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CPI由降轉漲PPI降幅收窄 消費持續增長需求端加速回暖
國家統計局1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0.2%,由降轉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降0.4%,降幅收窄。
CPI轉漲三年 穩在“2區間”
12月份CPI除同比上漲外,環比也上漲了0.7%。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CPI由降轉漲是各地區各部門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另外,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特殊天氣以及成本上升也是影響CPI數據變化的重要因素。
“食品價格的上漲是2020年12月CPI由降轉漲的重要原因。”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一方面,自2020年12月份以來,冷空氣侵襲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多地氣溫持續偏低,受此影響,蔬菜、鮮果等農產品的生產、倉儲、運輸成本均有所上漲﹔另一方面,隨著元旦的到來和春節的臨近,市場對果蔬和肉類的消費需求出現季節性增加,相應地,食品價格也出現季節性走高。
“豬肉價格反彈、基數降低和極寒天氣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果蔬價格走高,推動了12月CPI食品價格由降轉升。”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未來幾個月,受疫情以及服務、餐飲業降溫,高基數效應等因素影響,國內物價仍面臨壓力,預計CPI同比處於負值區域概率偏大。
劉學智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非食品價格由前月-0.1%轉為持平,主要是原油價格上漲帶動車用燃油等相關消費產品價格上升。核心CPI同比漲幅小幅下降0.1個百分點至0.4%,反映整體需求仍然偏弱。
對於全年CPI數據表現,付一夫表示,2020年CPI同比上漲2.5%,這已是連續第三年保持在“2區間”,充分反映出中國整體物價運行的穩定以及市場供求總體上的平衡態勢。伴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穩定向好以及國民經濟的持續恢復,預計2021年中國CPI仍將繼續處在溫和增長區間。
周茂華認為,2020年物價呈前高后低走勢,結構性特征明顯,主要受五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國內生豬產能逐步恢復帶動豬肉價格穩中有降﹔二是去年高基數效應帶動去年下半年CPI同比回落﹔三是管理層採取措施推動國內生產加快恢復,優先保障民生必需品供給,果蔬價格整體平穩﹔四是突發疫情對國內需求也構成一定抑制,服務類價格整體表現低迷,國內核心CPI同比處於低位﹔五是工業部門主動去庫存減價促銷也對去年物價產生抑制。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積極進展及托底內需政策效果繼續釋放,可以預見,2021年物價將表現出溫和增長的態勢。
PPI下降 需求端在回暖
2020年12月份PPI同比下降0.4%,環比上漲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持平,環比上漲1.5%。2020年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1.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3%。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PPI同比下降反映了需求端在回暖,尤其是中上游環節價格降幅加速收窄,反映了工業部門內部的價格傳導較為順暢。受全球經濟復蘇、需求改善的支撐,PPI在2021年繼續上行的概率較大,生產端通縮的形勢會進一步改善。更為重要的是,前期庫存周期在極短時間內走出了一個小周期,PMI關於庫存的先行指標也暗示了庫存周期的重新回暖,企業補庫開始增加,也將拉動工業品價格上漲。
周茂華認為,從趨勢看,國內工業品價格將出現穩步復蘇態勢。原因有二:一是經濟體大規模抒困政策與疫苗接種逐步鋪開,利好大宗商品價格﹔二是國內需求穩步復蘇,需求側對供給拉動的動力在逐步增強,且工業部門逐步趨於平衡、可持續。
劉學智表示,2020年12月煤炭、原油等相關能源產品以及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相關產品價格回升勢頭較強是PPI同比降幅收窄的重要原因。近來路透商品指數(CRB)和國際原油價格明顯上升,國內流通中的生產資料價格普遍上漲,工業生產不斷加快,預計PPI將延續上升勢頭,2021年一季度有望出現正增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