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價高藥品納入帶量採購范圍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常蕾)帶量採購常態化之下,哪些藥品能入圍,一致性評價規則尚未出台怎麼辦,醫院薪酬如何同步調整……1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今后的帶量採購工作定下了大方向。
意見再次強調了全國范圍內藥品集中採購模式的確立。具體來看,意見要求,統一醫保藥品分類和代碼,實現省際藥品集中採購信息互聯互通,加快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的藥品集中採購市場。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指出,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均應參加藥品集中帶量採購。
全國性藥品集採,如此大的蛋糕,哪些藥品能被納入盤子之中呢?根據意見,重點將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內用量大、採購金額高的藥品納入採購范圍,逐步覆蓋國內上市的臨床必需、質量可靠的各類藥品,做到應採盡採。符合條件的藥品達到一定數量或金額,即啟動集中帶量採購。
實際上,自從抗癌藥被納入集採之中,關於醫保基金是否承壓一直備受熱議。2018年底,“4+7”城市帶量採購結果出爐,其中不乏被譽為“神藥”的天價抗癌藥:上萬元一盒的格列衛、超5000元一盒的易瑞沙……盡管醫保專家們“靈魂砍價”,不負眾望,但跌到地板價的格列衛仿制藥依然要600多元一盒,對於數百萬患者的使用量,醫保基金這個大盤子依然不輕鬆。
對於這些“不能承受之重”,意見提出了新的思路:積極探索“孤兒藥”、短缺藥的適宜採購方式,促進供應穩定。孤兒藥又被稱為罕見藥,該類藥物研發成本高,市場價格高,但目前我國對於“孤兒藥”的研發仍處於一片空白。
實際上,對於如何將罕見病藥物納入醫保,各地已有相關嘗試。此前,浙江省建立了“罕見病用藥保障機制”。其核心內容是建立浙江省罕見病用藥保障基金,資金來源按每年每人2元標准,一次性從大病保險基金中上解。隻要國內有藥可用,同時藥品經談判納入浙江基金保障范圍,一個浙江籍罕見病患者用藥每年最多自掏腰包的費用不超過10萬元。
此外,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作為集中採購的“學前班”,一直備受關注。意見提出,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原研藥和參比制劑不設置質量分組,直接以通用名為競爭單元開展集中帶量採購,不得設置保護性或歧視性條款﹔對一致性評價尚未覆蓋的藥品品種,要明確採購質量要求,探索建立基於大數據的臨床使用綜合評價體系,同通用名藥品分組原則上不超過2個。
便宜的仿制藥是否真的不如原研藥?帶量採購后的藥品大降價之外,也有關於質量的疑問。國家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傅鴻鵬指出,實際上,國家帶量採購藥品排除了沒有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也就是仿制藥需在質量與藥效上達到與原研藥一致的水平,是可以確保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
帶量採購的最終目的是減少藥品流通的中間環節,降低藥價。但與此同時,部分醫務工作人員的待遇因此而受到了影響。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呢?意見指出,對因集中帶量採購節約的醫保資金,按照相關規定給予醫療機構結余留用激勵。要開展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評估,符合條件的及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