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預告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 多種舉措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去年,我國有效應對新冠疫情沖擊,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其背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無疑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1月19日,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1月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對推進高標准市場體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情況和計劃進行了介紹。會上發改委透露,今年將修訂印發《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並將通過多種舉措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醞釀新版負面清單
今年,國家發改委將圍繞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推進多項改革。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在發布會上介紹,將制定實施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並修訂印發《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貿易港、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促進公平競爭,增強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破除區域分割和地方保護,建設統一大市場。
據了解,自2018年12月正式發布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來,通過三年落地實施,我國已經在全國范圍確立了市場准入環節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清單之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市場主體可以依法平等進入,實現了“非禁即入”。
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發布伊始,就明確了每年動態修訂的工作機制,及時回應市場主體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的呼聲。經過三輪修訂,《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0年版)》已於去年12月正式印發實施。2020年版清單與2018年版清單相比,事項數量由151項縮減至123項,縮減比例達到18%,與2016年試行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草案(試點版)》328個事項相比,縮減比例高達62%。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在2020年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清單的修訂出台,有利於進一步放寬准入限制、實現平等准入,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加快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
CEI中國企業研究所秘書長唐大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管理,是中國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我們要逐步走出計劃體制的舊框架,更多地開放市場准入,擁抱全球化時代。預料未來幾年每年都會有較大幅度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縮減”。
未來,唐大杰希望盡早開放金融服務、醫療服務、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市場准入,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效率和質量。也應該注重競爭中性原則,對國資、民資、外資等不同所有制資本一視同仁。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除了修訂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我國還通過各項舉措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去年4月9日印發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就是個例子。
唐大杰表示,這對於形成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和數據五類生產要素從低質低效領域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的機制,提高要素質量和配置效率,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先進生產力集聚,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大意義。預計今后幾年將進一步推進改革試點,尤其是在土地交易、勞動力自由流動這兩個方面。
新的一年,據趙辰昕介紹,國家發改委還將制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2021年重點任務,指導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動經營性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統籌協調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當前市場要素的整體配置機制已經向著更加全面化、更加有效的方向轉移,如今的市場要素配置已經更符合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屬於一種更加實事求是的要素配置方式”。
除了資源配置更加完善,在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改革方面,我國也已在去年實現了國家油氣管網集團的重組和正式運營,“X+1+X”油氣市場體系初步形成。2021年,國家發改委將推進油氣行業競爭性業務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推進鐵路貨運市場改革,開展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綜合試點。
此外,去年我國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實組織開展四批200多戶混改試點,已完成試點主體任務的企業改革后淨資產收益率平均提高30個百分點以上,實施股權激勵的試點企業勞動生產率平均增幅超過20%。今年,國家發改委將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規范有序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推進培療機構轉型養老,深化行業協會商會改革。
市場化營商環境再提升
營商環境的改善也是接下來的重點工作之一。據介紹,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地方和部門,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首先,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繼續精簡行政許可、優化審批流程,推進行政許可實施規范化標准化。
同時,進一步推行公正監管。加快完善優化營商環境“1+N”法規政策體系,及時修訂廢止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有關規定。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互聯網+監管”等有效做法。
根據2020年10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我國包容審慎監管探索已經取得成效。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聯通46個部門、所有省區市,歸集各類信用信息超過500億條,基本構建起了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制度,“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逐步成為市場監管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營商環境的優化實際上最核心的依然是降低行政成本,降低行政對營商的干預,盡可能發揮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江瀚指出。
為此,我國將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同步提升線上線下辦事便利度,增強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功能,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普及應用,推動政務服務數據整合共享,全面落實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年均淨增市場主體1247.7萬戶,營商環境國際排名從84名上升到31名。唐大杰指出,除了中央重視、地方立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專注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最終轉化到企業利潤增加、就業率提高、個人收入上升這幾個指標上來。要緊扣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原則,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生產要素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增強發展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