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FOF產品成“團寵” 銀行理財子公司愛“良基”

2021年01月22日07:46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在經濟復蘇以及消費增長的背景下,基金行業迎來了真香時刻,FOF型理財產品儼然成為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新寵。1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包括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在內的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加大了FOF型理財產品的發行力度,且通過基金公司備案專戶產品的步伐也在提速。對於銀行理財子公司而言,布局FOF型理財產品無疑有利於資產配置的多元化,但在搭建完善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評級體系、建立組合分析團隊等方面,作為資管市場“后浪”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仍有優化空間。

  加碼FOF型理財產品

  “炒股不如買基金”,得益於股票資產較好的配置價值,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開始瞄准風口,加碼布局FOF型理財產品。

  1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工銀理財一口氣挂出了15款FOF型理財產品,開始面向投資者開售,產品類別主要覆蓋“智合多資產FOF”系列以及“智合私銀尊享多資產FOF”系列,產品類型為固定收益類、混合類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

  具體而言,工銀理財上述15款FOF型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於公募基金份額,運用風險平價、風險預算等理念和模型進行大類資產配置,以及權益類資產,例如,包括但不限於股票型証券投資基金、混合型証券投資基金、QDII股票型基金、QDII混合型基金等。起投金額方面,投資者也有多重選擇,最低起投金額為1元,最高為50萬元,業績較基准利率為4.6%左右,投資期限在每周開放一次——1080天不等。

  除了工銀理財外,建信理財推出的“睿福”穩健FOF定期開放式理財產品也正在火爆銷售中,該產品業績較基准利率為4.2%,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為6.88%,遠超銀行理財產品,最低持有期限為一年,起購金額為1元。而光大理財推出的陽光橙優選科創產品預約申購也已經開啟,該產品主要採用公募FOF形式,採用“固收+”策略,由債券底倉、股票底倉配置和新股申購構建投資組合,產品主要資金配置於中高信用等級債券資產,並通過“打新”獲取向上彈性收益。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指出,在淨值化轉型背景下,保本型理財產品逐漸退出市場,總體收益率水平也有所下降。同時理財產品投資方向出現兩個傾向,首先,相對以往更注重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銀行理財子公司逐步加強權益類資產的投研力量,含有較大比例權益資產的混合類產品持續增加﹔其次,通過FOF投向基金的產品持續增加,也反映了銀行理財相對穩健和長期的投資思路。

  加速“聯姻”基金公司

  FOF即基金中的基金,不直接投資於股票、債券或其他有價証券,而是以眾多基金為投資標的,通過持有一籃子証券投資基金,間接持有標的資產,實現風險的二度分散。按投資的基金種類可以分為股票型、固定收益型、配置型、另類投資型四類。

  在初入市場時,銀行理財子公司需要選擇通過基金公司專戶來進行參與,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基金業協會產品公示信息發現,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基金公司的合作已經不斷鋪開,截至目前,已有48隻名稱中帶有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基金專戶及基金子公司字樣的產品備案。

  1月13日,華夏基金備案了一單華夏基金-建信理財誠益3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備案信息顯示,該產品1月13日成立,到期日為2024年1月13日,投資類型為固定收益類,也是2021年首家備案資產管理計劃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也是備案最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梳理時間點可以發現,2019年7月3日-2021年1月13日,建信理財密集備案40隻產品,這40隻產品中主要為混合類、固定收益類,由華夏基金、中銀基金、鵬華基金等基金公司管理。

  除了建信理財外,工銀理財、中信理財、農銀理財、光大理財、中郵理財也聯合基金公司推出了不同的“資產管理計劃”,備案數量分別為3單、2單、1單、1單、1單。

  通常情況下,銀行理財子公司推出的產品主要以投資固定收益類基金和資產為主,穩定組合收益。同時,通過投資於優質的股票型、商品型基金增厚組合收益,分享市場大類資產輪動收益機會。

  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對銀行理財子公司來說,配置FOF型理財產品已成為趨勢,FOF型理財產品體現了優中選優的策略,能夠最大程度上組合資產獲取更大的收益,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回報。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基金公司的合作肯定會更加密切,銀行理財子公司會充分借用基金公司的資源和優勢獲取更多的收益。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看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通過布局FOF,有助於分散投資風險,也可以借助基金投研能力,以較低的成本拓展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資產配置領域和投資品種。但由於國內銀行理財子公司整體處於剛起步階段,投研能力、市場把握能力、投資經驗方面仍不足,所以銀行理財子公司通過投資FOF模式,以及銀行理財子公司根據自身偏好特點與一些公募基金展開合作等。

  產品研發有待提升

  作為資管市場年輕的“后浪”,隨著開業步伐的加快和新產品不斷推出,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式殺入資管業。

  背靠母行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帶有銀行的傳統優勢,如借助母行的平台優勢,精選規模最優、投研能力突出的“固收+”打新公募基金產品,為客戶爭取市場稀缺的打新資源。背靠母行的風控系統,通過構建安全墊、倉位控制、動態調整風險資產配置比例等方式減少淨值波動。

  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基於相對薄弱的投研能力,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多維度定量評價模型、長期跟蹤等定性方法層面仍有較大挑戰。上述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人士認為,搭建和完善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評級體系、建立分析研究評分系統和平台、建立組合分析團隊、做好基金分析評價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目前有待優化的問題。

  “銀行理財子公司通過FOF為權益市場帶來資金‘活水’,豐富了市場機構投資者,但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權益市場的投研能力、市場把握能力、產品研發能力有待積累和提升,同時,相關數據平台等基礎設施也要加快完善。”周茂華如是說道。

  而在陶金看來,盡管看起來FOF相比直接投資權益類資產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投研能力要求更低,FOF產品投資實質上依然需要系統完備的投資理念和策略取向做支撐,背后根本要求還是加強投研能力的建設。

  陶金進一步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建設自身投研力量的同時,仍然可以借助基金的強大投研能力和豐富投資經驗,實現即時的投資收益保障,這背后是淨值化轉型的時限要求高於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投研能力提高速度。因此,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合作還會深入下去。但長期看,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投研能力加強,以及自身巨大規模,形成獨立的投資戰略和風格可能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最終發展方向,屆時其與基金公司的勾連可能相對會有所弱化。

(責編:李宜霖(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