門將如何落實這一要求?

  劉昆: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在財政收支較為困難的情況下,我國連續發布實施了7批28項減稅降費政策,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

  下一步,財政部將綜合考慮財政承受能力和實施助企紓困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減稅降費力度,繼續實施制度性減稅降費政策。

  應該看到,近年來我們實施的許多減稅降費政策是制度性、持續性的,疊加累積效應會越來越大,企業減負也會越來越明顯。財政部門將堅決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助力企業輕裝上陣、更好發展。

  擴大“直達資金”范圍,兜牢兜實基本民生底線

  記者:2020年2萬億元直達資金惠企利民成效顯著,2021年是否繼續沿用這一模式?

  劉昆:實行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財政宏觀調控方式的重大創新。截至2020年12月29日,已有1.52萬億元直達資金投入使用。直達機制“一竿子插到底”,財政資金從中央落地市縣基層僅需20天,且投向更准,用到了基層急需處。

  2021年,財政部將推動形成常態化制度化安排,將直接用於基層財力保障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對地方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以及具備條件的專項轉移支付也納入直達范圍,同時推進全過程、全鏈條和全方位監控,推動直達機制嵌入預算管理流程,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記者:2021年在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方面,財政部門有哪些舉措?

  劉昆:民生無小事。財政收支壓力再大,也要堅決保障好民生支出。2021年,財政部門將繼續兜牢兜實基本民生底線:要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等各類資金,加大對重點群體就業的幫扶,推動穩住就業基本盤,讓“勞有所得”更有保障﹔加大教育財政投入,優化支出結構,使“學有所教”獲得更高質量發展﹔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等,令“老有所養”更有底氣﹔適當提高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增強突發重大傳染病應對處置能力,使“病有所醫”再上台階,等等。

  在加強基本民生保障的過程中,我們將積極努力,確保民生支出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與財力狀況相匹配,讓民生保障延伸到未來。

  記者:2021年,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方面,財政部門將如何發力?

  劉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1年,財政部門將不鬆勁、不懈怠,奮力寫好“穩定、鞏固、提升”三篇文章。

  穩定——過渡期內,保持財政支持政策和資金規模總體穩定,在此基礎上合理安排財政投入規模,優化支出結構,為做好銜接工作提供保障。

  鞏固——重點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鄉村振興底子差的地區傾斜,重點支持西部地區鞏固脫貧成果,對中央確定的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予以適當傾斜支持。

  提升——逐步提高相關財政涉農資金用於產業項目的投入佔比,激發農民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給地方債戴上“緊箍咒”,更好發揮債券資金投資拉動作用

  記者:2021年,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方面,財政部還將採取哪些政策措施?

  劉昆:截至2020年11月末,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5.5595萬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有的地區還在新增隱性債務,個別地區償債風險有所上升。對此,財政部將嚴加防范、積極應對,切實把債務風險關進籠子裡。

  一是開好“前門”。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合理確定政府債務規模,以及分地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滿足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和財政可持續的需要。

  二是堵住“后門”。嚴禁地方政府以各種名義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有效前移風險防控關口,堅決剎住違法違規舉債行為。

  三是完善管理。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引導地方精准聚焦重點領域,提高債券資金使用績效,更好發揮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四是強化監管。對地方政府、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五是推進公開。督促地方穩步推進地方政府債務“陽光化”,更好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促進形成市場化、法治化融資自律約束機制。

  給地方政府債務多加一圈“緊箍咒”,經濟社會發展就多了一道“安全閥”。對此,我們一定會持之以恆、一以貫之、不留后患。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6日 02 版)

(責編:胡永秋、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