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多地競跑 數字人民幣成“地方兩會”高頻詞

岳品瑜 劉四紅
2021年01月25日07:53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數字貨幣正成為各地區2021年的研究主題。繼1月23日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加快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建設、推進數字貨幣試點應用后,1月24日,包括上海、廣東多地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將打造數字貨幣創新試驗區,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

  多地“官宣”

  數字貨幣近兩日熱度大漲。廣東省省長馬興瑞1月24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將全力推進深圳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支持深圳構建高水平要素市場體系,建設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台,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打造數字貨幣創新試驗區。

  無獨有偶,1月24日開幕的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上海市市長龔正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指出,將持續推動金融業擴大對外開放,繼續集聚一批功能性、總部型機構,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

  事實上,除了北上廣外,包括蘇州等地區也有相關規劃。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1月中旬,蘇州市政府便曾宣布,“十四五”時期,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央行數字貨幣試點工作,前瞻布局數字金融產業鏈,建設數字貨幣產業集聚區和區塊鏈發展先行示范區,推動長三角數字貨幣研究院、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台建設運營。

  金融科技行業資深分析師蘇筱芮認為,“地方兩會”頻頻提及數字人民幣,表明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在頂層制度、創新實踐等方面已具備充分優勢,數字人民幣的意義不僅僅是來自央行的數字貨幣,更承載著以金融科技創新帶動實體經濟發展、經濟生態圈發展的歷史重任。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能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峰進一步稱,從各地表述來看,北京市側重於加強數字貨幣應用在金融科技、專業服務層面﹔廣東省則希望構建以深圳市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貨幣創新及應用城市﹔上海市則更希望融合上海自身特色領域,利用成熟的金融風控體系與臨港片區的跨境貿易之便,賦能數字人民幣,打造穩定、安全的數字貨幣應用試點。

  聚焦高頻小額支付

  “在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逐步召開之際,各地陸續在會議中定調數字人民幣,意味著從政府規劃層面,數字人民幣或將從試點走向大范圍應用。”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聯儲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全稱。

  事實上,自2020年以來,數字人民幣試點多點開花,其中在深圳、蘇州等地進行大規模試點,且在上海、北京等地進行了小范圍測試。在應用場景上,主要聚焦在日常交易、生活便利、零售等高頻小額場景,另在支付體驗上,也不斷升級進階至雙離線支付、可穿戴設備支付等新興支付方式。

  多地試點城市中,深圳作為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的“首發地”,在用戶規模、商戶規模等方面,試點優勢顯著﹔而蘇州作為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的“第二站”,在數字人民幣的線上運用、“子錢包”推送、雙離線支付等多方探索,亦可圈可點。

  針對2021年開年以來的數字人民幣最新動向,蘇筱芮認為主要呈現了三個方面特征。一是應用場景豐富,數字人民幣除了傳統的商超百貨,正在向更多場景進行拓展,例如保險購買、物業費繳納、汽車服務等﹔二是體驗形態多樣,除了傳統的“掃一掃”,目前數字人民幣還可以“碰一碰”,測試了手表、手環等可穿戴設備﹔三是試點多線並行,盡管在部分城市未官宣開展活動試點,但已零星出現小規模的場景接入,通過前期准備助力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乃至為后續的全國推廣打下堅實基礎、做好充分鋪墊。

  后續場景延伸

  “數字人民幣試點進展如火如荼,整體上呈現北、上、深、蘇持續新功能測試,地方城市擴大落地試點,百花齊放的形態。”劉峰認為,數字人民幣試點目前主要聚焦在日常交易、生活便利、零售等高頻小額場景,后續仍有望取得更多場景的突破。

  正如劉峰所稱,隨著數字人民幣陸續試點,數字人民幣在日常生活、零售等高頻小額場景逐漸成熟,測試的重點則或逐漸轉移到非零售場景中,如供應鏈體系、跨境貿易、金融等場景中去。而在功能上,將保留灰度測試、小步迭代的方式進行。

  在李全看來,目前的數字人民幣在試點過程中,多為支付所用,后續其是否可以用於存儲、用於理財產品的買賣及投資品的買賣,甚至廣泛地用於國際貿易,是下一步需要關注的重點,這也有助於從數字技術等手段和機制深度推動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

  可以預見的是,數字人民幣正在漸進式重構支付體系,后續試點有望加速。其中產生影響既體現在商戶端,也有用戶端體驗。蘇筱芮預計,后續試點或將在線上使用場景得到更大突破,從此前央行數研所的合作名單中推斷,未來數字人民幣會逐步滲透出行、電商、短視頻等零售場景。

  劉峰進一步建議,在后續各城市試點中,一方面應更全面地測試相關技術,保留更多的技術預案,更多考慮未來可能拓展的場景,保留好相關的技術和業務接口對接能力,做好全面服務各類場景的准備﹔另一方面應充分考慮數字人民幣背后的技術風險、業務風險,在現有反洗錢、反恐怖主義融資等風控能力的基礎上,強化系統風控能力,補充數字貨幣新特性所帶來的流通時匿名、離線交易等可能蘊含的金融風險。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劉四紅

(責編:李宜霖(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