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構建新發展格局,怎樣邁好第一步?

2021年01月15日07:44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言之有理工作室
小字號

        導語: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明確了2021年經濟工作指導思想、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為做好2021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2021年經濟工作?如何邁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第一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今日在人民日報理論版刊文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解讀。


       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調整的節奏和力度,不急轉彎,宏觀政策邊際調整要把握好時度效。

       (1)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在提質增效和增強可持續性基礎上,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完善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在促進科技創新和調節收入分配上加大力度。

       (2)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准、合理適度,既保持貨幣供應量合理增長,又穩定宏觀杠杆率,在促進經濟恢復和防范風險之間做好跨周期平衡。

       (3)對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可適度接續,延期還本付息等紓困政策應有過渡性安排,適當延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實施期限。

       (4)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就業形勢監測、預警和應對預案,針對重點行業和重點人群,完善就業政策工具,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邁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第一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在2021年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為此,應抓好以下幾個著力點。

       (1)從供需兩方面著手。既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使供給結構更好適應需求特別是消費結構的變化﹔又堅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更高水平的動態供需平衡。

       (2)強調注重需求側管理。針對制約我國需求潛力釋放的結構性問題,以體制機制建設為主要途徑,打通影響國民經濟循環的堵點和梗阻,補齊制度性短板,有效釋放國內需求潛力。這裡所說的需求側管理,不再僅僅著眼於逆周期調節,以短期宏觀政策為工具,調節需求總量,熨平經濟周期,而是更加注重完善體制機制,有效挖掘國內需求潛力,把潛在的消費和投資需求激發出來,推動形成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3)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中等收入群體邊際消費傾向更高,對於擴大消費有強大支撐作用。2019年,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隻有4億左右,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到41.2萬億元,約為6萬億美元,接近美國6.2萬億美元的規模。大家想一想,如果能用1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中等收入群體翻番,由現在4億人增加到8億人,那將形成多麼可觀的消費力量!我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該有多麼強勁!

       (4)促進消費變革和消費結構升級。重點是鼓勵發展新型消費,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促進新型消費擴容提質。

       (5)拓展投資空間,增加有效投資。繼續推進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設備更新,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展開經濟工作

      2021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起步之年,經濟工作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來展開。

      (1)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隻有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2)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性。統籌推進補鏈、強鏈,針對“卡脖子”問題,下決心推動國產替代,培育可替代的產業鏈,依托龍頭企業帶動供應鏈本土化,提高供應鏈安全性和可控性,增強抗風險能力。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強“四基”技術和重要產品技術攻關與工程化,並為自主創新產品市場化應用創造良好環境。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改造傳統產業,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提升制造業創新力和競爭力。

       (3)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准,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轉移支付等調節精准度,多措並舉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縮小收入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保障水平。

      (4)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加快建立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政策體系、決策協調體系、監督考評體系、保障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重大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加強社會預期管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健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言之有理工作室 鄭延冰 編輯)

(責編:李宜霖(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