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用愛架起“連心橋”

2021年02月28日16:5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愛架起“連心橋”

  【道德模范光明禮贊】

  1月30日,下午2點30分,劉啟芳終於結束本屬於上午的工作,拿起放在辦公桌一角的盒飯。盒飯放了很久,飯菜早就涼了,可她並不在意。

  還沒吃上幾口,電話就響起來。來電是個陌生號碼,劉啟芳接聽后熱情地說:“您讓病人或者家屬打我們4000120120電話,把需要的東西都准備好。如果符合條件,‘吉心工程’會盡快安排檢查。”

  劉啟芳是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長春精誠社工服務中心理事長。8年前,她從北京來到吉林,發起吉林省“公益專項醫療救助項目——吉心工程”,為貧困心臟病患者建立了“政府醫保報銷+慈善基金=全免費”的創新型醫療救助模式。

  8年裡,為了這項工作,吃盒飯、住醫院成了劉啟芳的日常。8年裡,她帶領團隊走進吉林省4000多個村屯,開展了700多場義診,幫助19485名貧困心臟病患者接受免費手術、恢復健康。在走村入戶宣傳義診的過程中,她還主動幫助貧困群眾尋找致富技術、對接農副產品銷售渠道,用愛為貧困群眾架起了一座座健康和致富的“連心橋”。

  把理想和現實之間的1米補齊

  在吉林心臟病醫院,無論是志願者團隊成員,還是保安大叔、醫生護士,都管劉啟芳叫“劉總”。

  這稱呼還要從劉啟芳來吉林前說起。劉啟芳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從小在北京長大,大學畢業后,進入北京一家大型傳媒公司工作,工作成績出色。

  2013年,劉啟芳到吉林參加一個論壇活動。“交流中,我們得知當地有很多群眾因患上嚴重心臟病而導致家庭貧困,大家就商量著為這些群眾做點什麼。”劉啟芳說,她至今還記得那天參會代表紛紛獻計獻策,直到晚上仍不願散去。

  討論到最后,一個醫療扶貧救助項目有了雛形,而承接這個項目的正是劉啟芳。

  “我從小就做志願者,又是做傳媒工作的,有經驗﹔那個時候,我在休產假,有時間﹔為貧困群眾做點事,有意義!”劉啟芳很快就投入到項目中,她最初以為到不了產假結束就能完成任務。

  在先期調研中,劉啟芳意識到,雖然國家的醫保和新農合政策已經從根本上為農民看病提供了保障,但由於心臟病手術費用總額大,自費部分和先期的住院押金數額也隨之增大,導致很大一部分農民做手術面臨困難,甚至放棄手術。

  “理想和現實之間差得已經不是一公裡,也就是那麼一米。可就是這一米,還是讓很多人失去了生命,所以必須補齊。”劉啟芳下定決心。

  不是在村裡,就是在去村裡的路上

  在走過吉林省800多個村后,劉啟芳的扶貧工程策劃方案得以完善,她還給這項工程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吉心工程”。吉林省也很快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吉林心臟病醫院作為定點醫院,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這個項目具體做法是在國家新農合、大病醫療的保障下,通過募集慈善基金補齊差額,通過定點醫院取消住院押金,為貧困患病群眾實施免費手術治療。”劉啟芳說,可就是因為免費,很多人不肯相信,甚至說她是從北京來的騙子。

  為了讓更多群眾知道並了解“吉心工程”,劉啟芳開始往農村跑。得知早集上人多,她在凌晨3點多就出發,趕著在早集做宣講﹔為了不落下邊遠的貧困村和革命老區,她坐汽車、搭馬車,趕上惡劣天氣就步行﹔為了和鄉親們心貼心,她在田間地頭和人家嘮家常,一遍一遍地講清楚黨的好政策,講清楚不花錢也能看好病的原因。

  為農民群眾解危救難的朴素心願是劉啟芳心裡被點燃的火種。產假休完后,她依然堅持北京和吉林兩頭跑,並逐漸把工作重點放到了吉林。

  為了不讓女兒缺少媽媽的陪伴,劉啟芳把不滿周歲的女兒也接到了吉林,帶著女兒一起下鄉義診做宣傳。女兒從小就知道,隻要是跟著媽媽下鄉,就要少喝水、不吃稀飯,因為上廁所不方便,午飯幾乎都是媽媽背包裡的面包和香腸。

  劉啟芳說:“要達到好的宣傳效果,不僅要磨破嘴皮子,更得開動腦筋。”鄉親們喜歡看電影,她就帶著志願者們放電影,利用間隙做宣傳。鄉親們喜歡文化下鄉小分隊,她就把宣傳內容編成二人轉,跟著演出大篷車走鄉串村。時間久了,劉啟芳女兒一到人多的地方,就常常主動表演節目,說要為媽媽召集群眾。

  為了讓更多貧困患者過上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通過大量走村入戶的宣傳,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了劉啟芳,知道了“吉心工程”。2014年8月5日,“吉心工程”救助了第1名患者。當年10月底,就有68名患者通過“吉心工程”恢復健康。

  在各項工作逐漸步入正軌后,劉啟芳也打算帶著女兒回北京。“就在要走的那天,一對夫妻回到醫院要謝謝我。”劉啟芳說,“一般患者出院后,我們就不見了,就怕患者破費。可聽保安師傅說他們坐了7個小時的車才到這兒,我心裡就有些不忍。”

  劉啟芳剛到一樓樓梯口,夫妻倆就熱情地迎了上來。“劉主任,感謝黨和政府把我媳婦的病治好了!我倆特意穿上新衣服來和你合影。你別笑話我們庄稼人,因為她這個病,我倆從來都不敢想有一天能把飢荒(方言:外債)還清,有一天能買上新衣服。”丈夫高大哥說得滿眼熱淚,“我們村裡還有和我媳婦得一樣病的人,他們都羨慕我們!”

