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貨幣政策更加靈活精准合理適度 中小微企業拿到了“止痛藥”

靖  雯
2021年01月25日07:54 | 來源:國際商報
小字號

近期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再次向市場釋放了貨幣政策未來走向的關鍵信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准,合理適度,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力度”“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

中小微企業的及時雨

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明顯加大。2020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1%,比上年末高1.4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累計新增19.6萬億元,比上年多增2.8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3%,比上年末高2.6個百分點。貨幣、信貸增長基本實現年度目標。

信貸結構優化,制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貸款持續發力,金融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的精准支持力度加大。2020年,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35.2%,比上年高出20.3個百分點,增速連續14個月上升﹔普惠小微貸款增長30.3%,比上年高7.2個百分點。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明顯下降。2020年末,全國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1%,比上年末下降了0.51個百分點,創2015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融資貴是影響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一大痛點。“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造成重大影響,前期完不成訂單,后期找不到銷路,想轉變經營模式必然遇到資金不足的問題。”廣州嘉宜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汪紅梅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公司一直做外貿業務,俄羅斯是主要出口市場,疫情發生后國際物流不暢導致公司生產線幾乎停滯,經營一度難以維系。

“我們之前已在主動降低外銷比例,但經營轉內銷就需要重新打版,這期間會產生不少費用。除這部分損失外,重新鋪設國內銷售渠道的營銷經費、內銷的檢驗報告、各種稅費等也是需要承擔的成本。國內像我們這樣的中小微外貿企業不在少數,如果融資成本沒有調整,對於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汪紅梅說。

國家的金融政策給企業送上了一劑“止痛藥”。

“好在政府及時關注,廣州市企業轉貸服務中心幫我們落實了短期周轉資金。這比其他渠道的‘過橋貸’成本更低。關鍵是有政府的引導和保障,我們可以更安心地放手一搏。”汪紅梅介紹,目前公司的產品已通過內銷各種測試,網絡銷售渠道已基本打通。

結構性工具繼續護航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小微企業融資取得了“量增、價降、面擴”的顯著效果,截至2020年年底普惠小微企業余額15.1萬億元,同比增長30%﹔2020年全年共支持3228萬家經營主體,比上年增加524萬家。

“近年來,政府一直在通過金融手段鼓勵和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尤其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在接受採訪時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此前由於小微企業沒有充足的抵押物和抗風險能力,金融機構不願意向這些企業提供融資、貸款和授信等一系列服務,這就導致了小微企業貸款、融資等業務的風險成本高。而政府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風險成本,讓小微企業更易獲得融資。

王鵬進一步表示,從小微企業自身發展來看,這些金融手段能夠直接降低融資成本。此前在沒有相關政策的情況下,小微企業直接向較大規模的融資機構尋求融資、貸款、授信等援助具有一定難度。這些企業一般都需要通過增信機構對其進行增信,從而達到融資機構所需要的水平。這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小微企業的信用,但也增加了其投入成本。“換句話說,因為中間增信環節的存在,原有的信貸成本會大幅增加,給企業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直接融資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種問題。”

“從技術化路徑應用來看,這些金融手段能夠降低融資成本和提高融資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科技被應用到金融行業。政府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通過技術化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地規避一些成本並提高工作效率。”王鵬說。

陳雨露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精准滴灌的信貸政策,發揮全國應收賬款融資平台、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平台的支持作用,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責編:李宜霖(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