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南風柔 北風悍 疾風勁草皆英豪

車柯蒙
2021年02月07日16:5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0年7月13日,在佳木斯市樺南縣七峰林場三號特大橋施工現場,隨著最后一孔長32米的箱梁落上橋墩,我國在建最北高寒高鐵牡佳客專佳木斯段架梁施工順利完成。這條全長371.6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的黑龍江省在建高鐵線路通車后,將極大地提高東北地區“三縱四橫”鐵路網客貨運系統能力。

今年2月6日,汽笛聲中,滿載著50個集裝箱年貨和防疫物資的X9024次中歐班列從廣鐵集團廣州貨運中心石龍站駛出,預計於25天后到達塔吉克斯坦杜尚別。這是今年粵港澳大灣區開行的第30趟中歐班列,持續為暢通全球產業鏈、滿足沿線國家民眾消費需求發揮重要作用。

一南一北,中國經濟隨著四通八達的鐵軌高速延伸,正是持續向好發展態勢的精彩縮影,也是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的生動呈現。近年來,一系列重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實施。在大力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同時,我國通過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及促進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著力縮小南北區域發展差距。

南風柔,北風悍,我國南北方區域經濟發展正日益趨向協調共生,南北經濟發展呈現出各自的優勢與特色。

南風柔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南風柔,柔在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的優化強健了經濟“體格”。中國經濟能夠更好地抗擊風雨、砥礪前行,靠的是持續不斷“刀刃向內”的改革創新。近年來,南方各省區市出台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栽梧桐,待鳳凰。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好激發市場發展活力……”1月24日,2021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出爐,“營商環境”成為這份報告中的高頻詞。

近年來,南方多地持續出台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政策舉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深圳,政府為營造更優市場環境再放大招,《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在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持續發揮作用﹔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縱深推進﹔在湖北,《關於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的若干措施》《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相繼出台……

南風柔,柔在巧抓風口機遇,以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長江經濟帶沿江11個省市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帶對經濟帶的支撐引領作用。《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顯示,在長江中游地區,包括以武漢為高地的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其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R&D人員佔全國比重均為9%左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全國比重為8%,有效發明專利數量佔到全國的6%。

作為長三角區域近年來發展較快的明星城市,安徽省合肥市正全力推進創新轉型升級發展,在合肥市經開區,“創新+產業”新模式正助力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電子信息等產業形成創新主導的發展新模式。

南通地處長江入海口,港口是這座城市發展的命脈。這裡,正踐行著新發展理念,帶動產業升級、城市轉型,“好生態”已成為當地集聚優質項目的“金字招牌”,船舶海工等支柱產業、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加速匯集。

北風悍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深挖用足特色產業

北風悍,悍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勁動力,把粗產業做細,把舊產業翻新。

1月26日,山東省濟南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濟南市實現生產總值為10140.91億元。城市高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新舊動能的加速轉換。

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獲悉,稅收大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6.81%,高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逆勢增長,同比增長49.89%。

第一輛蒸汽汽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遼寧,曾為共和國工業發展史留下數不清的第一。隨著中國逐漸進入后工業化時代,遼寧老工業基地在轉型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遼寧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工業化和信息化正不斷融合。2020年11月11日,首批裝載著BMWiX3的貨船從遼寧大連汽車碼頭起航,駛向全球。這標志著中國華晨寶馬沈陽工廠成為了寶馬全球純電動車生產基地之一,更意味著中國汽車制造水平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在接受人民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北方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抓住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技術創新的機遇,把創新驅動放到發展動能的第一位。

北風悍,更要在“悍”中把住經濟發展潛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隨著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進入快速推進周期,作為舉辦地之一的張家口也呈現出新的精神面貌。作為冬奧城市,這裡正著手把“冷”資源變成“熱”經濟,深度開發“零度”以下資源,推動冰雪運動,壯大冰雪產業,將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提到草原,誰能不想到遍地牛羊、藍天白雲的內蒙古。實際上,內蒙古也正依托大草原發展特色產業。近年來,自治區持續推進“內蒙古禮物”建設,在研發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旅游商品的同時,積極搭建平台與市場對接。2020年,內蒙古全年接待國內游客1.25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2404.06億元。

疾風勁草皆英豪

擁抱“雙循環” 構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

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育新機、開新局”的戰略選擇,更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抓手。

因此,要用好用足國內市場,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湯繼強表示,隨著國內消費規模和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新興產業的崛起將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贏得更多市場空間。

2017年、2019年、2020年,“數字經濟”一詞三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各地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舉措。

多地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同樣聚焦“數字經濟”: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濟南市提出今年要新建5G基站1萬個﹔長沙市力爭2021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15%﹔蘇州市發布未來三年數字經濟發展計劃……

當今,世界經濟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發展,實現合作共贏是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客觀要求。構筑對外開放新高地,更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1月13日,海南自貿港2021年度首批139個建設項目集中開工,拉開了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帷幕,成為我國高水平建設自貿區的生動縮影。自2013年設立首個自貿區以來,中國自貿區數量已達21個,形成了“沿海成片、內陸連線”的新格局,助力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2月3日,滿載年貨的中歐班列抵達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新筑車站,古絲綢之路陸路起點城市西安被賦予新動能。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沿線城市搶抓重大歷史機遇,加快打造高水平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2021年,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歐投資協定等落地生效,更將為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注入新動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趙福軍在接受人民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各區域要結合各自的產業、資源等基礎和優勢,合理布局產業分工。同時,推動區域間互為供給、互為需求,打造“和而不同”的新局面,構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

(責編:栗翹楚、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