  那一天臨近除夕,陽光照得夫妻倆酒紅色的新外套顯得格外喜慶。劉啟芳說:“那天高大哥夫婦特意選了酒紅色的新衣服,象征著往后日子紅紅火火。”

  為了讓更多貧困患者都能過上紅紅火火的好日子,劉啟芳把打包好的行李收了起來,繼續她的“吉心工程”。越來越多的同事、同學、朋友被她感動,陸續成了“吉心工程”的志願者和捐款人。

  而劉啟芳也成了吉林心臟病醫院裡唯一不是病人的常住者。519病房是她在吉林的“家”﹔兩張病床拼到一起,就是她和女兒的床﹔“家具”除了一張小桌子,就是病房裡原有的儲物櫃﹔母女倆的一日三餐都是醫院食堂的盒飯﹔身高1.68米、長相漂亮的劉啟芳常年穿著“吉心工程”的制服,最喜愛的飾品是“吉心工程”四葉草徽章。

  “這是我此生做過最有意義的事”

  2月2日,在吉林心臟病醫院209病房,來自公主嶺市的魏大娘正盤算著回家過年的時間。“我和老伴就指著種地生活,哪有錢做這麼大的手術。”魏大娘說,因為缺錢,病情嚴重時她就去當地醫院打打針,連系統檢查都沒做過。

  一個月前,魏大娘在“吉心工程”的幫助下,免費進行了冠脈搭橋手術。“感謝黨的好政策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剛剛還沉浸在康復喜悅中的魏大娘,說著說著就流下了眼淚。

  從第1例到100例、1000例、10000例,再到如今的接近20000例,每一個患者的康復都有一段感人故事,而故事背后都包含著劉啟芳無私的付出。

  按照“吉心工程”的運行模式,除去新農合和大病醫保的報銷,每救助1名貧困患者,平均需要籌集1萬元善款。為了挽救更多生命,劉啟芳不僅要下鄉宣傳,還要做項目推廣,她買最低價的機票,住廉價賓館,帶著女兒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劉啟芳的女兒在1歲零8個月時,就到病區給小患者發棒棒糖,不到3歲就下鄉發宣傳單,是“吉心工程”年齡最小的志願者。為了出門方便,女兒快5歲時還穿著紙尿褲。支持劉啟芳做公益的愛人,常在周五晚上坐一夜的火車從北京到長春。每當要走時,女兒都緊緊抱著爸爸的腿不放……

  2016年3月,由於常年住在高溫又干燥的病房裡,劉啟芳女兒的鼻子腺樣體肥大,連續高燒13天,幾乎每天都流鼻血,她卻反過來安慰媽媽說:“我不疼也不哭,我要做像媽媽一樣勇敢的人。”

  2018年10月9日,劉啟芳在募款的路上遭遇車禍,造成間歇性失憶,口、唇、面頰多處受傷。慢慢恢復記憶后,有些朋友忍不住勸劉啟芳別干了,可她卻在康復后毫不猶豫地回到吉林。劉啟芳堅定地說:“記憶恢復的那一刻,我更清楚地意識到‘吉心工程’是我此生做過最有意義的事。”

  修補的不僅是心靈,更是幸福的生活

  一次在長春的商場買東西時,劉啟芳被一名導購員女孩緊緊拉住。“劉主任,您還記得我不?我是您救過的患者啊!”女孩激動地告訴劉啟芳,病好后,她坐過過山車、洗過溫泉,生活過得充實、快樂,明年就要結婚了。

  2020年,劉啟芳帶著志願者去吉林農安回訪。恢復健康的聾啞患者小楠(化名)一看到志願者衣服上的四葉草徽章,就忙拉著他們去看家裡養的牛。據小楠的妹妹介紹,隨著精准扶貧政策的實施,小楠一家脫了貧,哥哥學會了開拖拉機,到秋天還主動幫助鄉親們收割。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那些不能干活的病秧子成了家裡的頂梁柱,曾經都不敢有情緒波動的孩子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那些因病致貧的家庭又重新富裕起來。

  近年來,劉啟芳在吉林心臟病醫院開設“愛心大講堂”,為患者的新生活扶志賦能﹔為幫助有著紅色基因的吉林省靖宇縣發展種植業,她不僅求助農業專家,還幫忙做銷售﹔為了擴大扶貧產品銷路,她把自己的名字和照片制作成“啟芳助農”標簽,貼在產品上,推銷給同學和朋友們。

  劉啟芳的朋友李洪波是一家農副產品銷售公司的總經理,他說:“看到貧困戶,尤其是康復患者種植的農副產品賣不出去,劉啟芳比他們都著急。僅疫情期間,她就找我幫忙銷售了7500罐蒲公英根茶和菊花茶。”

  劉啟芳說,“吉心工程”要修補的不僅僅是心靈,更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家庭幸福的生活,是一方水土的脫貧致富。新年伊始,劉啟芳也有了新願望,她要帶領志願團隊將“吉心工程”再推上一個新台階,讓這項充滿愛的工程在實現醫療扶貧的基礎上,助力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任爽)

(責編:初梓瑞、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